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论语信述》7.23 述而篇——天生德于予

《论语信述》7.23 述而篇——天生德于予

【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白话】

孔子说:“上天生有此德在我身,桓魋能对我怎么样呢?”

【释词】

天生德:天,上天。《正义》:“夫子五十知天命,知己有德,为天所命,故此复言天生德于予也。”钱穆:“德由修养,然非具此天性,则修养无所施。孔子具圣德,虽由修养,亦是天授。不曰圣德由我,故曰天生。”按:德,生德,大德、小德。《中庸》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细参。

予:我。

桓魋:即向魋,是宋国司马。他是宋桓公之后,故称桓氏。孔子过宋,桓魋恶之,当时一说是定公十四年,一说是哀公三年。哀公三年,则孔子年六十。

其如予何:能对我怎么样呢,即无可奈何。按:根据《史记》,本章是孔子答弟子之语。通观《论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五十而知天命”,圣人既知天,则知天已赋此德于我(己已生德于身),则桓魋必不能害我。

朱子:“魋欲害孔子,孔子言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则桓魋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

【先贤精义】

《史记》曰:孔子去卫过曹,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包咸曰:天生德于予者,谓授我以圣性,德合天地,吉而无不利

论语正义》曰:夫子圣性,是天所授,虽遭困厄,无损圣德,故曰“吉无不利”也。此夫子据天道福善之理,解弟子忧惧之意。

休斋陈氏曰:夫子一身之存亡,系斯道之兴废,故其遇难也不决于人而决于天

张栻曰:“天生德于予”,言天命德于己也,桓魋其如之何?使不幸而不免于难,亦天也。桓魋其亦如之何哉?虽然,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天之生斯人,无不具德于其性也,人则自息之耳,惟圣人为能全夫天之所命。(按:学焉,而后生德于己身。)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圣人援天以自信也。圣人有知天之明,有先天、后天之学,故能见之确、决之定,有迪吉而无凶咎也

江熙曰:小人为恶,以理喻之则愈凶强,晏然待之则更自处,亦犹匡人闻文王之德而兵解也。

陈祥道曰:孔子于桓魋之暴,则曰“天生德于予”;于匡,则曰“天之未丧斯文”。盖德所以足乎己,而君子之所独文所以化于人,而天下之所同。故于桓魋则危疑而已,故称在己者,而归之于命;于匡有死之道,故称在人者,而归之于时。以明桓魋不能害天之命,匡人不能易天之时也。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王莽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奚德哉!

刘宗周曰:孟子又曰“微服而过宋”,见圣人于患难之际,处之不异平日。乐天知命,而卒免于难,其所以自信者至矣。愚谓言天则知微知彰,自在其中

论语或问》曰:盖圣人虽知其不能害己,然避患亦未尝不深;避患虽深,而处之未尝不闲暇也。所谓“并行而不悖”者,学者宜深玩于斯也。

徐英曰:其所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者,皆天生之德。天生之德,非人力所可阻遏。虽桓魋能致我于死,亦不能灭此天生之德。然俭德辟难、明哲保身,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既秉此天生之德,亦不能不葆此载德之躯,岂以明德而殉于盗贼之手?所以微服而过宋也。(按:虽曰天所生,亦是身所生。德有小德、大德、至德之区别。)

李炳南曰:圣人处变,既知自有其德而无忧,然又微服以过。权变之道,阴阳不测,神而通之。非贤人以下可与知也

钱穆曰:此章乃见圣人之处变,其不忧之仁、不惑之智,与不惧之勇。子贡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盖实有非言辞所能传而达、知识所能求而得者。学者当与文王既没章、在陈绝粮章参读。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会笺》《论语全解》《论语或问》《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集说》《四书解义》《史记》。

···分享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预测服务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起名等。

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长手头有大量易学、玄学、心理学、神秘学方面的电子书,有需要者可联系索取(适度收取资料整理费)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论语信述》7.23 述而篇——天生德于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