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信述》2.7為政篇——子游問孝
《論語信述》2.7 為政篇——子游問孝 【原文】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白話】 子游向孔子請教行孝之道。孔子說:“現在所謂的行孝,只算的上是養活父母。甚至於就連狗與馬,一樣都能有...
《論語信述》2.7 為政篇——子游問孝 【原文】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白話】 子游向孔子請教行孝之道。孔子說:“現在所謂的行孝,只算的上是養活父母。甚至於就連狗與馬,一樣都能有...
《論語信述》2.6 【原文】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白話】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行孝之道。孔子說:“父母,讓他們只為你的疾病而憂慮。” 【釋詞】 孟武伯:即仲孫彘,孟懿子之子。武,其謚。伯,長也;武伯於兄弟次為長,...
《論語信述》2.5 為政篇——孟懿子問孝 【原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白話】 孟懿子向孔子請教行孝之...
《論語信述》2.4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白話】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學有所立;四十歲時,心中通...
《論語信述》2.3 為政篇——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白話】 孔子說:“用政治來領導人民,用刑法來整飭人民,人民就只求苟免於觸刑而不會有羞恥心;用德來教化...
《論語信述》2.2 為政篇——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原文】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白話】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無邪(不虛偽做作)’。” 【釋詞】 詩三百:指《詩經》。《詩...
《論語信述》為政篇第二 錢穆曰:孔門論學,最重人道。政治,人道中之大者。人以有群而相生相養相安,故《論語》編者以《為政》次《學而篇》。 《論語註疏》曰:《左傳》曰“學而後入政”,故次前篇也。此篇所論“孝敬信勇”為政之德也,“聖賢君子”為...
《論語信述》1.16 學而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白話】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知我,就怕自己不知人。” 【釋詞】 患:擔心,擔憂,害怕。 不己知:即“不知己”。 知:不僅...
《論語信述》1.15 學而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
《論語信述》1.14 學而篇——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白話】 孔子說:“君子之人,飲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適,做事敏捷周全並且說話謹慎,又...
《論語信述》1.13 學而篇——信近於義 【原文】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白話】 有子說:“說話講求信用但要近乎道義,所說的才可以去踐守;對人恭敬且能近乎禮儀,才能夠遠離恥辱;姻親...
《論語信述》1.12 學而篇——禮之用和為貴 【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白話】 有子說:“禮在運用時,能用和才是可貴的。先王的大道,這是最美的地方。...
《論語信述》1.11 學而篇——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原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白話】 孔子說:“其父在世時,該看他的志向;其父去世後,要看他的行為。三年之久都沒更改其父合道之...
《論語信述》1.10 學而篇——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原文】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白話】 子禽向子貢問...
《論語信述》1.9 學而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白話】 曾子說:“慎重地送終亡者,虔誠地祭祀先人,社會風氣就會趨於淳厚了。” 【釋詞】 慎終:終是指壽終,進而可指喪禮。按:慎終就是...
最新評論
你好!李先生的理論我其實也了解不多,他的三字伏吟我也是才知道的。世持財,卦中無生無克,就是很一般的平常學習狀態。臨朱雀,是為考試做準備。父臨月日動化回頭克,為司令化壞,說明想取得好成績,很難。世下伏官,又緊合,官為父母的元神,說明背地裡暗暗在給自己鼓勁,用心學習。官雖不旺但也無克,無克無傷,官不旺說明不管怎麼複習,也不會有太大的長進,可以引申為,僅鞏固所學到的知識而已。父母雖化壞,但也是化出世爻,表面看,是壞成績給了世爻,是取得不好成績的意思。換個思路的話,就是父母臨月日旺相,成績不錯,化出世爻,是取的好成績的意思。還有另一個象,可以直讀,用來輔助判斷考試成績的:世臨辰暗藏水,水主智,被月日透出,卦主應該是冰雪聰明的人,如月日不透卦中又無水,就是愚蒙之人。兩象取一象,我會斷應該能考上的。
李先生洪城早先有個理論:司令化壞。月日入爻化回頭克,就是司令化壞了,子水就不起作用。近日在其他地方看見有人在用李先生的另一個理論:三字伏吟從弱論。就是說卦里出現地支相同的三個字,不管是在月日、主卦、變爻出現,就是三字伏吟。在這個網站,宣傳別人的理論似乎有些不妥,但絕對沒有誰比誰的理論更高明的意思,如有冒犯的地方,請見諒!
父戌被月衝破,戌為火庫,火庫被衝破,應該是心包破裂了吧,破逢生不起,就只能化絕,但絕需逢生能解,破不能受生就只能永遠化絕,所以能拖到第二天戌日實破,應該就不會有問題,就怕拖不到。
這卦,應該是斷此應彼吧。先是姑娘的眼鏡找不到了,然後是自己的眼鏡不見了,起卦找自己的眼鏡。忌神得月日暗動爻相扶,旺相持世,自然對找眼鏡是不利的,俗語說:龍多不治水,卦中月日兄弟重重疊疊太多,自然也就不再克水,財水無傷,無傷應該就能找到,亥水先到安靜需值日先找到了姑娘的眼鏡,子水後到第二天應該也能找到第二副眼鏡的,結果沒找到。世爻雖是財的忌神,但辰畢竟是水的歸宿,也有物不失之意,也許在多日以後或數月以後,不經意之間另一副眼鏡就出現了。
蜈蚣為子孫臨應,動不入墓,生合世爻,世臨朱雀為口舌。
離為火,火為血,再見白虎,血光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