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理数象辞占”易学五大体系
《弹纬》稽疑卷:易也者,理气数象辞占之总名也。理为之主宰,气为之周流,数为之分限,象为之形容,辞为之言语,占为之运用。理其体,气数象辞其相,占其用。无理之体,易何以立?无占之用,易何以行?至于气数象辞,则损益其间矣。
理数象辞,亦称道气象辞
理即道,数即气,没有本质分别
理与道有什么不同呢?
视角不同,道兼不易与变易,从不易的角度讲是理,万世不易谓之理
从变易的角度讲是道,与世推移谓之道
道者,万物之所出入也。出则物生,入则物死
道的第一义是万物之所由生
道的第二义是万物之所往来
道即可以往,也可以来,往来不穷谓之通,通者达也,通达即用
曰道曰理谓之体,曰通曰达谓之用,道有体用
称道时,与器相对
称理时,与气相对
道器和理气是相对的范畴
张载: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
道之发用即是气,气之表达即是数
《弹纬》数论卷:数也者,气之限量也。气也者,数之情实也。气祖乎道,道既无尽,气自无穷。数生乎心,心既无量,数自无限。《管子》云:“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规与矩,皆生于心,天地万物之情,莫能越过此规矩之外。”故数有不得,反求诸心,则尽之矣。
数是气之量,气是数之质
内经:在天成气,在地成形
气聚成象,象以状物
象是用来描写万物情态的
左传:龟,象也;筮,数也。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象与数,究竟哪个在先呢?
从生物的角度讲:有其理则有其数,有其数则有其象,数在象先
从观物的角度讲: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在数先
万物生成,自道而数,自数而象
认识万物,自象而数,自数而道,自明而幽,自显而微
人们在认识万物时,象数次序可以颠倒
左传:僖公十六年正月戊申,陨石于宋五,陨星也。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
陨石于宋五,是先象后数,因为人们远见陨石降地,近则识其数五
六鹢退飞:是象数后象,人们初见六只鸟被风吹的退飞,细看原来是水鸟
春秋用辞最为精妙,文心雕龙对此有明示
辞是用来表达象意的
辞,所以出意者也
辞分为卦辞和爻辞,统称系辞
卦辞和爻辞各分两部分:兆辞和断辞
利牝马之贞:利贞是断辞,牝马是兆辞
括囊是兆辞,无咎是断辞
兆辞所以摹写天地万物之象
断辞所以明言吉凶悔吝之应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孔子赞卦之辞曰彖,赞爻之谓曰象。
彖是什么意思呢?
王弼: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也。
孔颖达:彖者,断也。
系辞:彖者,材也。
韩康伯认为材即才德
古代材、才、财、裁是相通的
彖者,材也。材者,裁也。裁者,断也。
孔氏的训诂似乎没有问题
所以学界有人提出,小象传应该称为小彖,而不是小象
真是这样吗?
我们看下彖字的集训
说文:彖,豕走也。
广雅:彖,豚也,脱也。
郑玄:裁,冒也。
裁者,制也
焦循:裁者,始也。
说文:冒,蒙而前也。
总结这些辞书,彖是猪,行走的猪。裁是冒,冒是蒙而前也。
所以彖是制一卦之义,冒一卦之道,所以蒙于一卦之前
彖的造字,从彑,从豕省。彑是豕之头,象其锐而上见也。
所以彖者,始也,制也,冒也,断也
仅断字训彖,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王弼: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也。
王弼的解释最为接近本义
走猪如何理解呢?
再看象字
为什么爻辞称为象辞呢?
广雅:象,效也
爻者,效也,效天下之动者也
相传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周公之乐称为象
周公所作之辞称为象辞也说得过去
象是象形文字,是头,日是身,豕象四足又耳
说文:夕,月半见
夕是月字少一横,所以称月半见
是月之省
象字上面是日月,也就是易
系辞:易者,象也
豕字四足两耳象六爻
彖与象字,都有一个豕字,为什么呢?
广雅:彖,豚也,脱也。
豚的卦象是兑,兑即说,说与脱通
中孚:豚鱼吉,豚即兑,小猪。鱼即巽
说文:彖,豕走也
豕是水畜,坎为水,坎为易
所以豕字即易之义
猪是动物,彖象也是动物
系辞:吉凶悔吝生乎动
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也。之即所应采取的行动,和所要实现的目标
所以卦爻辞又用两种动物指代
帛本周易:称四象为四马
这个应该是文字学家误读了
象是今文,古字是象字的头,馬字的底,与马字形相近
等下我截个图
所以四马应该是文字学家在恢复帛易时误读
占是理数象辞的综合运用
占是格物致知
观象观数都是观物
观物识理即是致知
有人讲梅花易数是先天易不用卦爻辞
纯粹胡说
梅花是观象,卦爻辞是从卦爻象中抽象出来的
观象怎么可能不玩辞呢?
无论是用时间起卦,还是报数起卦,数即气,理之对,既言数就已落于形下了
还谈什么先天
系辞: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这句话是讲占的
什么是受命呢?领受人命
古人在起卦之前有个命蓍的仪式
就是把所要占问的事,用语言或心念告诉蓍龟
重耳筮得国,曰:尚有晋国?
这个就是命蓍
蓍草领受人命称受命,感而遂通称策应
如果是在心里默念,则称为“幽赞于神明”
《洪范》云:“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古人无大疑则不占
而占又列在心与人之后
所以孔子讲不占而已矣
《重译》:帛本云:“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幽赞于神明而不达乎数,巫也。参天两地而倚数,幽赞而达乎数,史也。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极数而达乎德,贤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成德而达乎神,圣也。
孔子: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徳义耳也
后其祝卜,先其德义,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孔子所以为圣人
今天又讲多了
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