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向孔子问道》11、信仰的真谛(傅佩荣)

…分享美好…

向孔子问道》11、信仰的真谛(傅佩荣

我们今天要介绍,孔子思想里面可以说是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他的信仰。到底一个人应不应该说信仰,说到底一个人的信仰应该是什么情况,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我们就以孔子所留下的材料作为线索来作说明。我们以前谈过,一套哲学,它需要能够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谈到建构系统,就要问一个问题了,人活着短短几十年,从前没有我,几十年之后也没有我,那到底我这个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呢?多少人来了又去了,好象没有什么样的特殊的成果留在世界上。那么到底这个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样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所以有关信仰的问题,在西方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那么我就先简单归纳一下。我们说,为什么一个人会相信有一种神或者佛的境界?我们今天讲神的时候,要设法理解为,它也包括像佛教的涅槃境界,佛教的涅槃境界就是不再轮回,那是一个圆满的永恒的境界。但那种境界呢?跟其他宗教所说的上天堂了,那是有某些类似的地方。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古代中国人到底相信什么?古代的人是有信仰的。譬如说,商朝的皇帝他一年之内,有一百一十二天,都要去祖庙祭拜。一年也不过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是三天有一次,去跟祖先报告发生什么事情,就是他非常重视他的生命的来源。所以商朝后来被人家批评,说他太重视鬼神了,反而忽略了人。所以到周朝的时候,才会特别强调,人文精神的跃动崛起,因为到周朝的时候比较重视到人类现在的生命的需求。那么,如果说以周朝来说的话,就相信天命。你为什么周朝可以替代商朝呢?因为天命商转到周。在《诗经》里面,《书经》里面这种材料,多得不得了。明明是你用武力去革命成功,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的理由推到说天命给我了?为什么?就因为老百姓,他比较相信的是天。所以,天,这个概念在古代很特别的。譬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天生烝民这四个字,烝民就是众多百姓,上天生下众多百姓。你说百姓谁生的?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生的。那你再推父母,父母也有父母,一直推,推不完。推到最后总不能说是猴子变的吧?我们不太愿意接受这种演化论,说实在的,强人的难。连达尔文自己也不敢说,他所谓的人是猴子变的,中间有一个失落的环节,他说,这个不能证明。如果人是猴子变的,那应该每隔几万年,非洲跟南美洲丛林里面,忽然一批猴子变成人了,请给我一个身份证,那很麻烦,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当然我是故意这样讲话来嘲笑他们的,他们科学家一定不认同我们这种说法。但基本上我们认为什么?好!说到最后呢?有一个天,作为人类生命的来源。这样就把问题先简化,放在一边了,就是,人类的生命来自于天。那万物呢?地球呢?有一句话叫做,天作高山,上天创作的高山。高山不是说,上天创造高山,创造大海,因为高山是人所看到的最宏伟的地理形势。高山都是天造的,何况是湖泊呢?何况是丘陵?这四个字就代表天创造了自然界,天创造了人类。好!问题结束了。对古人来说的话,你只要有天作根据,我们就放心了。但是第二步呢?天造的自然界,给它春夏秋冬的规则,叫做自然规则。天创造的人类,做什么?希望人类能够行善避恶。所以,天的规则叫天道,天道福善祸淫,善就是好的,淫就是恶的,你行善,天会给你好的报应,否则,天给恶人报应。

  为什么特别提到这一段呢?因为,如果人类的生命来自于天,人类应该如何做人处事,这一生的目的何在,也同样要推到天。因为天既然给我这个生命,天就必须给我一个指导,让我知道这一生该怎么做。我们念了好几次,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向上帝,宠绥四方。上天生下老百姓,替他立了国君,替他立了老师,就希望国君跟老师帮助百姓,照顾百姓,四方的百姓都可以照顾。做什么呢?帮助上帝。所以这句话在古代很有代表性,就是人类活在世界上,不管你知不知道,或者你相不相信,总是有一个最后的来源,应该说最初的来源以及最后的归宿。人的一生就好象旅行一样,你这一生走过,不是白白走过,糊里糊涂来了,莫名其妙走了,这不是人生。所以古人就这样相信了,这样相信之后,他才能安定下来,创造人类文化的发展,尽量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发展他天赋的潜能,成为一个君子,这是儒家的一种理想。到了孔子的时候,这样的信仰已经模糊了。为什么?因为很多天子德行都很差。我们平常讲尧舜禹汤,夏朝,商朝,夏朝到最后变成夏桀。商朝呢?到最后变成商纣,坏得不得了。到周朝出来之后呢?到孔子的时代,西周也结束了,幽王厉王都不好。事实上,往往在开国的时候呢?那些国君能够做到天的要求,戒慎恐惧,好好地尽忠职守。后面就变成是,权力使人腐化,作福,作威,玉食,古代用三句话来说。作福,作威,玉食,玉食就是我们讲的锦衣玉食,每天吃得很好,而老百姓苦得不得了。所以,老百姓对于天,就开始抱怨,《诗经》里面就有了,视天梦梦,看那个天,跟做梦一样。怎么没看到坏人这么猖獗?好人这么委屈呢?这代表什么?他们相信天会赏善罚恶,所以才会抱怨天。如果人们对于天没有任何期待,你根本不会抱怨。譬如我现在抱怨天,就代表我本来相信天是正义的,天会有一个公平的安排,我才抱怨。如果我从来不相信天可以安排什么善恶的报应,我干嘛抱怨天呢?有时候抱怨石头,哎呀!这石头真的不像话,怎么如何如何,石头怎么挡住我的路,不会的。所以孔子的时候天的观念慢慢模糊了,很多人活着对天也不在乎了,因为天子变成坏人了。注意哦,天子,古人都信天,所以帝王称为天子。明明是帝王,他居然说是天的儿子。说是天的儿子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我是儿子而已,上面还有天是最后的政权的基础。第二个,我代表天,所以你们要特别注意到我不是一般人。所以在古代这些帝王很喜欢讲一句话,予一人。予一人三个字,我一个人就是代表天跟老百姓之间,就是我一个人当代理。那问题是这个人能做什么事呢?好的帝王就说,有什么问题,我能一个人负责,四方有罪,老百姓犯的罪,在予一人,我来负责,这是好的帝王。那坏的帝王呢?我一个人享福,天下人的都来侍奉我,所以这里面就出现问题了。所以在孔子的时代,天的概念已经慢慢模糊,很多人对天觉得说,反正天也管不了事,没有办法。但是你要请教孔子,说,你相信什么?他还是很清楚地回答你,他相信天。我们上次也谈过,在卫国两派在斗争的时候,有一派想拉拢孔子,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我们灶神,孔子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八个字,太重要了,他说,你如果得罪天的话,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代表孔子肯定,对天祷告是正确的,对鬼神祷告不太适当。因为鬼神是我们人类的祖先,难免会偏心,对不对?我跟鬼神祷告,那鬼神如果是别人的祖先,它肯定帮助别人了。那天的话呢?至高无上,完全公平。所以孔子说,要对天祷告,但是他的学生不见得了解。我们就举几个例子,像子路有两次谈到跟天有关的部分,一次是我们提过的,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就发誓了,我所做的如果是不对的,天厌之,天厌之,让上天来厌弃我吧!让上天来厌弃我吧!子路不一定听得懂,他只知道老师相信天,老师很认真讲这个话。另外一次呢?子路看到老师生病,很严重,《论语》里面有两次孔子生病的资料。那么,子路看到老师生病,很严重,就怎么样呢?就派学生们开始组织治丧委员会。因为孔子以前当过大夫,有身份,但是后来退休了,退休以后就不是大夫,你就没有资格组织治丧委员会。那子路想,我们老师那么伟大,他以前当过官,当得那么好,反正学生很多,不用另外请人。子路是老大,就分配学生们,你负责这个,你负责那个,准备治丧委员会,替老师办后事。结果孔子病稍微好了一点,看到这种事情就生气了,他说,子路真是莫名其妙,我要欺骗谁呢?我要欺骗天吗?你可以骗人,你不能骗天。因为子路做的事情是一种取巧,就是我希望老师死的时候比较风光一点,要不然老师一生好辛苦,周游列国到处跑来跑去,最后回来,还好有一些学生,就想办得比较隆重一点。孔子说,我的身份,现在不能有治丧委员会,所以你就不要做这些事情,吾谁欺?欺天乎?我要欺骗谁呢?我要欺骗天吗?所以你看,他对子路这两段话,第一段是说,天快讨厌我吧。第二段说,我欺骗天吗?从这两句话你就知道,这个天,绝对不是天空,不是那个刮风下雨的天。刮风下雨的天怎么会讨厌我呢?我为什么看到天,天讨厌,你下雨吧,反正我带伞,我不怕,没有那回事。天空怎么会讨厌谁呢?那个天不是一般的天,是古代所信仰的天,它可以讨厌你,你不要想欺骗它,所以这是子路这个学生。当然,既然提到子路,我们再讲相关的另外一句吧。另外一次呢?孔子生病了,也许是同一次吧,因为他并没有说明什么时候。子路就跑来跟老师说,老师,我们来祷告吧,这种口吻听起来好象是,子路听到基督徒在祷告。基督徒比较晚,耶酥是纪元前29年到纪元后4年的人,孔子是纪元前551年生的,到纪元前479年。但是,子路不知道哪儿听来的,子疾病,子路请祷,七个字。孔子生病了,子路请求祷告,孔子说,有这回事吗?所以,从孔子的反应就知道两件事。第一件事,孔子从来没有教过学生,生病要祷告。第二件事,孔子自己生病也不会祷告。所以他问说,有这种事吗?子路说,有啊,在古代的经典里面提到,祷尔于上下神祗,就是我为你向上下神祗祷告。古时候讲神跟祗的时候,天神,地祗,人鬼,分三种,都是鬼神。只是地的话,称为祗,一个示部,一个像纸张的纸的另一边。所以天神,地祗,人鬼变成三种超越人间的这种灵异的世界。所以他上面说,你看,古代的有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为了你,向天神地祗祷告。孔子说,啊!这样的话,我的祷告已经很久了,孔子就没有理他了。子路是好意,你生病了,向鬼神祷告,希望能够帮助你病早一点痊愈。但对孔子来说的话,他说,丘之祷,久矣,又可以从两点来分析了。第一个,孔子只向天祷告。所以你叫我向天神地祗来祷告的话,不是我要祷告的。第二个,如果你说平常就要跟鬼神保持好的关系,那么我孔子一向跟鬼神保持很好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孔子很虔诚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居然这样写的,虽蔬食菜羹,必祭,必齐(斋)如也。虽然吃饭的时候是很粗糙的饭,很简单的菜汤,孔子也一定祭祀。怎么祭祀?古人吃饭有一个习惯。有三盘菜,开始吃之前,每一盘菜,夹一点放桌上,感谢以前的人发明,怎么煮熟食物,因为食物煮熟了,人才吃了不会生病。所以古代变成一个习惯,吃饭以前把菜夹点出来放桌上,表示感谢以前的人发明了熟食,也是一个虔诚的祷告。所以孔子每饭必祭四个字,每一顿饭他都要祭拜一下,所以他平常的生活跟所谓的鬼神,早就建立很好的关系了,从来没有说我去违背鬼神,对鬼神不敬。所以,子路跑来说,老师,我们来祷告。孔子一听,我一直都在祷告。照你那样讲,跟鬼神保持好的关系,只向天祷告,不就够了吗?所以,这种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的一种宗教信仰。我也强调,孔子不是宗教家,他从来不向人传教,他也没有跟学生说,你们要如何祷告,没那回事。但是我们还是要分辨一下,什么叫做宗教你要不说清楚什么叫宗教,很多人也会说,儒家也算宗教。像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就说中国有三大宗教,儒教,道教,佛教。西方学者有他的根据,他把儒教当作国家宗教,就是国家借着儒家,能够显示一种宗教的效果。所以为什么后代很多做官的人,把天子,就是皇帝当作天一样的。就是皇帝做得再怎么样呢?这个做官的人都没有办法去反抗,总觉得说,天命难违。那你说,皇帝如果是天的话,怎么会昏庸到这种程度呢?那你不要忘记,很多人的命运很惨的,就好象老天瞎了眼一样的。那你说用在现实人间,不是一样的有昏庸的皇帝吗?所以念书人都接受了,也没办法。因为人总是要问说,我这一生有没有一个绝对的信念?如果完全没有的话,生命变成相对的,它就没有一定的原则,这样就很麻烦。所以,他还是宁可那个天子是我们信仰的一种对象,所以我们就要分辨一下宗教的五个条件。第一个,宗教要有教义。一个宗教要有教义,教义是什么呢?教义就是直接宣布真理,它不跟你商量,教义是不能商量的。譬如你说上帝创造世界,我们商量一下,上帝真的创造世界?那就不信了。教义就直接说出一些理性不能够解答的问题。譬如你问,人为什么活在世界上?哲学家要思考这个问题,很辛苦。我们学哲学的想这个问题,可以想一辈子。但是,宗教界立刻给你答案,你为什么活在世界上?因为你前世的业还没有消掉,这是佛教了。你这一辈子再来还你的业障,把它消掉,所以你这辈子好好地积功德。所以,你如果问基督徒,你为什么活在世界上?就是要让你崇拜神,救你的灵魂,哲学家没有办法这样说。所以我们谈到宗教,第一个是教义。第二是仪式,宗教必有仪式。宗教的仪式非常庄严神圣,而仪式的背后,一定是神话。所谓神话,就是神的故事,用它跟仪式配合起来,一个是说一个神话让你去相信,一个是用一个仪式让你来不断地把过去发生的事重新实现一遍。你基督徒,每年都要过耶诞节,复活节,佛教徒也有浴佛节,有各种斋戒,像这个就是宗教里面的仪式跟神话配合,让你活在世界上,还有勇气往前走。什么叫勇气呢?如果人没有宗教信仰,定期的这种仪式来赎罪的话,他会觉得负担太重。从小到大,各种偏差的言行,造成罪恶的锁链,把一个人捆得紧紧的,简直很难喘气。那宗教就给你定期来一个赦免,来一个赎罪,来一个仪式,以前的不算,从头开始。每一个人都有愿望,就是重新做人,宗教就给人这个机会。所以为什么宗教徒始终有希望,因为他可以保持一个纯洁的状态,不管你今年几岁,在宗教里面,你经过一个仪式,又跟小孩子一样,重新开始。第三个,戒律。宗教一定有戒律,这个戒律出来之后,要严格遵守。这个戒律最主要不是外在的,是要直接进入你的动机,你的意念里面,叫作起心动念,都要去掌握。一般讲法律非常粗糙,因为法律是讲行为的,我说我有念头,我还没有做出来,绝对不会违法。但是在宗教里面,你一有念头,就已经犯了什么戒了,那这个严格要求不得了,所以你信仰宗教的时候那种压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第四个,宗教一定有它的团体。这个团体需要长期训练,你才能够成为像僧侣阶级,才能成为像神父,或者牧师的这样一个阶级,要长期训练。因为这些人他要传教,必须要懂得教义,能够举行仪式,能够执行戒律,所以一定有一个团体。第五个,宗教要把道理说出来,要传教。传教,你就不能够光讲你的教义,要用一般的语言把它说出来。所以宗教至少具备五个条件,前面三个特别重要。那我们就要问了,儒家是不是宗教?答案是什么?儒家不是宗教。为什么?它没有仪式。它的教义呢?不谈生前死后。所以他只能跟你说,你生命的觉悟,朝闻道,夕死可矣。但它实在不能告诉你,死后是什么情况,我们的祖先现在在哪里?它不能够解释这些问题。你说仪式,儒家没有仪式,你每年祭孔典礼办得再大,它一年一次。宗教怎么可能一年才举行一次仪式呢?基督徒每周一次,佛教徒初一十五每月两次。你如果是伊斯兰教徒,那更严格了,一生至少去麦加朝圣一次,平常每天五次,要面向麦加跪下来祷告,像这种仪式,儒家没有,而孔子也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所以儒家不是宗教。它也许有两点,第一个,它有宗教情操。就是你学儒家之后呢?感觉到生命永远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理解就是如此,人性向善。向善的善这个字,就是你生命动力的来源,你把儒家的哲学解释清楚的话,这种宗教情操永远向上的动力,也可以得到解释。但是,你千万不能说人性本善,你说人性本善的话,动力就没有了。你本来就是善的,那怎么说呢?你说有宗教情操。另一方面,有什么呢?有这种宗教的行为的表现,它也能够无私,它也能够至善,表现得跟宗教的慈悲跟博爱是类似的。像孔子的志向,跟其他宗教家的理想类似,属于同一个层次的。所以儒家不是宗教,但是他有他宗教的情操,也可能有他宗教信徒的效果,这样就够了。所以,孔子本人是相信天的,他绝对不想去,我来创一个宗教,没那回事。所以对于孔子的这个宗教方面的一些观点,可以从这个地方了解。

  论语》里面最有趣的就是有关天命的问题了,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关键。孔子整个生命,就在五十前后发生重大的变化。他出来做官是五十一岁,五十一岁做官,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权利啊,富贵啊,不是。而是为什么呀?因为他知道天命。什么叫天命呢?天命包括两点。第一个,了解命运。什么叫命运?无奈的,盲目的,不可预测的叫做命运,叫做遭遇。第二个叫做使命。所以我们在谈到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要记得,天命包括两点,一个是命运,一个是使命。使命就是主动的,我自己选择的,使生命出现希望的叫做使命。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有他的命运。譬如说,我出生在何处,这一生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遭遇,都是命运,那不是你可以选择的。但是同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使命,就是说,我今天认定一个目标,我努力去做,这就是变成我的使命,所以天命包括命运跟使命,而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是两方面兼顾。也有人说,孔子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学会了《易经》,知道了怎么占卦,这个也可以说得通。因为占卦之后就知道自己可能遇到什么情况,但是这不会妨碍他的使命。也许他出来做官之后呢?做得不好了,到最后必须走了,周游列国。在《论语》里有一句话,我在我的解读里面也特别强调,要把一个字去掉,六十而(耳)顺,耳朵的“耳”要去掉。我总是想尽办法,不要更改《论语》任何一个字,因为更改一个字,是很严肃的事情,但是说实在的,这个字非改不可。为什么?我说一下理由。第一个,如果孔子真的说六十而耳顺的耳是耳朵的耳,如果真的这样讲的话,你就研究一下,《论语》里面,耳朵的耳出现四次,有两次都当语助词。像他跟子游开玩笑说,哎呀!你在武城,用弦歌之声,他说,前言戏之耳,前面跟你开玩笑的,耳是一个语助词。另外一次,也跟子游有关,子游当一个县长,孔子说,汝得人焉耳乎?你找到什么人才了吗?也是一个语助词。所以四个耳,两个语助词,另外两耳,除了这个之外,那个是耳朵了。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就是你演奏这个乐曲的时候呢?耳朵里面充满着音乐的声音,那真是耳朵。如果这个地方当耳朵讲的话呢?你找不到相关的方式,无法知道什么叫做耳顺,很难知道,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孔子之后的先秦儒家,从《孟子》,《荀子》到《中庸》、《大学》,到《易传》,这叫做先秦。当然有的在秦汉之际才编成的,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提到耳顺,这不是很值得怀疑吗?耳顺是孔子六十岁时候的境界。怎么可以不提呢?像孟子一定会提,但孟子不提,孟子提顺天。然后到《易传》里面说得更清楚,顺天命,直接讲顺天命,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耳朵怎么样了。并且你再问,请问六十岁的时候,孔子在做什么事?周游列国。五十六岁到六十八岁,有人说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十三年。所以,六十正好在中间周游列国的时候,他说,六十而耳顺。周游列国累得要命,腿是很酸的了,耳朵部分顺,实在是很难想象。你周游列国跟耳朵什么关系呢?所以在这个地方,我就很大胆地把“耳”去掉了,六十而顺,顺天命。

  前面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就要顺天命,我再举一个证据。孔子说,君子有三畏,三种敬畏的对象,第一个,畏天命,敬畏天命。第二个,敬畏大人,政治领袖。第三个,敬畏圣人之言,就是圣人说的话我们要敬畏,好好来做。他接着说什么?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好!答案来了,小人不知天命,他就不会敬畏天命。因此,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他就要敬畏天命。什么叫天命?天的命令,白纸黑字很简单。你既然知道天的命令,敬畏天的命令,接着就要顺从天的命令。也就是因为顺从天的命令,他周游列国的时候呢?碰到危险他不在乎。甚至有一次遇到谁呢?有人就跟他说的,仪封人请见。仪这个地方的边疆官,负责管这个官的,来往经过的人,他都要盘查的。他就跟孔子的学生说,有名望的君子经过我这里,我都会跟他谈一谈,所以请你们安排,我跟你们老师孔子谈一谈,就是这一段故事。谈完毕之后,仪封人居然出来跟孔子的学生说,各位同学,你们何必担心老师没有官位呢?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句话讲得多好!孔子能够让仪这个地方的边疆官员,经过一阵对谈之后呢?居然替他宣传,说天要以你们老师作为木铎。什么叫木铎呢?叫做金口木舌。我用金,就是用铜,就是一个铃铛,里面敲的是木头做的,叫做木舌,舌头的舌。打仗的时候呢?是金铎,金口金舌,要声音很尖锐,一敲这个就知道紧急紧报,要打仗了。那这个木铎呢?是金口。但是,里面那个铃铛是木头做的,所以敲起来声音比较低沉,代表有人要来教化百姓了。所以,上天要以你们老师作为教化百姓的木铎,这是谁说的?仪这个地方的边疆官员说的,天出来了。所以我现在问,孔子六十而顺,顺天命吗?所以他才能够到任何地方,别人会说,是天要让你们老师,当教化百姓的一个工具。所以,他两次差一点被杀,他都把天抬出来,为什么?我在顺天命。你想对我怎么样?这样思考的话就比较合理。也就是说,六十而耳顺,耳朵的“耳”要去掉。如果你坚持有一个耳朵,那就很抱歉了,从来没有人讲得清楚这个耳朵是怎么回事。你看后来朱熹的解释,朱熹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念了很多书,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解释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异想天开,把孔子讲得太完美了,好象这个人跟一般人真的不一样。朱熹怎么说呢?他说耳顺就是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至也,不思而得也,他用这些字。就是说,孔子到六十岁的时候,声音听到了,心里面就了解了,心里面没有任何违逆。这不是乡愿吗?听到好的话,坏的话,统统懂了,懂了之后都不会觉得讨厌。这怎么是孔子呢?这跟他六十岁有什么关系呢?他接着用四个字就有问题了,叫做不思而得,没有去想就已经懂得道理。就是你跟我说话的时候,我没有想,我就已经觉悟了,这个话不能乱说。为什么?因为古代用不思而得描写圣人,孔子是圣人吗?当然是啊,但他自己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他曾经公开说过,若圣与人,仁义的仁,则吾岂敢?孔子不会谦虚的。他怎么会谦虚呢?别人要杀他,天之未丧斯文也,一点都不谦虚,他讲得很实在。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有一位美国学者也是我的朋友,在西方世界是研究儒家的权威,他就把六十而顺,他就是要坚持一个耳朵。我跟他当面讨论过,他说,六十而耳顺没有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中文字,圣人的圣,繁体字左边是耳朵,然后一个口,底下是一个王。圣这个字从耳朵,代表古代的圣人,本来是指听觉特别敏锐,一听就懂。为什么?人有两种感官最有用,第一种是眼睛,第二种是耳朵。但是,耳朵超过眼睛多少倍啊?我们常常说眼见为信,如果你眼睛看到才相信的话,那你能看到多少东西啊?对不对?你看到的东西不会超过一米远。那请问,你没看到的都不算吗?所以,一个人要有丰富的知识跟深刻的智慧,一定要用耳朵。我用耳朵听你讲话,讲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我就要判断,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我用眼睛看的话,说实在的,还可能看错。一根筷子放在水里面是弯的,眼睛怎么看都是弯的,怎么办呢?所以,古代的圣人的圣,用耳朵,就代表什么?听就懂,很聪明,古代的圣就是指聪明,后来才变成德行完美。所以这位美国朋友他就说,六十而耳顺的“耳”就代表跟圣人的耳,那是一样的,这样讲,正好不是孔子的意思。这样讲等于什么呢?我们照他们现在流行的解释来说,孔子说,六十岁的时候我耳朵顺了。请注意,我的耳朵的耳,跟圣人那个耳是一样的,就暗示你们,我是圣人了。这怎么是孔子呢?孔子怎么会暗示你们,说我已经是圣人呢?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我讲到这一段,是比较跟研究考据有关系的,有时候也要注意,因为这种地方是关键,六十而顺,前面知天命,接着就要敬畏天命,然后就要顺天命。那孟子讲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到《易传》的时候就直接说顺天命三个字,《易传》。所以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孔子之后,先秦的这些儒家经典,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耳朵顺不顺,却有很多地方提到顺天命,要顺天,为什么?因为孔子讲六十而顺,顺天命。而他的言行表现,在当时周游列国,正好可以证明,这就是孔子的信仰具体的表现,你只有这样理解的话,才比较能够了解孔子的意思。如果各位觉得还需要再解释的话,我们就讲一下句法。孔子讲十五岁,一直到七十岁,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动词作为关键。我们现在说,十有五而志于学,志,是动词;三十而立,立,就是动词;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动词;五十而知天命,知,就是动词。那请问,六十而耳顺,应该说六十而顺耳吧?对不对?你“耳”不能直接动词。为什么前前后后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踰矩?不踰矩也是动词。那为什么六十岁忽然耳朵跑出来了?为什么别的官能没有表现?三十而脚可以立?不要讲那个。这当然有一点好象是听起来开玩笑,但是事实上研究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很值得我们去想透彻,要合理,那这个想通之后,对于孔子的表现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那也有人问了,孔子对于民间宗教,民间信仰,有什么态度?孔子非常尊重。《论语.乡党第十》有一句话,乡下傩。“傩”这个字特别,“傩”代表驱鬼的仪式,就是乡下老百姓每年固定的时候,举行驱鬼的仪式。这时候孔子穿上朝服,正式的礼服,站在家里东边的台阶上,对他们表示尊敬的态度。老百姓是民间信仰,到举行驱鬼的仪式,得穿上各种的服装,装扮,敲锣打鼓的很认真的在做。孔子是一个知识分子,他也知道老百姓这种行为是民间信仰,他会不会嘲笑?会不会批评呢?不会。他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他穿上朝廷正式的服装,站在家里东边的台阶,向他们致意。为什么站在东边的台阶上?因为古时候北方的房子,它是坐北朝南的居多。坐北朝南的话,进门的台阶东西两边。东代表什么?主人用的。西代表什么?客人用的。所以往往称客人称西宾,因为他是客人,所以走西边的台阶。我是主人,我站在东边的台阶,代表这家的主人是我,我站在这边向你们致意。只有一个人来的时候,可以例外走东边的台阶。谁呢?国君。全国都是我的,我到任何地方都走东边的台阶,我都是主人。除了他之外,一般人都走西边的台阶,代表是客人。所以孔子穿朝服,站在家里东边的台阶上,向这些举行驱鬼的老百姓表示敬。,这就好了,不要随便去挑战,或是批判别人的信仰。信仰要看他的机缘,看他是否受感动,即使你认为自己信的是名门正派的宗教,你也没有权利去说你那个是邪教,是怎么样。为什么?因为有一个原则。当然,如果真的是很偏差的,很邪恶的宗教,那是例外,只要是宗教的话,都值得我们尊重。一个人有宗教信仰,他比较会收敛自己,因为他敬畏鬼神,你光靠法律是不够的,光靠法律的话有很多漏洞。像西方社会,我们也知道,西方社会,它在法庭里面有一个动作。上法庭之前他要手按《圣经》,就说,我只说真话,手按《圣经》发誓。但是它有一个前提,你要信仰这个《圣经》,你按了才有用,我要不信,按了之后心里想,谁怕谁?那有什么用?所以,西方社会都设定,假设我们都相信有上帝,就好象你拿到美钞,美金,拿来一看,纸币,大家都很奇怪,美金干嘛印这句话呢?In god we trust.你怎么在钱上印,我们相信上帝?钱跟上帝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信仰上帝的人都不太在乎钱的,爱钱的人都不太信上帝的。美国人就把它印在一起,每一张美金上面,不管多少面额的,都印着In god we trust,这就是美国人的特色,西方人的特色。所以,他在法庭上手按《圣经》,我绝对说真话,代表他相信这个。但是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你叫他说按《圣经》,那我又不信这个,按的话,说假话也没有什么关系吧?所以中国人有另外一套。蒋梦麟先生写一本书叫《西潮》,他里面写了一段。他说,中国人如果有事的话,就要由同宗的长老像法官一样来审判,这时候要进入祖先的祠堂。然后呢?大家面对祖先的牌位,这时候你就要说真话了。代表什么?我们把我们的祖先,当作像西方的《圣经》来尊重。法律呢?如果只看法律的条文,一定是各说各话,很难找到一个客观的一个公正的结果。但是,你一旦把宗教拉进来的话,每一个人都想到说,我必须诚实了,你不能欺骗鬼神。所以,一个人有信仰的话,他的约束力增加了。但是我们也知道,也不能完全靠信仰,基本上还是需要人文教化。所以,儒家作为一个长远的传统,他并不提倡说,你要信什么宗教,但是,儒家不会反对你信任何宗教。因为它基本上是一个人文主义,把人的生死之间,强调真诚。然后又能够把人类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祖先崇拜,还有孔子对天的信仰,能够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之后呢?生命就显得非常的安定,所以这是有宗教的效果。那么,对于民间信仰,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好象很迷信,到处拜拜,希望说得到神佛的保佑,这当然是一般人的自然的心态。你要稍微去严格检验的话,是行不通的。如果说人去祭拜鬼神,用丰盛的祭品,鬼神就接受的话,那代表鬼神也是贪财的。如果你是一个坏人,不做好事,光是用丰盛的祭品,那鬼神上当的话,那样的鬼神也不够聪明。所以古人相信什么?他认为鬼神是很聪明的。古代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写到尧的时候,一开始就用八个字,他说,尧这个天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尧他的仁德像天一样,天是没有不覆盖的,没有不照顾的,他的智慧像神一样。因为鬼神不像我们,我们有身体,身体就很容易蒙蔽我们,我们的本能使我们看不到真相。神最聪明,因为神没有身体,无所不在。所以,在春秋时代,两个国家缔结盟约的时候,我们两国签约,商业啊,贸易啊,各方面签约,都要最后加一句,明神鉴之,让那些聪明的神来作见证。就是代表,谁要违背这个契约,将来神知道,神会来主持正义,加这么一句。所以,像这些都反映了古人的信仰。

  最后我们再简单说一下,我们说,那今天谈的这些有关天,鬼神的事情,难道真的是有超越界这个层次吗?我们前面本来是要总结一下这个说明,现在来说明恐怕比较清楚。我们有三个理由,来说明超越界,是应该值得我们去肯定的。第一个,叫做充足理由原理。什么叫充足理由呢?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它不会存在,这就是充足理由原理。譬如说你看到一棵树,你说,这棵为什么存在?因为它有种子,长成树苗,加上阳光空气水,它才能存在。如果没有这些充分的理由,不可能有树。哪里有说,没有树苗,会长成大树的?凭空不可能出现。你看到一个人,你说,这个人为什么存在?他有父母亲,这样就没有问题了,你就不会怀疑了。如果来了一个人,你说,你有没有父母亲,他说没有。那你就要想,他是不是石头变的?像孙悟空?那就不是真的人的,那是小说里面的一个角色,那是另一回事。所以,宇宙里面存在的任何东西,都需要有理由,它才能够存在,在哲学上,这叫做充足理由原理。那我们现在问,整个宇宙凭什么存在?两个可能。第一个,它自己存在。如果宇宙自己存在的话呢?宇宙就是神了。但是,我们也知道,宇宙一直在变化之中,它不可能自己存在。古时候人不一定懂这个道理,他只看到变化,就知道说,变化的话,代表它一定有某些地方不断在调整,它就不是圆满的东西,真正圆满的东西没有任何变化。事实上呢?自然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了,宇宙的出现是在一百四十亿年前的大霹雳,也有人说是黑洞说,才出现了宇宙。将来呢?在七十,到八十亿年之后,宇宙会消失。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就知道,宇宙有开始也有结束了。那我们就要问了,合理的都可以问,宇宙如果有开始也有结束的话,它的充分理由在哪里?它不可能莫名其妙出现了。当然也有人说,我就是认为宇宙莫名其妙出现,叫做偶然,这也是一种理论,主张偶然,偶然出现。如果宇宙是偶然出现的话,那我们就要问更大的问题,那我们人类是怎么回事呢?偶然出现的?那我们这一生呢?就变成统统偶然的话,你愿意接受吗?如果你接受的话,就不要想这么多复杂的问题,这个录相带可以不要看了,反正一切都是偶然的,这不是我们人类的理性可以接受。所以人类的理性就要问,任何东西都有充分理由才能存在,所以,应该有一个超越界,使得这个宇宙可以存在。第二个,我们说,能够解决或者解释三大悲剧的痛苦、罪恶、死亡的,就需要有一个超越界。谁能告诉我,人生为什么有痛苦?我说,为了修炼。谁能告诉我人类为什么有罪恶?你说,为了什么?为了让善恶有报应吗?然后你说,最后要死亡,这一生如果说没有一个解释的话,你怎么讲得通呢?所以,为了解释这个三大悲剧,需要有一个超越界,有人把它称作神,有人把它称作涅槃。第三个,每一个人,在这一生里面,迟早都会出现一种情况,在西方叫做绝对的依赖感受。什么叫绝对的依赖感受呢?平常我们的依赖是相对的依赖。譬如说我现在出门,要吃饭了,我需要依赖钱,这是相对的,钱可多可少,没有的话,再去努力工作赚钱,是相对的依赖。说我们都需要朋友,但是,真的没有朋友的话,我们也只好努力活下去,所以,一切都是相对的依赖。但是,某些时刻你就会问自己,我的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有没有绝对的依赖呢?这种感受一旦出现的时候,只有超越界可以给你答案。所以我们最后提出这几点,是西方研究宗教哲学基本的共识,认为说,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一定要好好的把一个天抬出来呢?到将来讲道家的时候呢?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好好的,一定要讲个道呢?讲了道之后,又说这个道很难讲得清楚,道可道,非常道,反而弄更复杂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好象没事找事,儒家的天,道家的道,都代表超越界,它的位阶跟西方所说的存在本身,跟西方所说的宗教里面的上帝,跟印度教所说的梵天,跟佛教所说的涅槃,都有类似的功能跟它的特色。这些我们将来有机会再说,我们今天有关信仰方面的话题就谈到这里。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向孔子问道》11、信仰的真谛(傅佩荣)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