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莊子問道》1、深度虛無主義(傅佩榮)
《向莊子問道》1、深度虛無主義(傅佩榮) 今天要談的主題是莊子,莊子是一位重要的道家代表,道家是由老子所開創的思想。我們對於老子了解之後就發現,他的思想可以在不同的時代加以應用。如果簡單比喻的話,可以說老子的思想像我們在公交車上可以看到八個...
《向莊子問道》1、深度虛無主義(傅佩榮) 今天要談的主題是莊子,莊子是一位重要的道家代表,道家是由老子所開創的思想。我們對於老子了解之後就發現,他的思想可以在不同的時代加以應用。如果簡單比喻的話,可以說老子的思想像我們在公交車上可以看到八個...
《向莊子問道)2、身體的困境(傅佩榮) 我們這一節要談莊子的思想,哪一方面呢?談到對於身體的困境的理解。我們翻開莊子第一篇是《逍遙遊》,《逍遙遊》它到底在說什麼呢?他說北海有一條魚,名叫鯤,鯤非常大,不知道幾千里那麼大。我們一聽就知道,這是...
《向莊子問道》3、心智的茫然(傅佩榮) 我們這一節介紹莊子的思想,談的主題是,他對人的心智有什麼看法,我們特別用心智的茫然這邊來說,那麼人有認知能力,這是他的特色。在介紹老子的時候,我記得我特彆強調,老子他對人的問題從認知能力着手,提出一種...
《向莊子問道》4、心齋的修鍊(傅佩榮) 這一集談莊子的思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心齋。心齋這兩個字,在莊子裡面,當時出現的背景我們大概說明一下。我們提到,莊子很喜歡用古人的話,借重古人的話來表達他自己的思想,譬如他提到孔子有一個學生,...
《向莊子問道)5、順從“不得已”(傅佩榮) 我們這一節介紹莊子的思想,要談的是他的“不得已”三個字。我自己學莊子,受益最大的就是“不得已”這三個字。“不得已”是什麼意思?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有許多事情都是不得已。譬如過去發生的事情叫做命運,這...
《向莊子問道》6、化解一切的執著(傅佩榮) 我們這一節要介紹莊子的思想,是有關執著方面的。說到化解執著,人活在世界上,總是難免會有他的執著,那應該怎麼樣去做,才能夠減少這方面的問題呢?以莊子來說的話,他提過一個詞叫做無情,就是不要有情感的表...
《向莊子問道》8、外化的秘訣(傅佩榮) 我們這一節談到莊子,是他的思想怎麼樣應用在生活上。那麼應用在生活上的時候,用一句話來說,叫做外化而內不化。從字面上看來,外化就是,我外表跟別人都一樣,那內不化,那內心,不受任何干擾,不會隨着外面而變化...
《向莊子問道》9、內不化的快樂(傅佩榮) 我們這一集要談有關莊子的內不化的觀念。說到內不化,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內化,對現代人來說的話呢?因為許多事情都要做,叫做忙碌,忙碌多了之後,變成盲目,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盲目久了之後變成茫然。所以中文...
《向莊子問道》10、以身合心:從技術到藝術(傅佩榮) 這一節的講莊子思想的哪一部分呢?標題叫做以身合心,從技術到藝術。一般講技術的話呢?是人類發明某種方法,用來延伸拓展自己的能力,他的目的,是要設法征服外在的某種情況,那麼達成某些效果。其實...
《向莊子問道》11、以心合道:靜與游(傅佩榮) 我們這一節所要談的是,以心合道。以心合道的話,可以從兩個字來說,一個是靜,安靜的靜;一個是游,就是遊玩的游。我們講到靜的時候就會想到老子,老子提到致虛極,守靜篤,追求虛,要達到極點,守住靜,要...
《向莊子問道》12、美感洋溢的生命(傅佩榮) 我們在這一節,要介紹莊子的智慧部分,有關美感的問題,美感洋溢的生命。說到美感,不管前面有多少說法,到莊子本身來看的時候,他的美,基本上是從整體來欣賞個體。這個世界上稱作萬物,有許多不一樣的東西,...
最新評論
李先生洪城早先有個理論:司令化壞。月日入爻化回頭克,就是司令化壞了,子水就不起作用。近日在其他地方看見有人在用李先生的另一個理論:三字伏吟從弱論。就是說卦里出現地支相同的三個字,不管是在月日、主卦、變爻出現,就是三字伏吟。在這個網站,宣傳別人的理論似乎有些不妥,但絕對沒有誰比誰的理論更高明的意思,如有冒犯的地方,請見諒!
父戌被月衝破,戌為火庫,火庫被衝破,應該是心包破裂了吧,破逢生不起,就只能化絕,但絕需逢生能解,破不能受生就只能永遠化絕,所以能拖到第二天戌日實破,應該就不會有問題,就怕拖不到。
這卦,應該是斷此應彼吧。先是姑娘的眼鏡找不到了,然後是自己的眼鏡不見了,起卦找自己的眼鏡。忌神得月日暗動爻相扶,旺相持世,自然對找眼鏡是不利的,俗語說:龍多不治水,卦中月日兄弟重重疊疊太多,自然也就不再克水,財水無傷,無傷應該就能找到,亥水先到安靜需值日先找到了姑娘的眼鏡,子水後到第二天應該也能找到第二副眼鏡的,結果沒找到。世爻雖是財的忌神,但辰畢竟是水的歸宿,也有物不失之意,也許在多日以後或數月以後,不經意之間另一副眼鏡就出現了。
蜈蚣為子孫臨應,動不入墓,生合世爻,世臨朱雀為口舌。
離為火,火為血,再見白虎,血光之災
老師是王虎應大師本人嗎,好像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