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蒙卦第四

…分享美好…

640-36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蒙卦第四

640-35

【周易经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解读诠释】

 
【4.1】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
蒙:亨通。不是我求教于童蒙,而是童蒙求教于我。初次占筮则告诉结果,再三占筮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适宜守持正固。
【解读】
○蒙卦是下坎上艮,即“山水蒙”,《序卦》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代表幼稚阶段,蒙昧,在人为童蒙。
○蒙卦与上一卦屯卦是覆卦。易经64卦取“非覆即变”之偶为顺序,易经一共有32对卦,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就像一个家庭的最基本单元是夫妻二人,《易经》一共有32个家庭。
《易经》乾坤为首家,屯蒙为第二家。屯卦和蒙卦是反覆的关系(综卦),屯卦反过来就是蒙卦:
640-38
在64卦排列中,每两卦为一组,其后卦基本都是前卦的综卦(如屯蒙、需讼、师比等),遇到其综卦与本卦一样时,即变为错卦(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综卦又叫覆卦,“错综复杂”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
唐代易学家孔颖达将易经64卦的排列顺序的系统规律性总结为“二二相耦,非覆即变”。就是说每一组卦的两卦之关系不是覆就是变:覆(两卦卦画相颠倒),如屯与蒙,困与井;变(两卦卦画完全相反),如坎与离,中孚与小过。64卦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乾、坤者,阴阳之本始,万物之祖宗,故为上篇之始而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始终万物,故以《坎》《离》为上篇之终也。”《序卦传》给我们描述了万物生于天地,经过蒙昧时期的成长,最后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下经34卦从咸恒开始,咸为交感,喻指男女婚配交感;恒为恒久,喻男女白头到老。“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序卦传》),从人到家庭、社会渐次展开,充满矛盾、纷繁复杂,既济与未济表示事物相对完成又没有终止,无穷无尽。易经思维的和谐性、系统性在这里得以清晰体现。
○“童蒙”原指儿童心智处于蒙昧状态,泛指所有尚未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因为《易经》即“东方圣经”,也即是先知书,易经是先知先觉,众生是未知未觉。自从公元前24世纪的大洪水(分水岭)以后,人类的右脑开始衰退,绝地天通,左脑觉醒,理性日益发达,到了殷商晚期,文王被囚于羑里监狱的七年间,在《连山》《归藏》基础上重新演绎64卦,代表了人类文化史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大融合,为以后500年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轴心时代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上古与中古的贵族子弟上学的首要内容就是卜筮,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甲骨或陶片主要内容是数字卦(筮卦)和卜辞,这说明文化的源头是卜筮。“學”字由爻、臼、子组成,爻为卦,臼为双手,下边的子是童子。教育的“教”古写作“敎”,从爻、子、攴(“爻”,帛书《易传》作“敎”或“肴”),“教”字甲骨文再现了古代童蒙教育的景象:右边老师侧立,手举教鞭(攴为戒尺),左边上为爻,下为童子。老师“敎”,弟子“學”,學会了称为“覺”,觉,悟也,明也,故“覺”字从爻从见。
汉字“教”演化图
640-41
○卜筮,是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桥梁,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从感性到理性的必经阶段。为保证沟通高级信息(天),屏蔽低级信息(鬼神),占卜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无事不占,无疑不占,不正不占,不诚不占。只有正心诚心才会沟通高级的能量信息。对同一件事,第一次诚心占卜的时候是太极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一(100%),所以能得出准确的预测。如果再一次占卜,则是两仪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二分之一,准确率只有50%。第三次占卜是四象状态,沟通量是四分之一,准确率只有25%了。这就是能息跌落的原理。能息跌落原理虽是我的总结,其最早的理论源头就在《周易》蒙卦:“亨。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中庸》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贞”者守正义,至诚不二之心谓之“贞”;“贞”者占卜义,贞人就是先知。守正为体,占卜为用。如果心邪不端,即使是第一次占卜,也没有准确率可言,所谓:“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这就是“利贞”。
○《礼记·表记》:
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揜,恭以远耻。”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大意:
孔子说:“君子用谨慎来避祸,用笃行善道来避免困窘,用谦恭来远避耻辱。”孔子说:“君子端庄恭敬,德业日益显著;如果安乐放肆,德业就会日益浅薄。君子一天也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现出轻浮,如同惶惶不可终日那样。”孔子说:“斋戒以后方可敬事鬼神,择好日期后方可晋见国君,如此慎重地行事,就是恐怕人们失去恭敬之心。”孔子说:“小人喜好轻狎侮慢,死到临头也不知畏惧。”孔子说:“朝聘聚会之时,如果没有言辞,就不互相交接;没有见面的礼物,就不互相见面。这是希望人们不互相失敬。《周易》上说:‘初次占筮则告诉结果,再三占筮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
 
【4.2】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白话】
《彖传》说:蒙,山下有危险,遇到危险就停下来,这就是蒙。蒙卦通达,是因为以通达的德行做到合时与中道。“不是我求教于童蒙,而是童蒙求教于我”,志向同而相应。“初次占筮则告诉结果”,是因得刚中之道。“再三占筮(是对占筮的)亵渎则不告(其吉凶)”。这种亵渎怠慢,是蒙昧(的表现)。从幼稚开始就培养纯正的品质,这是圣人的功绩。
【解读】
○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此以卦象、卦德释卦名。先自上而下观卦象,蒙卦上艮山下坎险,故曰“山下有险”;后自下而上观卦德,蒙卦下坎险上艮止,故曰“险而止”。前者属于《连山易》与《大象传》的观象传统,后者属于《周易》观象体例。
(1)冡字符合蒙卦卦象,下坎为豕,上艮为止,引申为覆、遮盖。蒙,古文为冡。冡,从冖(mì)从豕。冖,象形字,是一块布向下覆盖,起遮掩作用。段玉裁曰:“冡,覆也。凡蒙覆、僮蒙之字今字皆作蒙。依古当作冡。”冡之义为覆,遮盖,引申为不明、蒙昧、幼稚。
(2)蒙卦六个爻除了六四柔爻居阴位当位外,其它五爻皆不当位,这也是其作为蒙卦时义的爻象特征之一。
(3)蒙卦代表人类文明的蒙昧时代。人类文明都是江河之水哺育的,水流越往下游水源条件就越好,故越发达的地区往往处于河流入海的终点——三角洲,如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香港处于珠江三角洲。所有河流的发源地都是山地汇集的地表径流,蒙卦为山下出水,正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即蒙昧时代。即使到了现在,位于河流起点的山区其经济文化仍然不发达(故蒙卦含有地理与文明的关系即风水的奥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程颐曰:“时谓得君之应,中谓处得其中。”九二为刚爻居中,下比初六,上应六五,是为“以亨行,时中也”。上九下比六五,下应六三,亦合“以亨行”。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卦主九二刚中,为我、为治蒙之师,六五柔爻体艮为童蒙,艮为少男、为童。“志应”,谓五二相应。九二坎水刚中,润下之德不上行,犹如智者守中,故曰“匪我求童蒙”。六五处互体坤卦,纯阴下行,与九二相应,故曰“童蒙求我”。
蒙昧之时皆以阴求阳,故《礼记·曲礼》曰“闻有来学,无往教也”,帛书《缪和》篇:“有知能者不求无能者,无能者求有能者,故曰‘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九二刚爻居中,体坎为加忧,引申为因有疑问而卜筮。坎为水,为渎,为三,艮为止,故曰“再三渎,渎则不告”。(坎为三:据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其《双剑誃易经新证》一书中考证:“坎”与“三”古音并隶侵部,所以“坎”与“三”相通。详见:《周易密钥》“《周易》中的数字“三”与坎象”)
《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尚书·洪范》:“女(汝)则有大疑,谋及女(汝)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孔安国注:先尽谋虑,然后卜筮以决之。
《礼记·曲礼上》:“卜筮不过三,卜筮不相袭。龟为卜,策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
意思是说:连续卜筮不能超过三次,并且用了龟卜,就不要再用策筮。先王所以要用龟策占卜,是要使人民信服所择定的日期,崇拜所祭祀的鬼神,恪守颁行的法令。以此使人解除疑虑,不再犹豫。所以说:有疑问卜筮后,就不再犹豫;定好了哪一天行事,就得准时付诸实践。
○蒙以养正,圣功也:
二至上互颐卦,《杂卦传》:“颐,养正也。”上九为圣,六五顺比上九,天子求贤养贤也。
《周易》凡上九居于六五之上均有尚贤养贤之义,如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大有卦有聚集群贤之象,贲卦六五束帛求贤,颐卦“圣人养贤”,鼎卦“大亨以养圣贤”,大畜卦“不家食吉,养贤也”。
《周易》卦辞皆以“元亨利贞”四德统摄,每卦又各具分殊。
屯者,物之始生,雷雨之动满盈,故曰“元亨”,大亨也;蒙者,物生之初,蒙昧不明,治蒙不一,故曰“亨”而不曰“元”。利贞者,屯“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蒙“以养正,圣功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指卦主九二的教学。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是指卦主九二的感通。九二坎卦,坎为通,刚中则感通,故曰“初筮告”。若心性游离,坎为三,艮坎之间互坤,坤水为渎,则不能感通,故曰“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是指君主求贤问道,君主修学,启蒙君主之道。
640-37
○帛书《缪和》:
·吕昌問先生曰:(24下)“夫古之君子,亓(其)思慮舉錯(措)也,內得於心,外度於義,外內合同;上順天道,下中地理,中適人心。神(25上)[眀(明)]640-39焉,故又(有)嘉命皎640-42(貊)之聞。今《周易》曰:“蒙,亯(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告),再參(三)讀(瀆),讀(瀆)則(25下)不吉(告)。利貞。”以昌之和<私>以爲,夫設身无方,思640-43(索)不察,進640-44(退)无節,讀(瀆)焉“則不吉(告)”矣,而能“亯(亨)”亓(其)“利”者,(26上)古(故)又(有)之乎?
子曰:氏(是)則可也,而又(有)不然者。夫內之不咎,外之不逆,640-42640-42(貊貊)然能立志於天下,(26下)若此者,成人也。成人也者,世無一夫,剴(豈)可強及輿(歟)才(哉)?故言曰“古之馬及古之鹿,今之馬今之鹿”。夫任人[之](27上)過,亦君子之失也。
昌曰:若子之言,則《易·蒙》上矣。
子曰:何必若此而不可〔察〕也。夫蒙者,(27下)〔蒙〕然少未又(有)知也。凡物之少,人之所好也。故曰“蒙,亯(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又(有)知能者不求无能者,无能者(28上)求又(有)能者,故[曰]“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告)”者,聞亓(其)始而知亓冬(其終),見亓(其)本而知亓(其)末,故(28下)曰“初筮吉(告)”。“再參(三)讀(瀆),讀(瀆)則不吉(告)”者,反覆問之而讀(瀆),讀(瀆)弗敬,故曰“不吉(告)”。弗知而好學,身之賴也,故曰“利[貞”。(29上)□□]君子於仁義之道也,雖弗身能,剴(豈)能已才(哉)?日夜不休,冬(終)身不卷(倦),日曰(日)载载,必成而(29下)后(後)止。故《易》曰:“蒙,亯(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告),再參(三)讀(瀆),讀(瀆)則不吉(告)。利貞。”此之胃(謂)也。
大意:
吕昌问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他的思虑和举措,内发乎真心,外合乎礼义,外表与内心一致,上顺天道,下合地理,中适人心。神明祐之,所以有嘉命而名闻于世。现在《周易》说:“蒙卦,亨通。不是我求教于童蒙,而是童蒙求教于我。初次占筮则告之,再三占筮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得告之。适宜守持正固。”以吕昌私下的想法,(若有人)立身没有规矩,思虑不能明察,进退没有节制,(他这样)亵渎固然不得告之,但是能得“亨通”和“得利”,古来有这样的吧?
孔子说:你的话有我认可的,但也有不对的。内不愧疚于心,外不违逆于义,默默然立志于天下,像这样,可以称作成人了。这样完美无缺的人,世上找不到一个,怎么可以强求呢?所以古语说:“古之马及古之鹿,今之马今之鹿”。听任他人的过失,也是君子的过失。
吕昌说:按您的说法,《易·蒙》的意义太高妙了。
孔子说:何必搞得这样深奥而不可知晓呢。蒙,是年少无知者。凡稚小之物,人人都喜欢,所以说“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说有才能的人不去求教无才能的人,无才能的人求教有才能的人,所以说“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听闻其开始就可知晓其终结,看到其本初就知晓其末节,所以说“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反复占问则亵渎神灵,亵渎则不尊敬,所以说“不告”。无知而好学,这是立身之本,所以说“利贞”。所以君子于仁义之道,虽然还没有成就,但怎么能停止学习呢?日夜很少休息,终身不倦,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必须直到成就仁义之道为止。所以《周易》说:“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就是这个意思。
李守力按:
通行本《周易》蒙卦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中的“告”,《礼记·表记》、《汉书·艺文志》(“故筮渎不告,《易》以为忌”)都是“告”字,与通行本同。而帛书《易》和汉熹平石经《周易》皆作“吉”,“吉”是“告”之误,两字古音和字形都相近。
同样的讹误也出现在《礼记·缁衣》:“《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郑玄《注》曰:“吉当为告。告,古文诰字之误也。尹告,伊尹之诰也。”今出土文献证明了郑玄的说法:
郭店楚简《缁衣》:“《尹诰》云:惟尹允及汤,咸有一德。”
上博简《缁衣》:“《尹诰》云:惟尹允及康,咸有一德。”
按义理,占筮是为了预测吉凶情伪,而非祈福得吉,故曰“告”。“初筮告”即《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笔者以为,帛书《易传》是孔子六十八岁归鲁之后与弟子共同研习《周易》的答问记录,是传本《易传》孕育阶段的文字。缪和、吕昌等人不见于《论语》等文献,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孔子晚年学《易》时期的学生。这里吕昌对蒙卦的认识陷入了两个极端。他认同孔子“信而好古”的思想,认为古之君子“内得于心,外度于义,外内合同,上顺天道,下中地理,中适人心”,是完美无缺的,所以神明祐之,有嘉命而名闻于世。而后世之人,德行日衰,小人即使“再三渎”而不能“前知”,但是照样可以“亨通”和“得利”。
孔子回答吕昌,完美之人,“世无一夫”,但是“夫任人之过,亦君子之失也。”
听了孔子的回答,吕昌继而高推圣境,感觉蒙卦的意义太高妙了。
孔子于是用通俗的义理解释蒙卦。蒙,是童蒙,幼稚天真的小孩人人都喜欢,所以说“蒙,亨”。“闻其始而知其终,见其本而知其末,故曰‘初筮告’”。无知而好学,这是立身之本,所以说“利贞”。
《缪和》对“利贞”之义做了发挥:“君子于仁义之道也,虽弗身能,岂能已哉?日夜不休,终身不倦,日日载载,必成而后止。”《彖传》则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既是对《缪和》章句的提炼,更是“易象”的应用,蒙卦二至上互颐卦,《杂卦传》:“颐,养正也。”《周易》凡上九居于六五之上均有尚贤养贤之义,上九为圣,六五顺比上九,故曰“圣功也”。
 
【4.3】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白话】
象传说:山下流出泉水,是蒙卦的象;君子因此感悟,要落实于行动以培育道德。
【解读】
○王引之《经义述闻》第二卷:
今案,果、育,皆成也。卦下坎上艮,坎象曰:“君子以常德行”,是坎为德行也。《说卦》曰“成言乎艮”,又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是艮为成也。许慎《淮南子》注曰“果,成也”,高诱《吕氏春秋•察贤篇》注曰“育,成也”,坎有德行,艮以成之,故曰“果行育德”。
李守力按:
蒙卦上艮下坎,山下出水,泉水也。泉水是由储存在山体里的无数小水滴积累而成,这就象君子的高尚品德是由无数的小善累积而成,泉水滋养山间生物,有育德之象。蒙卦上艮为成、为果蓏(引申为落实)、为育,下坎为行、为德,故曰“果行育德”。
 
【4.4】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白话】
初六:启发蒙昧,适宜树立模范来教育人,适宜摆脱成见的束缚,急于前往则有憾惜。
象传说:适宜树立模范来教育人,是为了端正礼法。
【解读】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初六蒙昧之初,故启发蒙昧。
初六体坎,坎为矫輮,故曰“刑”。《诗经·思齐》“刑于寡妻”,刑,模范,同“型”。此言教育之初,继承已有的典章和规范。
初六变兑,兑,说也,脱也。此言在典章规范之上的启发教育,摆脱教条,启发创新。《礼记·学记》:“开而弗达则思。”《论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初六与六四敌应,故曰“以往吝”,此言初六“发蒙”之时,尚不能应用于实践。以,《说文》:“用也。”
○刑,《正义》《集解》释为刑法,亦可。《尔雅·释诂》:“柯、宪、刑、范、辟、律、矩、则,法也。”《孝经·天子章第二》:“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刑于四海,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甫刑,刑指刑法。
《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法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利用刑人”即“齐之以刑”,“用说桎梏”即“民免”,“以往吝”近乎“无耻”。
 
【4.5】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白话】
九二:容治蒙昧,吉祥。迎娶新妇,吉祥。儿子能够持家。
象传说:儿子能够持家,因为刚爻与柔爻接应。
【解读】
○包蒙吉:
《易》以阳包阴为包。蒙卦以阴爻为蒙昧之人,以阳爻为治蒙之主。九二下比初六,上比六三,上应六五,能容治三蒙也。
姤卦九二亲比初六,故曰“包有鱼”,九四同性阻隔而难以应初,故曰“包无鱼”。泰卦九二“包荒”,乾包坤也。
○纳妇吉,子克家:
纳妇,迎娶新妇。《周易》常取爻之相应为婚媾之象(如屯卦六二、贲卦六四、睽卦上九“匪寇婚媾”)。《周易》言娶妻多用“取女”一词,蒙卦九二守中,故曰“纳妇”,这是由《周易》义例决定的。纳妇,婚姻六礼之省称。(按《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古代贵族从议婚至完婚有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九二应六五,二至五互坤震,坤为妇,震为长子,《序卦传》“主器者莫若长子”,二爻为大夫位,其采邑为家,故曰“纳妇吉,子克家。”(注:上爻为宗庙,五爻为天子,四爻为诸侯,三爻为三公,二爻为大夫,初爻为元士。天子拥有天下,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采邑称为家,二爻是大夫位,所以九二称为“家”。)
○刚柔接:
九二刚爻下比初六,上比六三,上应六五,刚柔相接应也。
 
【4.6】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白话】
六三:不要娶这个女子,她见男子只关注富贵,丧失其本有的诚敬之身,没有任何利益。
象传说:不要娶这个女子,因为她行为邪僻不顺。
【解读】
○《正义》曰:
“勿用取女”者,女谓六三,言勿用取此六三之女。所以不须者,此童蒙之世,阴求于阳,是女求男之时也。“见金夫”者,谓上九以其刚阳,故称“金夫”。此六三之女,自往求见“金夫”。女之为礼,正行以待命而嫁。今先求于夫,是为女不能自保其躬,固守贞信,乃非礼而动,行既不顺,若欲取之,无所利益,故云“不有躬,无攸利”也。
李守力按:
六三本与上九相应,然与六四敌比,互体艮坤,重阴艮止,路途阻碍,难以往应。六三柔爻女子,不中不正,无贞正之德,乘刚九二,非礼邪僻,忤逆师道。目无师道,唯见九二,刚爻为金,所谓“金夫”者也。九二坎体,得乾之中,为金为玉,故为金夫。(噬嗑卦九四“得金矢”亦然)金夫,如《诗经·淇奥》言“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六三变卦为巽,巽为近利市三倍,为进退,为不果。见利忘义,不往上九,近媚九二,后退离坤,坤为身,故曰“不有躬”。
 
【4.7】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白话】
六四:困于蒙昧,十分懊恼。
象传说:困于蒙昧,因为自己远离了刚爻。
【解读】
○蒙卦中阳爻代表启蒙者,阴爻代表蒙昧者。蒙卦共有四个阴爻,唯六四无应无比,故曰“困蒙,吝”。实为阳,虚为阴,故象曰“独远实也”。
困蒙,如《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六四与初六敌而不应,故曰吝。吉凶悔吝咎为占卜判断辞,即占断辞。《系辞传》曰:“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4.8】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白话】
六五:蒙昧的儿童,吉祥。
象传说:蒙昧的儿童所以吉祥,因为有顺从的谦逊品德。
【解读】
○蒙卦卦辞所说的“童蒙”即指六五爻。六五为蒙昧之主,艮为少男,引申为儿童。所以说“童蒙”。六五与九二相应,所以吉祥。
○顺以巽也:六五虽居天子之位,把启蒙大众的任务放心地交与九二(子克家)。六三、六四、六五组成坤卦,坤为顺。六五变卦为巽卦,巽即逊。所以说“顺以巽也”。
另外,六五为君位,顺比上九,代表天子尊敬圣贤,养贤也。此“蒙以养正, 圣功也。”
640-40
【4.9】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白话】
上九:击走蒙昧;不适宜采用入侵的暴力方式,适宜采用防御盗寇的方式。
象传说:(击走蒙昧)适宜采用防御盗寇方式,因为上下相顺。
【解读】
○击蒙:
上九是阳爻,也是启蒙者。但由于居于最上爻,上卦为艮卦,艮为手为狠,所以用武力打击蒙昧。击,繁体作撃,从手。上九与九二两刚爻皆是治蒙者,九二刚而得中,其于蒙能包,治之以宽。上九刚极不中,其于蒙为击,治之以猛。
○不利为寇,利御寇:
《说文》:“寇,暴也。”项安世《周易玩辞》:“为寇,谓侵人也。凡兵入他境者,皆谓之寇。御寇者,则止于吾境而已。”
上九体艮为止,下应六三,六三体坎,坎为盗。击蒙之道,在乎去六三之邪僻。圣人恐上九入六三之境而击之,故诫“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上下顺也”:上九应三,去其邪僻,此下之顺也;上九比五,五顺承刚,艮德之成,“御寇”之道,此上之顺也。
“利御寇”另见于渐卦九三,皆在艮卦主爻。艮为山,可御寇;艮为狗,可御贼。
 

【蒙卦总结】

 
《礼记·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屯之建侯,有君道焉;蒙之养正,有师道焉。故屯卦之后为蒙卦。《尚书》:“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天地定位,君师乃立,此《周易》乾坤屯蒙之序也。
蒙卦六爻四阴二阳,四阴为蒙昧之人,二阳为治蒙之师。九二刚而中,为蒙卦之主。上九刚而止,为治蒙之辅。
初六顺承九二,治蒙之初为“发”,体坎为刑(型),“利用刑人”,为继承典章规范;“用说桎梏”,启发创新;“以往吝”,尚不能应用于实践。若以“刑”为刑法,则近乎“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九二卦主,刚中之德,应五比初,于治蒙曰“包蒙吉”;二五相应,故曰“纳妇吉”;二爻大夫,故曰“子克家”。身修家齐,故堪当治蒙之主也。
六三乘刚九二,贪恋富贵,忤逆师道,失诚敬身,故曰“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六爻中独六三无“蒙”。
六四与二阳皆无应无比,故有“困蒙之吝”,象曰“独远实也”。六四若变离,困而明德,回小向大,与初往来而双吝消。(初爻、四爻都有“吝”)
六五应二,“童蒙之吉”,尊师之义也。顺承上九,尚贤之义也,故《彖传》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六三非礼,上九以“御寇”之道而“击蒙”之,使得六三由“行不顺”转为“上下顺”。“不利为寇”,防止“击蒙”过当之谓也。
四阴,能同时应比二阳者,唯五与三,六五尊师为最善,六三悖礼为最不善。故《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蒙卦筮例】

 
魏管辂为徐季龙筮本日猎得狸
清河令徐季使人行猎,令管辂筮其所得。辂曰:“当获小兽,非食兽。虽有爪牙,微而不强;虽有文章,蔚而不明。非虎非雉,其名曰狸。”猎人暮归,果如辂言。(《三国志·管辂传》)
【大意】
清河县令徐季龙派人去打猎,让管辂卜筮周易能猎得何物(此称为射覆)。管辂说:“应当捕获一只小兽,但不可食用。虽然有爪有牙,小而不锐利;虽然有花纹,但华美而不明显。不是老虎也不是山鸡,它的名字是狸。”猎人在黄昏时归来,猎物果然和管辂说的一样。
【解读】
尚秉和按:其所得之卦当为蒙。蒙上艮,艮为黔喙之属,故知其为兽。而艮为小,故知所获为小兽也。蒙下坎,坎上有半兑象,兑为口,今口不全,胡能食,故曰非食兽。兑为爪牙,半兑,故曰微而不强。离为文章,坎上下只有半离象,且二至四爻互震,震为玄黄,三至五互坤,坤为文为黑,故曰蔚而不明。兑为虎,离为雉,半兑则非虎,半离则非雉。夫既为小兽,其文采蔚而不明则非狐(狐则文采彰)。且爪牙又微,必为狸也(又坎为薄蹄,故曰爪牙微)。(尚秉和原著;刘光本撰. 周易古筮考通解.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10.)
【感悟】
射覆需要具备高超的象数思维和直觉能力,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射覆具有相当的难度。史书上记载了很多射覆的真实案例,其射覆应验之神奇,令现代人惊奇,足见古人《周易》象数思维水平之高,综合运用能力之强。即使在现代科学界,仍可以用周易预测参与尖端科学研究的决策,针对基本粒子与统一场的疑问,杨振宁与李政道就曾用周易做过预测,案例见渐卦需卦之解读。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蒙卦第四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