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易經基礎】輕鬆學《易經》:發現繫辭下傳“制器尚象十三卦”的象數圖奧妙

640-262

【解讀詮釋】

一、“制器尚象十三卦”的章節劃分

“制器尚象十三卦”位於通行本《繫辭下傳》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大有》)。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李守力按:

朱熹將末句“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置於《繫辭下傳》第三章之首。李光地《周易折中》曰:“凡章首不用‘是故’字,曰‘是故’者,承上結上之辭也,諸儒以此句為上章結語者,似是。”

二、“制器尚象十三卦”總字數與《連山易》

古文無標點,去掉標點符號,“制器尚象十三卦”總字數約384,合六十四卦384爻。十三卦最後一卦“夬”,帛書《繫辭》作“大有”。大有,秦簡《歸藏》作“右”,右通祐。上文中“自天祐之,吉無不利”正是《周易》大有卦上九爻辭(夬、右、有,三字皆從又,字源相同)。該爻辭保留了大有卦的古卦名,又在上爻,符合《周易》繼承《連山》、《歸藏》的慣例,所以應該是《連山》、《歸藏》遺文。

按《繫辭傳》“因陀羅網”編排結構,“制器尚象十三卦”有三個“圓環”組成,大圓是全文,其標識符是第一段的“觀象”和最後一段的“易者象也”。大圓套兩個小圓,第一個小圓是伏羲三皇時期,第二個小圓是黃帝堯舜五帝時期,標識符是“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640-258

“制器尚象十三卦”提到的上古帝王有伏羲(包犧)、神農、黃帝、堯、舜,以舜帝為終,不提大禹,正說明是大禹所述,故與《連山易》有關。

從《尚書》可窺《連山易》觀象傳統。《尚書·虞書·益稷》說:

帝(舜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綉,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舜帝說:“大臣作我的股肱耳目。我想幫助百姓,你輔佐我。我想用力治理好四方,你幫助我。我想顯示古人衣服上的圖象,用日、月、星辰、山、龍、雉六種圖形繪在上衣上;用虎、水草、火、白米、黑白相間的斧形花紋、黑青相間的“己”字花紋綉在下裳上。用五種顏料明顯地做成五種色彩不同的衣服,你要做好。我要聽六種樂律、五種聲音、八類樂器的演奏,從聲音的哀樂考察治亂,取捨各方的意見,你要聽清,我有過失,你就輔助我。

上文可與“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相互發明。舜帝“觀古人之象”,以乾為衣,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坤為裳,有五彩之象。這裡舜帝觀象先上後下,與《連山易》、《大象傳》觀象理路完全相同。又“六律、五聲”皆《連山易》之屬。

與《周易》自下而上觀象不同,《連山易》是自上而下觀象。“制器尚象十三卦”的取象基本是按自上而下觀象的:

離之兩目上下重疊,為網罟之象;益之上巽入下震動,為耒耨之象;噬嗑之上離日下震動,日中為市之象;垂衣裳而天下治,乾衣坤裳也;渙之木行水上,為舟楫之象;隨之上說下動,為服牛乗馬之象;小過之上動下止,為杵臼之象;大壯上棟下宇,宮室之象。此九卦之義皆明而易見。其餘四卦象頗未明,今以義推之:豫內坤為闔戶,外震為動,內外重門擊柝之象;睽卦上離為戈兵,下兌為決,此乖離弓矢之象也;大過棟橈,棺槨之木也,喪禮者,事死如生,故大過以二陰覆四陽;夬上兌為契刻,下乾為龜甲吉金,書契之象也。

三、“制器尚象十三卦”與《連山易》《易本命》

帛書《易》的卦序即《連山易》卦序(見《周易密鑰·發現納甲與<連山易>之謎——以《易本命》為中心》),今按《連山易》卦序數(見附表)統計“制器尚象十三卦”如下:

伏羲:離卦49;

神農:益卦64,噬嗑55;

黃帝堯舜:乾1坤33,渙62,隨47,豫27,小過28,睽53,大壯26,大過48,大有50。

十三卦的顯義已在前文論述,這裡着重闡述密義。

前三卦是三皇時期,由於燧人氏尚未作卦,故只有伏羲、神農;後十卦屬於五帝時期,乾坤為一事,故只有九事。三卦九事,是《連山易》“三三而九”模型,與《繫辭下傳》第七章“三陳九卦”呼應。

十三卦中伏羲離卦49,神農益卦64、噬嗑卦55,黃帝堯舜乾1和大有50都是最重要的《易》數。

伏羲效法離卦發明網罟,離卦帛書《易》作“羅”,羅即網,離字從網。然而一旦配上《連山易》卦序數49,就有了統攝整個《易》數的作用。《繫辭上傳》云:“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說卦傳》以離為龜,烏龜背甲13枚,緣盾24枚,腹甲盾片12枚,烏龜共有49枚盾甲,這是離卦49的密義。另外烏龜的頸盾、腋下盾、鼠蹊盾一共5枚小盾片可湊成1枚盾片,所以盾甲總數50(大有卦序數),整數49。

神農效法益卦發明耒耨,效法噬嗑建立集市。配上《連山易》卦序數64和55後,64表示《易》卦總數,55是天地之數。益卦64的密義即是《易》卦有64。

由甲骨文、西周早期金文“益”字的考定,可證“易”與“益”是同一字(見郭沫若《文史論集》和郭若愚《德器益字探源》)。易,錫部喻紐,益,錫部影紐。甲骨文“益”字像一器(有耳壺)酒水注入另一器(觶)中,本義是賜酒,引申為增益、變易。益卦是《連山易》最後第64卦,大禹作“制器尚象十三卦”文,將益卦(易卦)歸於神農氏,可證神農氏(即連山氏)與《連山易》確有淵源。

噬嗑,帛書《繫辭》作“筮葢”,帛書《易》作“筮閘”,秦簡《歸藏》作“筮盍”,簡稱“筮”。三處文獻一致使用“筮”,可知“筮”字非假借,當是噬嗑卦的原始卦名。葢,通蓋,覆蓋。閘,《說文》:“開閉門。”盍,《說文》:“覆也。”《爾雅·釋詁》:“合也。”所以“葢”、“盍”意義相近,即疊加合併之義。“閘”已有了“噬嗑”之義,當是後出。十三卦言噬嗑“聚天下之貨”,可證聚合之義。噬嗑為集市,集,聚合也。

所以噬嗑卦原為“筮盍”,即筮數之和也。考古發現了大量的筮數卦,也就是數字卦。數字從一到十,這就是《繫辭上傳》所說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總和55,所以噬嗑卦《連山易》卦序是55。

古人用十數紀月,這就是河圖五行太陽曆,55是河圖之數,由此可證神農時期已有河圖。

河圖為天文星曆,合數55。洛書為九州井田,合數45。

大衍之數取河洛合數之中為50。離卦《連山易》卦序49,合離卦為龜,盾甲整數49。故伏羲時期已有四十九、五十之數的崇拜。49/50=98%,此喻人力只能不斷接近天道,天道不能窮盡也。

《大戴禮記·易本命》: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獸、萬物昆蟲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飛或行,而莫知其情;惟達道德者,能原本之矣。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

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

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

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

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

……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此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也。……

640-260

以上以八卦取象,闡述人、禽、獸、昆蟲之生數,其合數為10+12+3+4+5+6+7+8=55。其中天數為:10+3+5+7=25,地數為:12+4+6+8=30,故“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最後又說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為360,正合“當期之日”。

《易本命》屬於《連山易》,《連山易》發展到《周易》,上述文字演變為《繫辭上傳》第九章和《繫辭上傳》第十一章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繫辭上傳》第九章: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所以“天地之數”、“大衍之數”、“當期之日”在《連山易》時期已有雛形,到《周易》時期臻於成熟。帛書《繫辭》唯獨有天地之數,而無“大衍之數”章。因為55數《連山易》已有,一至十是上古長期使用的數字筮法(考古發現,《周易》時代仍然使用),而大衍之數為《周易》時期新啟用的筮法,大衍之數的理論根源可追溯到伏羲。

按照《連山易》卦序,將十三卦畫圖如下:

制器尚象十三卦象數圖
上篇

乾 640-259 1日

640-261

下篇

坤 640-26333月

640-264

將十三卦按《連山易》卦序分布,其象數規律一目了然。
1.十三卦與天道、後天八卦創始
制器尚象十三卦象數圖蘊含聖人作《連山易》的奧妙。從圖中可以看出,《連山易》源於天道。十三卦按《連山易》(即帛書《易》)卦序排列,對稱的軸線恰好是九宮之數。該圖分按卦序分上下兩篇,1-32位於上篇,33-64位於下篇。分為三圖:乾天圖、坤地圖、北斗四時圖。分別代表天道太陽曆、地道太陰曆與四時北斗陰陽合曆。
乾天圖有三卦:大壯26、豫27、小過28,三卦皆在《易本命》《連山易》震宮,《連山易》以上卦為貞體,以下卦為悔用。乾天圖三卦的下卦是乾坤艮,即天地人三極之道,《易本命》《連山易》以艮為人,實為聖人,艮山之上一陽,乾交坤之上也,聖人先王在山頂祭天,以立人極,感通天道。中心豫卦27,震宮乘數三九二十七,二十七星宿正是二十八星宿的前身。二十七星宿的時代,北斗是九星。北斗九星最接近北極點的時間是公元前3500年,安徽凌家灘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仰韶文化晚期,伏羲世系之有巢氏)含山玉版上邊的九個鑽孔應該就是北斗九星。(詳見《周易密鑰》第5-2節:含山玉版鑽孔與星象的關係)《大戴禮記·易本命》九進制正是九星制的遺存。古代測量太陽回歸年,是以日躔星宿為標誌的。乾為天為日代表天道太陽曆。
坤地有四卦,與乾天三卦呼應。天圓地方,“圓徑一而周三,方徑一而帀四”也。小過28、隨47、大過48、離49、大有50,五卦的下卦,按艮震巽離,已經蘊含了《說卦傳》“帝出乎震”後天八卦卦序的一半,干寶謂後天八卦“此《連山》之易也”。艮卦(寅正)從乾天進入坤地,夏數得天之義。後天八卦實為大地坐標系。坤為地為月,代表地道與太陰曆。
53、噬嗑55、渙62、益64相間組成九宮圖,54為《易本命》的四時,63為《易本命》的北斗,睽卦53與渙卦62相隔九卦,噬嗑卦55與益卦64相隔九卦。四九360,與凌家灘遺址含山玉版玉龜鑽孔合圖吻合,合“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也。(詳見《周易密鑰》第5-1節 含山玉版、玉龜中的太陽曆信息)
乾日、坤月、乾天坤地、二十七星宿、北斗四時,則天道備矣!乾天圖相當於黃道赤道,三卦下卦天地人三極。顓頊“絕地天通”,“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故乾卦寄居西北。《論衡·道虛篇》:“如天之門在西北,升天之人,宜從崑崙上。”西南崑崙為大地之巔,故坤卦寄居西南。乾坤寄居,則六子生焉。小過28下艮,大禹立人極,後天之始也。《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說:“堯之前,先天也。堯之後,後天也。”《說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小過28、隨47、大過48、離49、大有50,五卦的下卦為艮震巽離乾,乾父坤母為體而不用,故左儀艮震巽離備矣。四時圖睽53、噬嗑55、渙62、益64,四卦的下卦為兌震坎震,震長男已生於前,故右儀只有兌坎,於是六子之序:艮震巽離兌坎全焉。大禹正式確立後天八卦,故干寶以為《連山易》。
北斗四時圖又為北斗定四時懸天圖,面北觀天,故北斗居於最下,右側為東,噬嗑、益下卦震東方,左側為西,睽下卦兌西方,天傾西北,故渙下卦坎北方。

640-266

2.十三卦無艮宮卦和坎宮卦

十三卦,離宮最多,有四卦,離為目、為觀、為明,故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聖人制器尚象,其根本的目的是“通”。伏羲“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神農效法益卦發明耒耨以疏通農田,效法噬嗑建立集市以流通貨物。以下黃帝堯舜取易卦以制象九事,“通其變”,“變則通,通則久”,皆是“通”,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天人通也。

制器尚象十三卦唯獨沒有艮宮卦和坎宮卦。艮為山,坎為險,艮、坎,皆不通之象。舟的發明使坎水由不通變為通,故曰:“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說卦傳》以坎為通,是對《周易》下經而言。《周易》上經對應遠古、上古,其時舟尚未發明,“通”完全取決於自然因素,故上經的訟卦“不利涉大川”。原因是“入於淵也”,同人卦“利涉大川”是因為“乾行也”,大畜卦是因為“應乎天也”。《周易》下經對應上古、中古,其時舟已發明,“通”多取決於人力因素,故下經的益卦“利涉大川”是因為“木道乃行”,渙卦是因為“乘木有功也”,中孚卦是因為“乘木舟虛也”(見:《周易密鑰·<周易>“涉大川”解讀》)。

3.十三卦與大禹木德

上篇乾統卦三,皆在震宮,下篇坤統卦八,三八在河圖為東方木德。《史記·封禪書》云:“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

《史記》所言五德說乃鄒衍五行家正宗,漢代董仲舒,劉向、劉歆父子之五德說不尊古法,不足為訓。商用金德,周用火德,革命則取相勝,故夏德為木。

東晉干寶《周禮注》引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云:此《連山》之易也。羅泌《路史·發揮》亦云。震為草木,故夏德為木。距今約4200多年的先夏文化陶寺遺址出土了彩繪蟠龍口銜“嘉禾”圖案陶盤祭祀重器,嘉禾可證是木德。

四、“制器尚象十三卦”與《繫辭傳》河圖結構

繫辭傳》的行文順序是根據河圖數字排序安排的:六、五、四、三、二、一、十、九、八、七。《說卦傳》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640-265

制器尚象十三卦為四九居右,河圖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和數十三。離卦帛書《易》卦序第494+9=13

十三卦最後一卦《夬》,帛書《繫辭》作《大有》,用夬卦優於大有卦。因為《繫辭上傳》第九章第一句“大衍之數五十”正是河圖“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大有卦在帛書《易》卦序是第50,暗合河圖中央。大有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其先後出現於《繫辭傳》三處,這是彰顯中央皇極經世之道。(詳見《周易詮釋》第4-17節 發現《繫辭傳》的河洛結構)《繫辭傳》河圖結構的五大部分,以制器尚象十三卦的成書最早,屬於《連山易》時期。按《連山易》的數理,十三卦最後一卦應該是大有卦。周公或孔子編撰《易象》或《繫辭傳》時,可能是出於河圖整體結構的需要,把大有卦改成了卦象最為接近的夬卦。

 

附表

帛《易》六十四卦卦序(卦名按通行本)

第一宮乾:

1乾、2否、3遯、4履、5訟、6同人、7無妄、8

第二宮艮:

9艮、10大畜、11剝、12損、13蒙、14賁、15頤、16

第三宮坎:

17坎、18需、19比、20蹇、21節、22既濟、23屯、24

第四宮震:

25震、26大壯、27豫、28小過、29歸妹、30解、31豐、32

第五宮坤:

33坤、34泰、35謙、36臨、37師、38明夷、39復、40

第六宮兌:

41兌、42夬、43萃、44咸、45困、46革、47隨、48大過

第七宮離:

49離、50大有、51晉、52旅、53睽、54未濟、55噬嗑、56

第八宮巽:

57巽、58小畜、59觀、60漸、61中孚、62渙、63家人、64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起名等。

微信諮詢:guizhen3159

電報(TG)諮詢點這裡:https://t.me/guizhen3159

WhatsApp諮詢點這裡:https://wa.me/14422221313


QQ交流群:992663630

電報六爻八字風水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2413

電報周易資料分享頻道:https://t.me/mingtianji4268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易經基礎】輕鬆學《易經》:發現繫辭下傳“制器尚象十三卦”的象數圖奧妙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