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章】
【第四章】
【1.1】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tuí]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白話】
八卦創成而分列其位,萬物的象徵就都在其中了;根據八卦重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就都在其中了;剛爻柔爻相互推移,變化的道理就都在其中了;在卦爻下撰系文辭而告明吉凶,適時變動的規律就都在其中了。
吉凶悔吝,產生於變動;剛爻柔爻,是確立一卦的根本;爻際關係的變化會通,是趨向合宜的時機。吉凶的法則,只有守一才能超越;天地的道理,因為守一而被人瞻仰:日月的道理,因為守一而煥發光明;天下萬物的變動,都是守持於一。
乾的特徵,堅確剛健而以平易顯示於人;坤的特徵,隤弱柔順而以簡約顯示於人。爻,就是仿效此物的變動;象,就是模擬此物的情態。爻和象發動於卦內,吉和凶體現於卦外;功績事業的興起體現於變動,聖人的意旨體現於卦爻辭。
【解讀】
《正義》曰:“八卦成列”至“非曰義”,此第一章。覆釋《上系》第二章象爻剛柔吉凶悔吝之事,更具而詳之。
1.乾坤易簡:
《繫辭下傳》第一章與《繫辭上傳》第一章、第二章言卦爻吉凶,文字相近,以示起首。《繫辭上傳》第一章言乾坤易簡,本章亦言乾坤易簡。
2.重卦:
《易》存在兩種成卦系統,一是自上而下經卦重疊的方式,二是自下而上六爻互體的方式。
上下重卦系統,即《繫辭下傳》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自下而上六爻互體成卦,即《繫辭上傳》第二章“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繫辭下傳》第十章與《說卦傳》的“兼三才而兩之”。
《大象傳》作為《連山易》遺存,是按“因而重之”的上下經卦重疊演繹的。《周易》本身則是按“兼三才而兩之”自下而上六爻互體系統演繹的。(詳見《周易密鑰》第2-5節 論“互體”為《周易》經傳本有)
由於《繫辭下傳》第二章制器尚象是古易遺存,所以第一章只言“因而重之”成卦。
3.四貞:
《繫辭上傳》第二章言吉凶悔吝法則,《繫辭下傳》第一章出現四個“貞”,是在強調《周易》趨吉避凶,乃至超越吉凶,其根本之道在於“貞”。貞,是元亨利貞四德之總稱,也就是天人合一之德。證得天人合一,則可以超越吉凶善惡之累,“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貞者,守一也,超越陰陽之累,歸於太極之體。
《正義》曰:
貞者,正也,一也。夫有動則未免乎累,殉吉則未離乎凶。盡會通之變,而不累於吉凶者,其唯貞者乎?《老子》曰:“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萬變雖殊,可以執一御也。
【1.2】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白話】
天地的宏大德澤是“化生”,聖人的重大珍寶是“盛位”。用什麼來守持盛位?用“仁人”。用什麼來聚集仁人?用“財物”。管理財物端正言辭而禁止百姓為非亂法就是“合義”。
【解讀】
此節承上啟下,上者,“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下者,《繫辭下傳》第二章制器尚象。
蓋“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故《易》即天地之德。“大寶曰位”,即“崇高莫大乎富貴”也。“守位曰仁”,“禁民為非曰義”,《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也。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之發明,即下章制器尚象,“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也。王宗傳曰:“理財”,如所謂作網罟以佃漁,作耒耜以耕耨[nòu],致民聚貨以變易之類是也。“正辭”,如所謂易結繩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是也。“禁民為非”,如所謂重門擊柝[tuò]以待暴客,剡[yǎn]矢弦弧以威天下是也。
【3.1】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帛書《繫辭》:
是故,《易》也者馬。馬也者,馬也。
緣也者制也。餚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白話】
所以《周易》的本質特徵就是象;象,是模仿外物的形象。
卦辭和彖傳,是裁斷一卦吉凶的;爻象及爻辭,是仿效天下萬物變動的。事物的吉凶悔吝因此而更加彰顯。
【解讀】
1.筆者認為,“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應歸入第二章。該句總結前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例,重申《易》的本質是象。《周易折中》亦云:凡章首不用“是故”字,曰“是故”者,承上結上之辭也,諸儒以此句為上章結語者,似是。
2.“彖者材也”,這是下章第四章裁斷卦之主爻(彖)之綱要。材,帛書作“制”,《說文》“制,裁也。從刀從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制,古文{未刀},與“材”古文形似。材,通裁。
3.“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這是《繫辭下傳》第五章爻辭義例十一則的綱要,爻辭是用譬喻的形式闡述天下的運動法則,事物的吉凶悔吝因此而更加彰顯。爻,帛書作“餚”或“敎”,詳見《繫辭上傳第八章》解讀。
【4.1】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帛書《繫辭》: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亓何故也?陽〕卦奇,陰卦〔耦〕也。〔亓〕德行何也?陽,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
【白話】
陽卦中陰爻多,陰卦中陽爻多。那是什麼緣故呢?因為陽卦有一個陽爻,陰卦有兩個陽爻。這兩者各自說明什麼德性品行呢?陽卦一個君主兩個百姓,是君子之道;陰卦兩個君主一個百姓,是小人之道。
【解讀】
此言乾坤生六子,六子卦之主爻。
陽爻為君,陰爻為民。“陽卦多陰”,謂震、坎、艮一陽而二陰;“陰卦多陽”,謂巽、離、兌一陰而二陽。“陽卦奇,陰卦耦”者,陽卦陽數一為奇(奇數),陰卦陽數二為耦(偶數)。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君,群也,得群眾之心也。震得民本,坎得民心,艮得民末。
一、震得民本例
1.屯卦第三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李守力按:初九為下體震卦主爻,得乎坤體之本(初),坤為民眾,故曰“大得民也”。
2.豫卦第十六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李守力按:上體震卦,主爻九四,得乎坤體之本,故曰“大有得”、“朋盍簪”。
3.隨卦第十七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李守力按:震卦主爻初九,得乎坤體之本,震為動為出,故曰“出門交有功”。
4.復卦第二十四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李守力按:初九為下體震卦主爻,得乎坤體之本,故曰“官”;坤為朋,內卦為“來”,故曰“朋來無咎”。
5.解卦第四十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複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複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李守力按:“解,利西南,往得眾也”,上體為往,九四為震卦主爻,得乎坤體之本(初),坤為西南,故曰“利西南,往得眾也”。九四爻辭“朋至斯孚”亦然。
6.益卦第四十二《彖傳》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李守力按:初九為下體震卦主爻,得乎坤體之本,坤為民,故曰“民說無疆”。
二、坎得民心、艮得民末例
1.師卦第七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李守力按:《大象傳》從上而下觀象,上坤為容為眾,下坎坤體之中,得民心,故曰“容民畜眾”。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李守力按:下體坎卦,得坤體之中,坤為邦國,故曰“懷萬邦也”。
2.謙卦第十五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李守力按:謙卦下體艮,九三得乎民末,故為艱,九三卦主,比四應上,處互體坎中,坎為勞,故曰勞謙。九三得重坤之中,重坤為萬民,又《說卦》“坎者,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萬物所歸,故象曰“萬民服也”。
3.蹇卦第三十九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九五:大蹇朋來。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李守力按:上體坎卦,九五得坤體之中,坤為西南,上體為往,故彖曰“蹇,利西南,往得中也”。坤為朋,故九五爻辭曰“朋來”。下體艮卦,主爻九三,得乎民末,故彖曰“不利東北,其道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