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四、意识与客体的分离-荣格-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

四、意识与客体的分离

通过这种理解,我们摆脱了无意识的支配。我们这部经典的教导本质上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它教人集中于最内在领域之光,同时从所有外在和内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的生命意志将被导向一种没有内容、但却允许所有内容存在的意识。《慧命经》是这样描述这种解脱的:

一片光辉周法界,双忘寂静最灵虚。

虚空朗澈天心耀,海水澄清潭月溶。

云散碧空山色净,慧归禅定月轮孤。

这种对圆满的刻画描绘了一种心灵状态,也许可以把它称为意识从世界中分离出来,回到世界之外的一点。这样一来,意识既空也不空。它不再被种种物象所占据,而仅仅是包含它们。此前直接纠缠意识的完满世界并未失去其丰富绚丽,但已经不再能够主宰意识。世间万物对意识魔法般的要求已经终止,因为意识与世界的原初交织已经消解。无意识不再被投射,它与事物原初的神秘参与(participation mystique)也就消除了。于是,意识不再被各种强迫性的意图所占据,而是像这部中国经典所说的那样转向了禅定。

那么,这种境界是如何实现的呢?(当然,我们首先要假定这位中国作者不是在骗人;其次,他神志清醒;第三,他有非凡的智慧。)为了理解或解释这一点,我们的心智需要采取某种迂回路线。模仿是不管用的,因为最幼稚的莫过于想去美化这种心灵状态。我在行医过程中很熟悉这种境界,它正是我和我的学生及病人竭力追求的那种最佳治疗效果,即神秘参与的消解。列维-布留尔(Lévy-Bruhl)提出“神秘参与”这个天才概念作为原始心态的标志。 注37 按照他的描述,神秘参与只不过是主客未分 的巨大残余,原始人仍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它,以至于在具有欧洲意识的人看来必定显得异乎寻常。只要主客之分还没有被意识到,无意识的同一性就会占据上风。于是无意识被投射到客体中,客体也被向内投射到主体中,也就是说被心理化了。这样一来,动植物像人一样行为,人既是自己也是动物,万物都充满了鬼神幽灵。文明人当然自认为远远高于这些东西,但他的整个一生往往被等同于他的父母;他被等同于他的情感和成见,他会毫无愧色地指责别人做了他不想在自己这里看到的事情。换句话说,他也仍然是原初无意识或主客未分状态的残余。由于这种无意识,他会被数不清的人、事物和情况所影响,亦即被它们无条件地左右。他几乎和原始人一样被干扰性的内容所占据,因此也需要同样多的避邪魔咒,只是他不再用药包、护身符和动物祭品,而是用神经药物、神经官能症、启蒙、意志崇拜,等等。

但如果承认无意识和意识共同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我们的生活能够尽可能地照顾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较为本能的)要求,那么整个人格的重心就不再是那个仅仅是意识中心的自我(das Ich),而是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一个虚点(virtueller Punkt),我们或可称之为“自性”(Selbst )。如果这种转变能够成功,神秘参与就会被成功消除,由此会产生一种人格,它只是在较低层次受苦,而在较高层次则不可思议地摆脱了苦与乐。

这种高级人格的制造和诞生就是我们这部经典在谈及“圣胎”、“金刚体”或“不坏之躯”时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些表达在心理学上都象征着一种不受感情纠缠和剧烈动荡影响的心态,象征着一种从世界中分离的意识。有理由相信,这是一种将在中年之后开始的对死亡的自然准备。对于心灵而言,死与生同样重要,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至于这种分离的意识最终将会如何,这个问题不应问心理学家。无论他采取何种理论立场,都会无可奈何地超越其科学能力的界限。他只能说,这部经典中关于分离的意识不受时间影响的观点是与所有时代以及绝大多数人的宗教思想相一致的,所以一个不这样想的人会处于人类秩序之外,其心理平衡会被扰乱。因此作为医生,我要尽一切努力增强病人对永生的信念,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的病人,这种问题对他们来说已经越来越迫近。事实上,如果从心理学上正确看待,那么死亡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目标,因此生命一旦经过顶峰就开始朝死亡迈进了。

把死亡当作目标来做这种本能的准备正是中国瑜伽哲学的基础,与人前半生的目标(即生育或延续寿命)类似,它把生育和延续一种灵性的气息身体(“细身”)当作心灵存在的目的,这种细身保证了分离的意识的延续性。欧洲人自古以来就知道这种气息身体(pneumatischen Menschen),但他们试图借助完全不同的象征和法术,通过信仰和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来造就它。这里我们再次站在了与东方完全不同的基础上。我们这部经典虽然看起来好像与基督教的禁欲道德相距不远,但如果认为它们讨论的是同样的事物,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部经典的背后是一种数千年的古老文化,这种文化有机地建立在原始本能的基础之上,根本不知道那种适合于我们这些开化不久的日耳曼野蛮人的残暴道德,因此缺乏那种粗暴压抑本能的要素,不致使精神过度紧张和有毒。依照本能生活的人也可以同样自然地脱离本能。再没有什么能比英雄式的自我战胜更异于这部经典了,但如果我们完全遵循这些中国教导,就必然会出现这个结果。

我们绝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前提。直到一千多年前,我们才从多神论的简陋开端跌跌撞撞地邂逅了一种高度发展的东方宗教,这种宗教把我们半野蛮的富有想象力的心灵提升到一个与其心灵发展程度不符的高度。为了保持这个高度,本能领域不可避免会受到很大压制。这样一来,宗教修行和道德就呈现出一种极其残暴的、近乎恶毒的特征。被压制的要素自然没有发展,而是在无意识中以原初的蒙昧状态如植物一般生长。我们想爬到一种哲学宗教的高度,但其实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最多只能朝着它发展。然而,安福塔斯(Amfortas) 注38 的伤口和浮士德的分裂在德国人那里还没有痊愈,他的无意识仍然担负着他在摆脱无意识之前必须先成为意识的那些内容。最近,我收到了以前病人的一封来信,信中简明而确切地描述了这种必需的转变:“从恶中生出许多善。保持安静和专注,不压抑任何东西——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按照我想要其成为的样子接受现实——我因此获得了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非凡的知识和能力。我以前总是认为,当我们接受事物时,事物会以某种方式制服我们。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样;只有接受事物,才能采取对待事物的态度。 注39 所以现在我打算游戏人生,欣然接受与我照面的永远在变化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好是坏,是明是暗,这样也就接受了我自己的本性,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一切都变得更有活力了。以前我是多么傻啊!竟然强迫事物按照我的意愿发展!”

只有基于这样一种态度,意识和文化才能达到更高层次,这种态度并不放弃基督教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任何价值,而是以基督教的爱和忍耐去接受自己本性中最卑贱的东西。这种态度在最真实的意义上是宗教的,因而是治疗的,因为一切宗教都是对灵魂的痛苦与混乱的治疗。西方理智和意志的发展使我们获得了对于这种态度的近乎魔鬼式的模仿能力,尽管有无意识的反抗,这种模仿似乎也取得了成功,但相反的立场迟早会以越来越显著的反差使自己突出出来。这种舒适的模仿总会导致一种不安稳状态,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无意识推翻。只有当无意识的本能前提与意识观点得到同样的重视时,安稳的基础才会出现。这必然与西方基督教尤其是新教对意识的崇拜发生严重冲突。尽管新事物似乎总是旧事物的敌人,但只要有更深的理解意愿,就必定会发现,倘若不对业已获得的基督教价值加以最严肃的运用,新的事物永远也不会发生。

···分享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预测服务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起名等。

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长手头有大量易学、玄学、心理学、神秘学方面的电子书,有需要者可联系索取(适度收取资料整理费)

赞(1)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四、意识与客体的分离-荣格-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