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道)的基本概念-金花的秘密-荣格

…分享美好…

二、基本概念

1.道

向欧洲人解释这类著作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在于,中国作者一上来谈论的就是中心点,即他想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或最深的终极境界。也就是说,其出发点对人的要求相当高。即使是一个具有理智批判性的人,倘若他胆敢对伟大的东方人极为微妙的心灵体验进行理性讨论,他也会感觉自己是带着可笑的自命不凡在说话,甚至是满口胡言。例如,这部经典的开篇是“自然曰道”。《慧命经》的开篇是“盖道之精微,莫如性命”。

西方思想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它根本没有“道”的概念。“道”这个字由“首”和“走”这两个字所组成。卫礼贤把“道”译成Sinn(意义),还有人将其译为Weg(道路)、Providence(天恩),耶稣会士甚至将其译为Gott(神),由此可见翻译的困难。“首”可以理解为意识, 注9 “走”可以理解为“走路”,于是“道”这个概念就是:“有意识地走”或“自觉的道路”。与此相一致,“天光”,即“居于两目之间”的“天心”,被认为与“道”同义。性与命就包含在“天光”中,根据柳华阳的说法,性与命是道最重要的秘密。这里“光”是慧的象征,而慧的本质又通过光的类比得到表达。《慧命经》的引子是这样一首诗:

欲成漏尽金刚体,

勤造烹蒸慧 注10 命根。

定照莫离欢喜地,

时将真我隐藏居。

这首诗包含了某种炼丹术指导,一种产生“金刚体”的方法或途径,这在《太乙金华宗旨》中也有提及。为此,“烹蒸”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必须对慧进行提升,神的居所才能被“照亮”。需要提升的不仅是慧,还有命本身。两者结合便产生了“慧命”。由《慧命经》可知,古代圣贤通过慧命兼修,已经知道如何弥合慧与命之间的鸿沟。“舍利由此而炼,大道由此而成”。

如果把“道”理解成将分离的东西统一起来的方法或自觉的道路,我们可能就接近了“道”这个概念的心理学内容。无论如何,大概只能把慧与命的分离理解成前面所描述的意识的偏差(Abweichung)或除根(Entwurzelung)。毫无疑问,使人意识到对立面,也就是“回光”,意味着与无意识的生命法则重新结合,其目的在于获得自觉的生命(慧命),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回归于道”。

2. 回光和中心

正如已经指出的那样,在更高的意识层次上,对立面的统一 注11 并不是理性的事情,也不是意志的事情,而是用象征 表达的心灵发展过程。在历史上,此过程一直是以象征来表达的,到了今天,个体人格的发展仍然是通过象征来阐明的。对我来说,这一事实来自以下经验: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些自发产生的幻念逐渐深化和集中到某些抽象结构周围,这些结构似乎表达了“本原”(Prinzipien),真正的灵知本原(gnostische archai)。如果这些幻念主要以思想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出现的就是对隐约感觉到的法则或本原的直觉表述,这些法则或本原往往会被戏剧化或人格化。(我们稍后还会讨论这一点。)如果这些幻念被画出来,那么出现的就是象征图案,其主要类型是所谓的“曼荼罗” 注12 (Mandala)。 注13 曼荼罗意指一个环,特别是一个魔环。曼荼罗不仅见于整个东方,在西方也不鲜见,中世纪绘制的大量曼荼罗便是明证。基督教曼荼罗尤其见于中世纪早期,多是基督位于中心,四位福音书作者或他们的标志位于四个方位基点。这种观念必定非常古老,因为埃及人也用同样的方式来描绘何露斯(Horus) 注14 和他的四个儿子。 注15 (据说何露斯和他的四个儿子与基督和四位福音书作者密切相关)。后来雅各布·波墨(Jacob Böhme) 注16 讨论灵魂的书中 注17 有一幅清晰的、极为有趣的曼荼罗。很容易看到,这幅曼荼罗与一个具有强烈基督教特点的心灵宇宙体系有关。波墨把它称为“哲眼” 注18 或者“智慧之镜”,这显然意指一些秘密知识。曼荼罗的形状多为花、十字或轮子,而且明显倾向于以四作为结构基础(这让人想起了毕达哥拉斯主义体系中的基本数“圣四”[Tetraktys] 注19 )。这样的曼荼罗亦可见于普韦布洛(Pueblos)印第安人仪式中使用的沙画。 注20 不过,最美的曼荼罗当然出自东方,尤其是西藏佛教。《太乙金华宗旨》的象征图案也是用这些曼荼罗描绘出来的。我还在精神病人那里发现了曼荼罗图案,这些病人对我们所讨论的联系当然一无所知。 注21

我的病人中有一些妇女,她们不是把曼荼罗画出来,而是用舞蹈将其表现出来。在印度,这被称为“曼荼罗舞”(Mandala nritya)。舞姿表达了与绘画相同的意思。病人们很少能够说出曼荼罗图案的含义,而只是为之着迷,觉得它们完全能够表达和作用于其主观的心灵状态。

我们这部经典承诺“揭示太乙金华的秘密”,金华即光,天光即道。金华是一个曼荼罗图案,我常常会在我的病人那里碰到。它要么在俯视图中被画成一种规则的几何装饰,要么在正视图中被画成从一株植物里长出的花。这株植物往往有着火焰一般的明亮色彩,从黑暗的背景中生长出来,顶部绽放着光之花(与圣诞树的形象相似)。这样的画同时也表达了金花的产生,因为根据《慧命经》的说法,“原窍”(Keimblase)就是“黄庭”、“天心”、“灵台”、“寸田尺宅”、“玉城之帝室”、“玄关”、“先天窍”、“海底龙宫”,它也被称为“雪山界地”、“元关”、“极乐国”、“无极之乡”、“修慧命之坛”。《慧命经》说:“修士不明此窍,千生万劫,慧命则无所觅也。”

天地之初,万物未分,因此即将作为最高目标出现的东西仍然位于幽暗的无意识海底。在原窍之中,意识和生命(性—命)仍然“合而为一”,“融融郁郁,似炉中之火种”。“夫窍内有君火”,“漏尽之窍,凡圣由此而起”。请注意火这个比喻。我知道一系列欧洲曼荼罗图案,显示有一个被层层包裹的植物种子似的东西在水中漂流,火焰从下面很深的地方穿透种子使其成长,从原窍中遂生出一朵硕大的金花。

此象征与一种“修炼”的炼丹过程有关,阴中生阳,“水乡铅”中生出“尊贵”的金。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无意识变成了意识(印度的昆达里尼瑜伽[Kundaliniyoga]与此非常相似)。 注22 这样一来,慧与命便统一起来了。

我的病人们当然不是通过暗示才画出这些曼荼罗图案的,因为早在我知道它们的含义及其与东方修炼(当时我对此还非常陌生)的关联之前很久,类似的图案就已经有了。这些图案是非常自发地产生的,它们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无意识,由它自发产生了这些幻象;其二是生命,全身心地投入生命就能带来对自性的直觉。对自性的觉知表现在曼荼罗中,无意识迫使人投入生命。与东方人的观念完全一致,曼荼罗图案不仅是表达,而且会产生作用,它会反过来作用于它的制作者。曼荼罗图案中隐藏着非常古老的魔力,因为它最初源于“围环”(hegenden Kreis)或“禁区”(Bannkreis),其魔力保存在许多民间习俗中。 注23 这种图案显然是为了画出一种“原始沟迹”(sulcus primigenius),一种围绕着中心的有魔力的沟纹,一种最深层人格的“圣域”(templum或temenos),以防止“外泄”,或者说要以避邪的手段防止因外界影响而造成偏离。这种有魔力的习俗其实只是心灵事件的投射,而它们又反过来作用于心灵,就像是施魔力于自身的人格。也就是说,通过这些直观的操作使人的注意力或关切回到内在的神圣领域。这里是灵魂的起源和目的,包含了慧与命的统一。我们曾经拥有这种统一,但后来失去了,现在要重新将它找回来。

慧与命的统一就是道,道的象征是中间的“白光”(类似于《中阴闻教得度》[Bardo Tödol ,又译《西藏度亡经》] 注24 )。这道光居于“方寸”或“面部”,即两目之间。这些象征使这个有强度但无广度的“创造性的点”得到了直观说明,这个点被认为与象征着广度的“方寸”空间相联系。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是道。本性或意识(性)以光为象征,因此有强度,而生命(命)则与广度相合。性属阳,命属阴。前面提到我三十年前看到的一个患梦游症的15岁半小女孩所画的曼荼罗,中间是一个没有广度的“生命能量之泉”,它在向外喷涌时与一个对立的空间本原直接相撞。此象征图案与中国人的基本思想非常类似。

在我们这部经典中,“围绕”(Umhegung或circumambulatio )是通过“回光”(Kreislauf)的观念来表达的。“回光”不仅是圆周运动,而且一方面意指对圣域的隔离,另一方面意指固定和集中。日轮开始转动,也就是说,太阳有了活力,开始按轨迹运行,换句话说,道开始起作用并主导万物。有为置身于无为之中,也就是说,周围的一切都要服从中心的命令,所以“动者……即制字之别名也”。在心理学上,回光是“围绕自己转圈”,由此显然使人格的所有方面都包含在内。“转运阴阳”,亦即产生了日夜交替。“天国的光辉与恐怖的深夜交替着”。 注25

于是,这种回光也有一种道德含义,它激活了人性中所有光明和黑暗的力量,并且随之激活了心理上的所有对立面,无论它们属于何种类型。这实际上意味着通过自我培育(印度人称之为tapas)而觉悟。与完满造物类似的一个原始概念是柏拉图所说的那种雌雄同体的圆滚滚的人。

安娜·金斯福德(Anna Kingsford) 注26 的合作者爱德华·梅特兰(Edward Maitland)对自己核心体验的描述与此非常相似。 注27 接下来我将尽可能按照他的原话叙述。他发现,在反思一个念头时会有一长串相关的念头出现,似乎可以一直追溯到它们真正的来源,对他来说那就是神圣的精神(göttliche Geist)。通过集中于这一系列念头,他试图追溯到它们的起源。他说:

我开始进行尝试时绝没有任何了解,也没有任何期待。我只是在对这种官能进行实验……我坐在写字台前,想把结果按顺序记下来。我决心把我外在和周围的意识都记录下来,无论我能走进我内在的核心意识多远。因为我不知道一旦放开前者,我是否还能重新获得它,或者是否还能回想起刚才体验到的东西。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最终如愿以偿。由于要竭力同时关注意识的两个极端,导致我的精神十分紧张。开始时,我感觉自己就像在爬一架长长的梯子,从一个系统的周围爬向它的中心,该系统同时也是我的系统,太阳的系统和宇宙的系统。这三个系统既不同又相同……最终,通过最后一次努力,……我成功地把我的意识光线都集中在所盼望的焦点上。就在这时,那些光线仿佛突然被点燃,融为一体,我面前是一片难以形容的耀眼白光,其强大的力量几乎把我击退。……虽然我感到进一步探究这种光对我来说已不再必要,但是为了更有信心,我还是决定尽力穿透那几乎使我失明的光芒,看看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成功了。……它是圣子的二性……未显现的显现出来,未界定的得到界定,未成为个体的成为个体,作为主的上帝以其二性证明了上帝既是本体又是力,既是爱又是意志,亦阴亦阳,亦父亦母。

他发现上帝像人一样是合二为一的。除此之外,他还注意到了我们这部经典中也强调的东西,即“止息”。他说普通的呼吸停止了,一种内呼吸取而代之,仿佛有一个异于其身体器官的人在他内部呼吸着。他认为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隐德莱希”(Entelechie),使徒保罗所说的“内在基督”,“在肉体和现象意义上的人的内部所产生的精神的和实质的个体性,从而代表了人在超越层次上的再生”。

这种真实的 注28 体验包含了我们这部经典中的所有重要象征。此现象本身,即看到光,是许多神秘主义者的共同体验,它无疑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在任何时间地点它都会作为无条件的东西出现,它将最大的力和最深的意义统一在自身之中。宾根的希尔德加德(Hildegard von Bingen) 注29 是一个重要的人,撇开其神秘主义不谈,她曾以类似的方式讲述了她所看到的景象:

从童年时代起,我就一直能看到我灵魂中的一束光,但不是我外在的眼睛看到的,也不是用我的心想出来的;对于这种视觉,五种外感官都没有起作用。……我所觉察到的光并非来自局部,它比托起太阳的云还要明亮。对于它的长宽高,我根本无法做出区分。……我在这种视觉中所看到的和了解到的,长久以来一直保存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同时进行看、听和认识,了解到我在同一时刻所认识的东西。……对于这种光,我完全分辨不出形态,虽然有时我在其中看到了另一种光,对我来说就是所谓的灵光(lebende Licht)。……当我陶醉于这种光景时,所有痛苦和悲伤都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 …… 注30

我知道有几个人也亲身经历过这种体验。就我的理解能力所及,这种现象似乎与一种灵敏的意识状态有关,这是一种既抽象又强烈的“超然”意识。希尔德加德说得很恰当,它能把平时隐藏在黑暗中的心灵事件提升到意识领域。在这种体验中,一般的身体感觉往往会消失,这表明它们的特定能量已被从中取出,很可能被用来加强意识的清晰性。一般来说,这种现象是自然发生的,来去皆有自己的动力。其效果则令人惊讶,因为它几乎总能解决复杂的心灵问题,从而使内在人格从感情和思想的纠缠中解脱出来,由此产生一种存在的统一性(Einheit des Wesens),即通常感受到的“解脱”。

人凭借有意识的意志是达不到这样一种象征统一性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意识是有偏袒的。其对手是集体无意识,而集体无意识理解不了意识的语言,因此需要让那些包含着原始比喻的有魔力的象征与无意识进行对话。无意识只有通过象征才能企及和得到表达,因此个体化(Individuation)离开了象征是不可能实现的。象征一方面是无意识的原始表达,另一方面则是与意识产生的最高预感相对应的观念。

我所知道的最古老的曼荼罗图案是最近在津巴布韦发现的一幅旧石器时代的所谓“日轮”。它也是建立在“四”的原则基础上。人类历史上如此久远的东西自然会触及无意识的最深层,并且能在意识语言显得相当无力的地方来把握无意识。这些东西不可能是设想出来的,而只能从被遗忘的深渊中再次生长出来,这样才能表达意识的最高预感和精神的最高直觉,从而把现在意识的独特性与生命的久远过去融合在一起。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道)的基本概念-金花的秘密-荣格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