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
分類:論語信述
閱讀(18) 評論(0)
《論語信述》8.10泰伯篇——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原文】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孔子說:「好勇之人厭惡貧困,就會作亂生事。不仁之人,對他厭惡得太過分,也會讓他作亂生事。」
好勇:指好勇之人。子曰:「勇而無禮則亂。」繆協:「好勇則剛武。」
亂:作亂。《正義》:「好勇者,逞血氣之強,又不知安於義命,則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故為亂也。」按:怨天尤人,不安於己。
人而不仁:指不仁之人。《正義》:「不仁之人,未有勢位以懲禁之,而疾之已甚,或為所侮賊,亦致亂也。」《註疏》:「人若本性不仁,則當以禮孫(遜)接,不可深疾之。」
疾之已甚:厭惡他太過分了。甚,過分。鄭康成:「不仁之人,當以風化之,若疾之甚,是益使為亂。」
朱子曰:好勇而不安分,則必作亂。惡不仁之人而使之無所容,則必致亂。二者之心,善惡雖殊,然其生亂則一也。
鄭汝諧曰:疾貧,自疾也;疾不仁,疾人也。自疾者,必自為亂;疾人者,激之使亂。疾,猶人之疾病,未有不為害者。
張栻曰:此二者,在上者不可以不知也。先王有以厚民之生,使其有勇者不至於疾貧,有以養其不才;使其不仁者,不至於無所容,斯已亂之道也。
徐英曰:教化不行則好勇莫制,產業不均則貧富相懸。以好勇之人而疾貧,斯亂也。不仁之人,若不與以自新而善導之,亦致亂之道也。
錢穆曰:本章亦言治道。若其人好勇,又疾貧,則易生亂。惟主持治道,則須善體人情,導之以漸。一有偏激,世亂起而禍且遍及於君子善人,是不可不深察。
陳祥道曰:子路好勇矣,然衣敝縕袍而不疾貧,故不為亂;商丘開疾貧矣,然力弱而不好勇,亦不為亂。夫鳥窮則搏,獸窮則攫,馬窮則逸,人窮則詐,故於不仁者克核太至,則不肖之心應之。蓋不仁者,非不疾之,疾之不可已甚。孔子之不為已甚,老子之言去甚者此也。疾不仁者,義也;不至於已甚者,智也。兵法曰「寇窮勿追」,亦此意也
劉宗周曰:「好勇疾貧」,小人之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君子所以致亂也。好勇者,天賦以狠戾之性,而疾貧者又不安於貧賤之常,此等奸人必為亂首。如韓侂胄望節鉞而不得,終殺趙汝愚以亂宋。人而不仁,力可除則除之,力不能除則優容而化導之可也;若疾之已甚,則小人至於無可容,且得有辭於我,必反受其斃矣。即趙汝愚惡侂胄,而靳節鉞之賞,終以至亂是也。不特此也,宋人攻安石卒遺紹聖之禍,唐人攻宦官卒有甘露之變,自古以來禍敗之幾,往往然矣,戒之哉。
《讀四書叢說》曰:蓋教君子當知時審勢也。(於不仁之人)君子非不惡之,不得時與勢,禍遍及於君子之身,而國並以亡,唐之末路亦類是也。聖人之言,其旨遠哉!
《此木軒四書說》曰:知好勇疾貧者之易於作亂,則亟當思所以處之;知疾不仁已甚者之必將致亂,則亦當思所以處之。立言之意,皆為主持世道之人而發。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示人以弭亂之道也。古之聖王保治於已安,制亂於未萌,使夫材能效用,姦宄回心,則御之之道得也。
《論語述何》曰:《春秋》於畔盜則誅之,於吳楚則先治小惡,不為已甚,此其義也。
《大戴禮記》《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義疏》《論語註疏》《癸巳論語解》《論語學案》《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全解》《論語意原》《論語集說》《論語述何》《論語會箋》《四書解義》《此木軒四書說》《讀四書叢說》、《後漢書》注。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六爻、八字、風水、手機、車牌號吉凶等服務,諮詢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