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
第51章——[道生之]
【题记】
大道生、畜、长、育、亭、毒、养、覆万物,却不宣称拥有,不主宰万物,任凭万物按照其自然本性而自由生长。这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高尚品德,就是大道的玄德。本章对玄德进行了完整的定义和描述。
【正文】
道生之①
德畜②之
物形③之
势成④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
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
道生之
德畜之
长⑤之
育⑥之
亭⑦之
毒⑧之
养⑨之
覆⑩之
生而不有⑪
为而不恃⑫
长而不宰⑬
是谓玄德⑭
【注释】
①之:万物。
②畜:蓄养。
③形:外形。
④成:完成。
⑤长:长大。
⑥育:教育。
⑦亭:安定。
⑧毒:苦难后成熟。
⑨养:供给食物。
⑩覆:覆盖、罩着。
⑪有:占有。
⑫恃:[shì]凭恃。
⑬宰:主宰。
⑭玄德:深远的看不见的德。
【直译】
道生出万物
德蓄养万物
让万物呈现各自的外形
各种势让万物成长
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
道的至尊
德的至贵
就在于他不去干涉万物,而任凭万物按照其自然本性发展
所以
道生出万物
德蓄养万物
让万物成长
让万物受教
让万物安定
让万物成熟
供给食物
保护万物
生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为万物做事而不有所凭恃
成长了万物而不宣称主宰
这就是大道深远的看不到的德
【绎读】
道生之:道生出万物。
这里,之,为万物。生为何意?从甲骨文看,为地上的一个萌芽;从小篆看,是土上长出东西。《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段玉裁注:下象土。上象出。可见最基本的意思是,从土中长出来植物,谓生。
《广雅》:生,出也。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把生做了抽象的定义,泛指一切动物、植物和人物从无到有这个阶段。
综上以及《道德经》其他章节,道生之,形容大道在混沌之中孕育万物、从玄牝之门生出万物这样的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德畜之:德蓄养万物。
畜,有蓄积、蓄养的意思。畜的本意为野生的动物驯良为家畜,后演变为蓄养、蓄积的意思。
大道生出万物,就赋予万物各自的本性,也就是德;这个本性也是大道的一部分。万物也因之而蓄养。
物形之:让万物呈现各自的外形。
在蓄养阶段,慢慢出来他的外形、形状。《易纬乾凿度》曰:太始者,形之始也;也就是万物在氣之中就有了返观可感的初始的形,在蓄养之中成为有形的物。
势成之:各种势让万物成长。
如:环境温湿度、风力、营养、动、植物、阳光、雨露、冰雪,以及无形的大氣变化等等综合起来的势。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
正因为万物从大道而生,并赋予他自然的本性,也就是德;所以万物自然就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道的至尊。
德之贵:德的至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就在于他不去干涉万物,而任凭万物按照其自然本性发展。
圣人仿效大道的玄德,也是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故:所以。
道生之:同上。
德畜之:同上。
长之:让万物成长。
育之:让万物受教。
现代汉语以词为主,如:抚育、生育、养育,教育等等。但是古时候一字一意,那么,育作何意?《说文》:育,養子使作善也。《虞書》曰:教育子。可见,育,是现在教育的意思,让他做个善人。
亭之:让万物安定。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可见,亭,是安定的意思。心有所定,安而不乱。
毒之:让万物成熟。
毒为何意?《說文》:毒,厚也;也就是理解为厚待万物的意思。傅山曰:又有苦而使坚之意;此说合理。本人拙见,本意就是害你,但也因此让你成熟,故为厚待。
自然界既有生长,也有收藏,收藏的时候自然就有肃杀和凋零万物的氣,谓之秋刑。这其实就是一种害,但也因此收敛、深藏一年汲取之天地精华以待来春生发,而从中受益。人类也如植物一样始终在自然淘汰之中升华。故《阴符经》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毒,从小篆看,上面为生,下面为毋;毒拆字为毋生,合于本意。下面的母,台湾、香港和日本写作毋;正确。大陆和韩国写作母;错误。
养之:供给食物。
養,是供给食物的意思。
覆之:保护万物。
大道覆盖了万物。以万物的视角看,是天覆盖了万物;但是天乃大道之演化,是氣化的天,道氣一体,所以也是道覆盖了万物。
以上一般断句为两两并列,如养之覆之;其实并无明显相连的逻辑关系,故分列。
生而不有:生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为而不恃:为万物做事而不有所凭恃。
长而不宰:成长了万物而不宣称主宰。
是谓玄德:这就是大道深远的看不到的德。
综上,大道生育万物而不占有,做了也不凭恃,成长而不主宰,任凭万物按照自己本性而自然发展,甘居幕后,不为所知,默默无闻。这就是道的玄德。
从个人修之于身、修之于家看,我们也当如此。好比有了孩子,养育他成长;长成之后,不去占有、干涉、主宰他,让他顺应自己的天性而自由发展。这样就有德,反之则无德。
【旁通】
《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礼记·祭统》: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