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道德经》微学精讲【76】 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

…分享美好…

道德经》第十讲:为道篇

62章——[道者万物之奥]

 

【题记】

这章的重点是:求以得,有罪以免。这是老子给后世人的背书,勉励后人多读经,知行合一,照做即可。但是,还是要思索其中的道理,为什么?结合全文义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正文】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

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

尊行可以加人①

人之不善

何弃之有

 

立天子

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jpg道德经微学精讲《道德经》微学精讲【76】 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

【注释】

①尊行可以加人:有些版本作“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此从《淮南子》引文,但依据不足,因为帛书甲乙本皆与王弼本同。从全文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对“美言”持批评态度;但对“尊”“行”皆赞同和鼓励,如“道之尊德之贵”,如“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等等。为避免疑问,故予以说明。

 

【直译】

大道是万物的宝藏与庇护,

是善人的宝藏,

不善人也要保住她。

美言可以用于交往,

尊行可以给善行的人加分。

那就算是不善人,为什么要丢弃大道呢?

所以:

立位天子,

设置三公,

虽然有进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礼仪,

也不如进献大道。

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贵重这个道呢?

不就是因为:

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可以豁免吗?

所以是天下人最宝贵的。

 

【绎读】

现在的时间节律跟古人已然不同。一年之内,15天多之后有个节氣的变化,积累而呈现不同;而地支为12年,同样的节氣,今年与去年不同;再大的时间节律,如六十甲子,跟上一个甲子也不同,都在节节递进、变化。难免思索:放眼更大的时间节律,如邵康节讲的一元十二会,一元是129600年,一会为10800年,假设我们现在处于两会的交界处,是否就表现为一种与过去有个大的不同呢?当然这个谈不上好事或者坏事,自然而已,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自然地遵循。

那么,读经,也是随着内心的节律而动,而不是有意地去做啥。这一章读来就感觉有些不一样,有种奥妙。奥妙在哪里呢?

 

道者万物之奥:大道是万物的宝藏与庇护。

《說文解字注》:奥,宛也。宛奥雙聲。宛者、委曲也。室之西南隅。宛然深藏。室之尊處也。室之西南隅。

所以,奥的本意为房间的西南角,深藏。奥下面的大,其实是双手。双手去拿什么东西呢?我看奥字中间的米,像是个博古架,所以是去拿深藏的放在架子上的东西,这一定是好东西、宝藏。人与大道之间有“绵”的通道,人是可以通过绵,自然取得大道里面的深藏的宝藏。

奥,还有房间的意思,所以也可以有庇护的含义。

道生万物,那么大道就是万物的无穷的奥妙、宝藏。万物与大道之间有着隐隐的不可见的通道,可以通往大道,好像是一个宝藏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发掘。所以,人与大道是可以相通的,可以自然取得大道里面的宝藏。

 

善人之宝:是善人的宝藏。

善人,其实就是善于行道的人。所以说,读经不是道,静坐不是道,但是读经静坐是通往行道的一个必须的阶段,并且要贯穿始终。作为普通人,跟真人的真知相距太远,所以,还是需要多读经多静修,自然领悟很多。经典始终是我们的真知的源泉,读的时候就有种自然的感应。有知自然有行,知行犹如两只脚,前后步进,行于大道,深矣远矣,自然感而遂通,感通大道,取得其中的宝藏,是善人的无穷的宝藏。

 

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人也要保住她。

不善人不是坏人,而是不善于行道的人;他知道这是个好东西,所以要保住她、抱住她,不要脱落了。宝、保、抱,谐音,就有种相通。不是好东西需要去抱吗?所以要抱一、抱樸。不善人就要以善人为师,亦步亦趋,一开始要学习模仿,慢慢就找到自己的素,知道自己的自然,慢慢就成为善人,就上道了。

 

美言可以市:美言可以用于交往。

市,就是现在的集市、市场、市井等等,保留了交换的含义。《說文》:市,买卖所之也。《周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礼·地官》:五十里有市。但是现在为啥叫:北京市?说明过去的城,很多是集市、市场发展而来,人多了就有相应的配套服务,也会发展为一个城,原始含义还是交换。

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是批评美言的;但是,即使是美言,都可以用来交换达到一个目的。

 

尊行可以加人:尊行可以给善行的人加分。

尊行,那就是让人肃然起敬的、让人尊重他的行。言行古人分的很清楚,听其言,观其行,言行是否一致?实际做了什么有益人的事情?

加,有的解读为“施加影响给别人”,我认为不妥。因为老子讲修自己,行不言之教;重点在修自己,不言之教是自然的、无为的;不去主动影响别人,而是别人自然心悦诚服、肃然起敬。故解读为,因为尊行(助人),而别人自然给在心里给打了高分。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这个比较稳妥,因为通行本和帛书基本如此。至于加人(贺人)含义可以探讨。淮南子已经隔了一层。至少他不是《道德经》的版本了。

《淮南子》为: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美言,老子是否定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因为美言已经失去了信,故只能是市,如阿谀奉承,有些交换好处的意思。行,都是行于大道、大道之行,故为尊行。而道之尊德之贵,尊,比贵的级别还高。故美行这个词组也与义理不通。

另,尊,不可能市,只能是内心油然而生。《淮南子》为什么会有人引用?我猜测,主要是因为对仗比较完整。但是义理上,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与全文5000言不甚符合。帛书和通行本皆是“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证据还是比较充分的。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那就算是不善人,为什么要丢弃大道呢?

这是个倒装句,意思是,美言尊行都那么有用,那不善人为啥要放弃大道呢?这其实是老子对后人的勉励:即使不善于行道,没有关系,不要放弃。以善人为师,逐渐就能取得大道的无穷的宝藏。

 

故:所以。

这个故,是行文的转折点。

 

立天子:立位天子。

这是天子的就位仪式。

 

置三公:设置三公。

这也是三公的就位仪式。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天子下的重臣。如召公,即周武王的弟弟,官至太保,位列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虽然有进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礼仪。

拱:双手合抱。供、共、拱、恭谐音,含义也接近。拱璧,很大的玉璧,需要合拱抱着,是值钱东西。

驷马,就是拉车的四匹大马。中间两匹是服马,直接出力;旁边两匹是骖马,作为辅助、备马。

拱璧在先,驷马在后。越珍贵,越在后面。因为我们中国一直是农业国,离草原比较远,所以得到这些宝马不是很容易,就显得很珍贵。

 

不如坐进此道:也不如进献大道。

这些好东西啊,都不如大道珍贵,所以不如进献大道。坐进,就是进献。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贵重这个道呢?

这句隐隐有层意思:即使在老子那个年代,人们更加重视形而下,已经不知有道了,不重道了。

 

不曰:不就是因为。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可以豁免吗?

这句就是这一章的精华之所在。老子认为,闻道、悟道、行道、得道,就能“求以得有罪以免”。所以,这就是老子给我们后世人的背书,照做就好了。

什么是求以得?就是内心所求必然会得到。人生求什么?身体健康、家庭平安、事业顺利。

免什么罪?不犯罪:知止不殆,知足不辱;不遭罪:精神层面愉悦,不纠结,放得下;不受罪:身体健康,少进医院。

 

我们经常讲: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为何?因为性格决定了当人们遇到事情的时候的反应、应对、举动、措施。一般都是固化的,没有弹性的、变通的,基本上都是唯一解,所以决定了命运。假如有一定的岁月阅历,那么得承认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是正确的。反言之,我们假设有个更好的性格,比如当时不这么说,不这么做,那么命运也就随着有种变化,或许就可以少走弯路,少受磨难,少受挫折;那不就有罪以免吗?

性格,顾名思义,就是个性的格局,往往就看成是无法改变的。的确如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返观性格,认为更多的是由后天的家庭环境、教育、遗传等因素构成,在素上的一种无形的染着、扭曲、变形。经过多年的静修读经、口传心授之后,我逐渐体会到,将性格换成氣质比较合理,就显得氣质能改变,有方法、有途径。宋代儒家讲: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变化氣质。他们找到了变化氣质的一条道路,就是读经静坐。在《道德经》怎么讲呢?涤除玄览,见素抱樸,用其光复归其明。

那么氣质往哪些方向变化?就是柔弱、有弹性、细腻、不僵硬、靈活、善曲折变化,自然能渗透,能无形之中化解掉一些无形的阻力、障碍、滞涩。这样不就求以得,善于做成事情?也因为灵活柔弱而不起强烈的冲突,自然就各种顺利;而身体不因为无形的冲击,神宁氣和形安,不就不遭罪吗?而越高级别的氣,就越细腻越柔弱越清湛,这是实际体会到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那如何才能变化而具有这样的氣质呢?氣质是无形的,是感应、交流到更高级别的氣,而自然变化的。读经、静修,以及明师点化之后,都能逐渐对天地和大道,有种无形的交流感应,慢慢氣质就有种自然的变化;知而行,行于大道而自然感应得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故为天下贵:所以是天下人最宝贵的。

古时候的人们都知“道”的重要,所以天下人都珍贵这个道。到了相距老子2500年的2010年之后吧,我感觉到传统正在复兴,也许从时间节律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现在起步读经静修还是非常必要的。我的强烈建议就是把这五千言背下来,不怕堆积在心。人心最灵,他会自己消化的,自然会思索,自然有点点真知会冒出来,涌现出来。经典“内化于心”,而自然“外化于行”。读经静修还是初步,但是,初步不可少,逐渐就自然行于大道了。这个时候就自然逐渐有从大道源源不断而来的真知,取得无穷的宝藏。

注意全文5000多言,多次出现“贵”,如: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13)、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0)、故为天下贵(56)。唯有感应大道,超脱对待,才可能“贵”。而此时又要注意:贵以贱为本,心中有百姓,百姓才是圣王的根本。

 

【旁通】

《管子·内业》:“静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毕得。”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道德经》微学精讲【76】 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2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深色天蓝

有完整的吗。前面的内容 ,看这个是从76开始的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2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