知天道
明天机

《白话老子》连载第67期:【天下皆谓我道大】章

…分享美好…

640-22

白话老子》67期:【天下皆谓我道大】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
似不肖
夫唯大
故似不肖(xiào)
若肖
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
舍慈且勇
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
死矣
夫慈:
以战则胜
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解说】

天下皆谓我道大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很大。
从这句话就知道,在老子活着的时候,名气就已经很大了,因为天下人都知道他了。那么,大对着小,也就是说,老子的学问、老子的修为得到同行的认可,并且认为远远超出了自己。所以,历史记载,像孔子这样的贤人,也曾经多次拜访老子,向老子请教,孔子回去感叹老子就好像是龙一样,难以把握住他的思想。
似不肖(xiào)
似乎跟谁都不
《说文》解读:肖,骨肉相似也。肖,上面为小,下面为月。月,肉也。所以,肖,意为子孙后代,长得比较像,就是比较小。汉语有“不肖子孙”这一说,是说他跟父母不像,指的是德行这块不如他的父母,是骂人的话。这里是说,老子的道跟谁好像都不太一样。
(fú)唯大
故似不肖
正因为我的道大,
所以才好象跟谁都不像。
不肖,一种情况是不如前辈;一种情况就是超出了前辈同行。老子道大,那这个不肖,当然是指超出了前辈。老子不可能是无师自通,所以他有老师,有前辈。也就是说,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老子有突破了。他因为什么而突破?在哪里有突破了呢?这就是后面说的三宝。
若肖
久矣其细也夫
如果跟谁
那么时间久了不就越来越小了吗?
这句话一般会理解倒装句的描述:如果跟前辈或者同道像的话,那么,我的道,早就已经很小了。但是,这句话作为正常表述,可能会更贴合原意,即:如果跟前辈或者同道像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变得越来越小了。这表示什么呢?表示传承会不断衰落,法脉越来越细,传人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跟大道本源真正接上。
我们现在来反复读《老子》,虽然暂时还没有可能马上进入到老子的境界,但是还是可以从文字中,体会到老子返观深入、哲理深邃、立言朴实,而且读的时候有种无形的感应。因为老子立言指向了大道,所以,读的时候无形之中有种感应。随着阅历或者修为的增长,再读《老子》,就会有一些新的体会,感应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那么老子的传承自然就越来越广。而有些传承,因为缺失这种大道的感应,自然其传承不断衰减,就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也正因为此,虽然,经过了2500年,但是,《老子》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是目前自然传播中发行量最大、版本最多、翻译语言最多的经典。
既然老子讲他的道大,那必然要在本章讲为什么道大。所以下面内容就是他道大的诀窍。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我之所以道大,是因为)
我拥有三大法宝,
(我把这三宝传给你们)
你们要始终抓住并保住它不丢失。
我以前解读,是老子要保住三宝;现在有了新的理解,老子已经拥有了这三宝,而且他道大,自然已经永不丢失了。所以,老子现在是要把这三个诀窍无私传给大家。但是,你们要能理解得了,才能接得住,还要保住它,最好能抱得紧紧的,千万别丢了。
现代汉语的“保持”,也许就是来源于“持而保之”。比如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就跟后面讲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相当一致了。当然,说要保持,也意味着,保持很难,很容易丢掉。因为我们人会贪图物质上的享受,满足个人的私欲,很容易忘了初心,堕落了。
一曰慈
第一个是慈爱。
做为三宝之首,那我们必然要对慈做些深入的研究。
1、什么是慈?
《说文》:慈,爱也。《精蕰》:父母之爱子也。《左传·昭二十六年》:父慈子孝。
所以,慈,就是父母爱他的孩子。以前孩子多,所以,父母内心有对孩子许多的牵挂,这许多的牵挂连着他的孩子。慈,就用2个玄,代替与n个孩子的无形的联系。父母心与n个孩子的心相连,就是汉字慈的真意。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牵挂,是心与心之间的无形的通道,传递着父母的慈爱。这里就要注意到,带绞丝的汉字,往往就表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常见的汉字如缘、慈、绵,都有绞丝。聨系,也带绞丝。
一般讲,父母爱孩子是无条件的,没有差别的。但是,对外人往往就没有慈了,有亲疏,有爱恨,在对待之中。那么,这里用慈,就表示了圣人超出了常人,对天底下所有人就都好像是对他的孩子一样,是没有差别的,是不落对待的爱。慈,有个什么心?有分辨,而无分别心。慈,已经到了玄同的境界。
2、为什么慈能得道,并且道大?
大道是天地万物的母亲,为了强调,我称为道母。而圣人对百姓,有如同大道母亲一样对她的孩子们的无差别的慈爱,所以,圣人的心最大程度地接近于道母的心,那么,他跟大道母亲之间的“绵”的通道也就彻底完全打开了。理推而知,这才是老子“道大”的关键,也是他修为能超凡脱俗,成为中华道祖的关键。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保持了慈心,那么,道母就永远有无穷的能量信息的注入,所以老子才能有无穷无尽的能量,他的返观才能越来越深入,智慧境界越来越深远。所以,老子才能有这样一部万经之王的问世,并且为全世界人们所推崇、学习。
如果老子是侯王或者天子,那他可以广施仁爱,因为他在这个位置上,德就可以配位。但是老子只是个守藏室之史,柱下史,类似于高参、幕僚,在国家治理层面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么他的慈,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无形之中,超越了时空。因为他的经典,让后世人都受益了。
3、既然这个慈这么重要,那怎样才能修到慈?
我们要注意到慈的特点,就是无分别的爱。所以,56章讲的玄同就是整个修的过程,即: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慈,总摄“无为三要素”
既然慈作为三宝之首,那我们就要深究这个汉字。
,是圣人的心,连着所有百姓的心,这是节点;
,是圣人的心与百姓的心之间的连接通道,流动着圣人清静的能量;
,是圣人如父母一样的无私的爱,无差别的爱,这是能量;
你看,一个“慈”,就把无为三要素“节点、通道、能量”都包括了。所以,慈,很重要啊。
二曰俭
第二个是啬俭。
段玉裁注解:俭,约也。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意。俭,类似啬,现在汉语就是节约,与奢相反,指的是平时生活就很简单,很节俭,不奢侈,不浪费。因为当时生产力很低下,物资很匮乏,所以,圣人是要做出表率、榜样的。
俭,还可以指对时间、对精气神。不浪费时间,不无缘无故消耗精气神,这样才有可能修道成功。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三个是不敢把利益放在天下人的前面。
这句话通常会理解为不敢第一个出头做事,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结合后面的“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和07章的“后其身而身先”,我理解,就是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天下人的后面,在利益分配的时候最后一个拿。
敢为天下先,对不对?指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这是对的。但是圣人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就要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是不是不鼓励创新吗?不是。比如说:蔽则新,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老子当然精通流行律,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创新的价值?所以,这里的不敢为天下先,还是指后其身而身先,考虑利益在后。
老子为什么道大?其关键就是这三宝把握住了,做到了。那么,作为觉悟者,他就有责任向后人传递他的真知,而且要用他的智慧来带领大家前进,开拓未来。所以,他就要传递他的三宝,给天子,给侯王,也给后世的修道者。下面老子解释三宝为什么重要。
慈,故能勇
因为慈爱,所以才能勇武而不过度伤害。
勇的前提是要慈。因为对百姓慈爱,就象慈母当孩子有危险的时候,就爆发出勇气,勇于承担各种压力、责任。还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对百姓慈爱,所以用兵打仗自然适可而止,才能做到勇武而不会过度杀戮,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为什么慈,是老子修练的突破点,而被列为三宝之首?因为这是一般的修行人难以做到的。修行人一般会这么想:我要只管自己修上去就好了。我要把时间、精力、资源都花在自己修炼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为什么?因为内心的格局太小了,离大道太远了。而老子突破了藩篱,把自己的修练,与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了。以老子文本来窥测天地与大道对人的制约,那么道家成圣的规则,很可能离不开要对人类做贡献,同时也借此来破掉内心的本能的私。从有私修到无私,那么格局自然就打开了。当然,这个贡献未必被人所知,即道隐无名。
天下皆谓我道大,帛书为“天下皆谓我大”。大在哪?大就大在内心的格局上,大在勇于承担上。慈故能勇。因为内心有慈,所以就会勇于承担。而有承担就有承受。所以老子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俭,故能广
因为啬俭,所以厚广而持续。
由于做到了节约、储存,仓廪足,在需要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物质来厚待和广施于百姓。没有俭作为前提的厚广,国库本来就空虚,自然就难以为继。
俭,当然也可以从精气神层面来讲。因为平时注意减少损耗,在需要无为的时候就能用的上。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因为利益上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领而成长。
器:泛指天下万物,如“朴散则为器”。这里的器指的是天下人。长:官长。器,还可以指对国家而言是关键的有才干的人物。圣人是可以领导这些人才的。
这句与“后其身而身先”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正因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天下人的后面,才会让百姓衷心拥戴,所以自然成为百姓、万物的官长。我们联想或行或随,由此领悟:行于大道并不是孤家寡人,而是带着一群人前进。
对这三句话的解读,《韩非子·解老》在哲理上有阐发,作为附录。
仔细思索这三宝,我们发现有什么特点?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老子在修道上肯定还有很有宝贝,但是为什么单独拎出来这三宝?因为,《老子》这部经典讲帝王之学多。为什么?搞定一个帝王,懂得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那么全国人民不就受益了?而对于侯王而言,指望他致虚极、守静笃进入到高深境界是不太可能的。他忙着管理国家,也没有时间修练;但是他努力努力,这三点还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或许这就是专属于帝王的特殊修练。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要传授这三宝给后世的帝王们或者说国家管理者。
那这三宝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这等于是以德求道了。
现在的侯王们,
(不懂得三宝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德能配位、成圣的关键。)
 
舍慈且勇
没有慈爱,却要勇武。
没有对百姓的慈爱,却一味好勇斗狠,逞强兵力。
舍俭且广
没有啬俭,却去铺广。
没有平时的节俭,却一味铺张,如建各种楼台馆阁,也包括广施各种仁爱,一定入不敷出,或者造成物价飞涨,通货膨胀。
舍后且先
没有处后,却为官长。
没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后面,却成为了大家的领导,肯定不会被百姓拥护。
死矣
那么国家的治理必然就是死路一条啊!
这肯定是要失败的,走向灭亡的!所以,这三句是老子从反面来告诫当时统治者和后来者。再次强调三宝“慈俭不敢先”的重要性。
(fú)
侯王有了慈爱。
虽然前面老子说自己有三宝“慈,俭,不敢先”,但是这里只单独拎出来“慈”,说明有了“慈”,自然也会俭。当时生产力那么低下,不能铺张浪费,也要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上行下效,国家才能有富裕的物质,在需要的时候才有的用。那么,他也自然会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也会不敢为天下先。
以战则胜
用于战,则战无不克。
正因为圣人有三宝,所以百姓都衷心拥护。当有敌人入侵,需要主动寻求决战,击退强敌,这个时候百姓自然个个都会奋勇作战,战则必胜。可见在老子的时代,天下动荡不安,很不平妥。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所以,从这一章开始,老子阐述怎么样才能打赢一场战争。也说明这一章是老子专门对天子、对侯王讲的,也是对现代的国家领导人讲的。
以守则固
用于守,则固若金汤。
当需要被动防御时,百姓也都人人奋勇效力,自然防守固若金汤,抵御敌人于城门、国门之外。
以上这两点循理可推而得。但是,除了这些明面上可以看到的、可以理解的,作为道学祖师,提出这三宝,还会有什么别的因素吗?
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天如果要救某个侯王,
那是因为他充满了慈爱。
救,由求与攴组成。求,是裘的本字。攴,由一只手与一根棍组成。手,表示响应求助,伸出援手。一根棍,表示救助需要工具,以及相应的物资等。也说明,救,需要实质的物资,落到实处,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表示。
以慈卫之,类似含德之厚的文学修辞,其内涵为:他的内心一定充满了慈爱,所以,就好像是有种无形的慈爱,环绕着他。而这样的侯王或者天子,天一定会帮助他,在危险的时候救度他。
那我们就会想,天又是如何救的?73章讲: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这就是天之道给与帝王的加持力,与广泛的无形的影响力。
所以,从本章结尾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天有强烈的意志、影响力、操作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天,是可以起到救赎的作用的。而对于侯王或者天子这样的重要角色,天道是在默默关注的,并适时给予奖赏、加持。
从这一章开始,《老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老子开始论述他所观察到的、体悟到的天之道。我们经常讲天心,那到底什么是天心?人心怎样才能合于天心?显然,人心要“慈”。道经有云: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刻。所以,天子或者侯王以慈来治理好国家,那就是合于天心了。显然这就是侯王或者天子的特殊修行,即修之于邦,修之于天下。
那么,这一章的关键,就在于慈。老子的道大,就在于慈。而治理国家,就跟治理家庭一样,要把百姓都当成自己家人一样地慈爱宽容。慈,很难做到。内心但凡还有一点点的执着,都不可能完全做到慈。
我们一般人的能量是可以作用于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以作用于结了缘的人,跟无缘的人就没有办法作用到。但是,圣人通过修行,已经见素抱朴,完全地展现了大道孕育他这个生命最初始的合道的本性、元真。合道了,自然他道大。所以,圣人的慈,是可以作用于无缘的人,作用于任何一个人。这就是道家圣人的境界。
那我们学了这章,又该如何应用呢?我们要努力向慈靠拢,争取把内心的分别、对待去掉。随时都要有觉知,超脱亲疏利害等情绪,心性就会逐渐超凡脱俗。在实际应用时,应该对身边的所有人尽量展现出慈。把老子的帝王之学降级应用到修之于乡。比如现在有很多企业家用传统文化管理企业,他真正地把员工当成家人一样关心爱护。员工能感受到企业对他的关怀,自然会用心工作,企业也能兴旺,那么效果就很好。当然,能把慈用在修之于家上,那么肯定家庭也会很和睦,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附录:《韩非子·解老》
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
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
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论之?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小大;有小大,则有方圆;有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则有白黑。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理定而物易割也。故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白话老子》连载第67期:【天下皆谓我道大】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