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信述》7.19 述而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问到孔子,子路一时回答不出。孔子说:“你何不说:‘他为人啊,发愤用功就忘了吃饭,心里快乐就忘了忧愁,连自己将要老去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叶公:即沈诸梁,字子高,是楚国叶县尹。叶,舒涉反,古读shè。《日知录》:“其君已僭为王(“楚王”),则臣亦僭为公。”《孔圣年谱》:“如叶时年六十二。”
问孔子于子路:问,问到。于,向。
不对:对,回答。钱穆:“叶公问孔子之为人,圣人道大难名,子路骤不知所以答。”
女奚不曰:女,同“汝”。奚,何也,为什么。奚不,即“何不”。《注疏》:“孔子闻子路不能答,故教之。”
发愤:勤奋学习、奋发上进。《注疏》:“发愤嗜学而忘食,乐道以忘忧。”
云尔:如此而已。
《论语注疏》曰:此章记孔子之为人也。
尹氏曰:叶公不知孔子而问子路,子路不对,以形容圣人之难也。(按:观第十九篇子贡之形容,亦见形容之难。)
《论语正义》曰:“发愤忘食”者,谓好学不厌,几忘食也;“乐以忘忧”者,谓乐道不忧贫也;“不知老之将至”者,言忘身之老,自强不息也。
伊藤仁斋曰:知道之无穷而难得,故发愤;知道之可安而它无所求,故乐。发愤,故愈力;乐,故不倦。此所以忘食与忧,而不知老之将至也。
张栻曰:夫子盖尝自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独不如己之好学。而今所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者,亦好学之至者也。
朱子曰: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俛(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然深味之,则见其全体至极,纯亦不已之妙,有非圣人不能及者。盖凡夫子之自言类如此,学者宜致思焉。
王阳明曰: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如此,真无有戚时。
钱穆曰:此章乃孔子之自述。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其好学之笃有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乐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境。如是孳孳,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斯诚一片化境。此种心境,实即孔子之所谓仁,此乃一种不厌不倦、不息不已之生命精神。见于行,即孔子之所谓道。下学上达,毕生以之。然则孔子之学与仁与道,亦即与孔子之为人合一而化,斯其所以为圣。言之甚卑近,由之日高远。圣人之学,人人所能学,而终非人人之所能及,而其所不能及者,则仍在好学之一端。此其所以为大圣欤?学者就此章,通之于《论语》全书,入圣之门,其在斯矣。
刘宗周曰:圣人亦何加于人哉?竭一生之力,萃之人道之中,充充然如有穷也,皇皇然如有求而弗得也,何愤如之?愤则但知有愤,故忘食;乐亦仍归于愤,故忘忧。且乐于斯道之中,更无止法,终其身而已矣。故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者,谓只此足以尽夫子为人,更无事于远求也。噫!殆如天之运乎?日之升乎?度超尧舜而不自以为圣者乎?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圣人自明其好学之笃也。要之,孔子不过自言其平常,而功夫至此已极纯粹,学圣人者其亦知所向往哉!
朱子曰:此章见圣人之心,但觉义理之无穷,绝不知身世之可忧、岁月之有变。又曰:观天地之运,无须臾停,圣人之为学,亦从生至死,无止法也。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新解》《癸巳论语解》《论语会笺》《论语古义》《论语点睛》《论语学案》《日知录》《孔圣年谱》《四书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