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轻松学《易经》:明夷卦第三十六_地火明夷卦详解_李守力周易诠释

…分享美好…

640-71

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明夷卦第三十六

640-69

【周易经文】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解读诠释】
 
【36.1】     

明夷:利艰贞。

【白话】
明夷卦:适宜在艰难中守持正固。
【解读】
【36.1】     
○明夷卦下离上坤,离为明,坤为地,为明入地中,光明殒伤之象。《序卦传》:“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杂卦传》:“明夷,诛也。”诛,讨也,罚也。
明夷,秦简《归藏》同,传本《归藏》作明640-70640-70,《玉篇》古文夷字,《集韵》古文仁字。
夷,《说文》:“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段玉裁注:“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凡注家云‘夷,伤也’者,谓夷即痍之假借也。《周礼注》‘夷之言尸’也者,谓夷即尸之叚借也。”
李守力按:
明夷卦与晋卦互为覆卦,属于同宫。晋字甲、金文从二矢,箭头朝下,回归之象,故晋卦六五曰“矢得”。夷字甲、金文从矢从己,箭头朝上,丝绳连之,为弋射飞鸟之缴矰[zhuó zēng],故夷为诛为伤。离为网为鸟,故曰夷。
夷、640-70原为两个不同的字,大约在秦汉以后逐渐合流为“夷”。
640-72
○郑玄曰:日之明伤,犹圣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乱世,抑在下位,则宜自艰贞,无干正事,以避小人之害也。
 
【36.2】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白话】
彖传说:光明陷入地中,光明被陨伤。离在内为文明,坤在外为柔顺,以此蒙受大难,周文王就是这样做的。适宜在艰难中守持正固,说明要隐晦自己的光明;内部患难而能正固自己的心志,箕子就是这样做的。
【解读】
○明入地中,明夷:
此继承《大象传》,释卦名。明夷卦,上坤地下离明,光明陷入地中,光明被陨伤之象。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此释卦德。离在内为文明,坤在外为柔顺,文王用此文明而柔顺之德,臣事殷纣,遭幽囚羑里七年而推演《周易》。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以六五爻象释卦辞。内难,箕子为纣近亲,六五近於上六者也。卦辞“利艰贞”者,乃谓处明夷之世,当晦藏其明智而不用,固守正道,以避邪害。犹如纣王囚禁其王叔箕子,使箕子遭遇宗臣之内难,而佯狂为奴,晦明不用,虽仅以身免,终能固守其忠贞之正道。
箕子作为儒家前驱,其思想上承大禹,下开周公“明德保民”和孔子的“仁”。其经历正如柳宗元《箕子碑》所说:“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
1.“正蒙难”是说他在隐居时心忧天下,以“箕子操”来寄情抒怀;  
2.“法授圣”是说周武王灭商后以箕子为帝师,向箕子咨询治国大道,箕子以《洪范九畴》传授之;  
3.“化及民”是说周武王册封箕子在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
○以之:《释文》:文王以之,王肃云:“唯文王能用之”。郑(郑玄)荀(荀爽)向(刘向)作“似之”。以、似、用,三者义近。
 
【36.3】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白话】
象传说:光明陷入地中,这是明夷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治理民众时,要晦藏自己的明智,则其明智益加彰显。
【解读】
○明夷卦,上坤为众,下离为明,故曰“君子以莅[lì]众,用晦而明”。这是上古执政者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艺术,老子的“大智若愚”的思想即来源于此。班固《汉书》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miǎn]而前旒[liú],所以蔽明;黈纩[tǒu kuànɡ]充耳,所以塞聪。”
640-73
冕冠是古代帝王、公侯、大夫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这种服制最晚始于周代,历经秦、汉、晋、隋、唐、宋、元、明诸代,绵延至少两千六百余年。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冕旒象征“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jī],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象征“蔽聪”。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充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36.4】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白话】
初九:处明夷之始,如小鸟低垂着翅膀飞行,君子出逃隐遁,三天都吃不上食物。有所前往,投靠的主人出言责怪。
象传说:君子出逃隐遁,出于道义不苟且求食。
【解读】
○王弼曰:初九处卦之始,最远于难也。远难过甚,明夷远遯,绝迹匿形,不由轨路,故曰“明夷于飞”也。怀惧而行,行不敢显,故曰“垂其翼”也。尚义而行,故曰“君子于行”也。志急于行,饥不遑食,故曰“三日不食”也。殊类过甚,以斯适人,人心疑之,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
明林希元撰《易经存疑》曰:“明夷初九取象为飞,当时系辞圣人必有所感,但今不可考矣。”
李守力按:

上古有“金乌负日”之传说,《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一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明夷卦下离为日为鸟,坤阴上覆,初爻在下,敛翼低飞,故曰“明夷于飞,垂其翼”。

初九得正,应四体坤,坤为邑国,故曰“君子于行”,君子出奔他国也。

初九应四,四为虚、为不富,初至四互离坎,离为日,坎为三,为酒食,故曰“三日不食”。
初九应四,“有攸往”也;应爻六四为外出所遇之主,互坎为加忧,互震中为雷,引申为言,故曰“主人有言”。
君子出奔,是出于政治避难,为了不连累所遇之主,出于道义“三日不食”,故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主人很不理解君子的行为,难免出言责怪。
【《左传·昭公五年》论叔孙豹的终生命卦】
初,穆子之生也(穆子即叔孙豹,他出生时),庄叔(叔孙豹父亲叔孙庄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明夷初九爻),以示卜楚丘(卜人名楚丘,卜人一般也是大夫)。曰:“是将行(言叔孙豹将来会出奔他国),而归为子祀(回国后奉祭祀,言将来为庄叔继承人也)。以谗人入(回国后会带进一个进谗言的小人),其名曰牛,卒以馁死(叔孙豹因此会被饿死)。《明夷》,日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十位:日中当王,食时当公,平旦为卿,鸡鸣为士,夜半为皂,人定为舆,黄昏为隶,日入为僚,晡时为仆,日昳为台)。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明夷》之《谦》,明而未融(融,明朗),其当旦乎,故曰:‘为子祀’(明夷贞离,初九变艮,六二变乾,九三变震。乾为天,日中当王;震为东,食时当公;艮东北,平旦为卿,故为子祀)。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之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离》,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纯《离》为牛,世乱谗胜,胜将适《离》,故曰‘其名曰牛’。谦不足,飞不翔,垂不峻,翼不广,故曰‘其为子后乎’(你的继承人)。吾子,亚卿也,抑少不终(言叔孙豹不善终)。”
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这里的叔孙庄叔属于叔孙氏家族的掌门人。后来孔子(前552年~前479年)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迫离开鲁国。
叔孙庄叔的儿子穆子(叔孙豹)刚出生的时候,叔孙庄叔用《周易》来卜筮,得到明夷之谦,他把卦象交给卜楚丘,卜楚丘预言这个孩子会出奔国外,将会回来继承父亲的亚卿之位。他还会领着一个叫“牛”的进谗言的人回来,牛最后使叔孙穆子挨饿三天而死。
叔孙豹出生年无考,鲁文公十一年(前616年),叔孙庄叔在咸地打败了狄人,俘获了长狄侨如、虺、豹三名狄人头目,叔孙庄叔就以这三个人的名字为自己的三个儿子命名。这说明叔孙豹出生时间必然在公元前616年的几年内。故“庄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的时间至少早于孔子出生(前552年)65年。
公元前604年,叔孙庄叔去世,只有十余岁的叔孙侨如继立为卿,一直充当诸卿配角。后来侨如企图改变这种地位,与鲁成公之母穆姜通奸(见随卦解读:一个坏女人对《周易》的贡献),欲通过鲁成公驱除季氏、孟氏。
叔孙豹为了避兄之祸往齐国逃亡,路经一个叫做庚宗的地方(山东泗水县东有庚宗亭,与费县交界),遇一村妇讨些饭食,村妇大为同情之,二人并同居。叔孙豹到了齐国后,娶了贵族国氏的女儿,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孟丙,一个叫仲壬。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恶梦,梦见天塌下来了,压在自己身上,怎么推也推不开。就在危急关头,突然出现了一个怪人,肤色很黑,上肩向前探着,眼窝很深,嘴巴像猪一样。叔孙豹喊道:“牛!助我!”
公元前575年,叔孙侨如被放逐,鲁国的执政家族季孙氏看到叔孙氏无人,就召叔孙豹回国,立他做了叔孙氏的继承人,叔孙豹于是进入了历史舞台。
这一天,庚宗那位村妇带着儿子来了。叔孙豹一看到这个从没见过面的儿子,大吃一惊:怎么和当年梦里的“牛”长得那么像呢!叔孙豹连儿子的名字都还没问,直接喊他:“牛!”说来也怪,这孩子竟然应声:“唯!”于是叔孙豹安排牛先做竖的小官,等长大以后主持家政。
叔孙豹多次参加晋国为盟主的会盟,前559年,十三国联军讨伐秦国,前549年,出使晋国,范宣子与他谈论不朽。他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就是“三不朽”的来历)
作为一个杰出的贵族外交家,精通《诗经》的叔孙豹在国际交往中表现出高贵、优雅、涵养,应答得体等极有魅力的一面。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孔子推崇的圣人)到鲁国访问,和叔孙豹一见如故。季札很担心叔孙豹最终的结局。季札给叔孙豹的预言是:“您可能会不得善终。我听说君子应致力于选择贤人,但你喜欢善良却不能选择贤人。您身为鲁国的宗卿,又承担着国政,不慎重地举荐人才,怎么可以呢?祸患必然殃及您。”
叔孙豹做鲁相,地位尊贵而专权独断。他所宠爱的竖牛,也独揽了叔孙豹的号令。叔孙豹与齐国国氏生的两个儿子是孟丙和仲壬,竖牛嫉妒他们,遂起杀心。竖牛与仲壬一起到鲁君住处去游玩。鲁君赐给仲壬玉环,仲壬接受了,但不敢佩带,就让竖牛向叔孙豹请示。竖牛骗他说:“我已替你请示过父亲了,父亲叫你佩带玉环。”仲壬就佩带了。竖牛趁机对叔孙豹说:“为什么不带仲壬去见见君主呢?”叔孙豹说:“小孩子哪能见君主。”竖牛说:“仲壬本来就多次见过君主了。君主赐给他玉环,他已佩带上了。”叔孙豹就召见仲壬,仲壬果然佩带着玉环,叔孙豹忿怒地杀了他。仲壬的哥哥叫孟丙,竖牛又嫉妒他而想杀死他。叔孙豹给孟丙铸了口钟,钟铸成后,孟丙不敢擅自敲钟,让竖牛向叔孙豹请示。竖牛不帮他请示,又骗他说;“我已帮你请示过了,父亲让你敲钟。”孟丙就敲了钟。叔孙豹听见钟声后说;“孟丙不请示就擅自敲钟。”就忿怒地把他赶走了。孟丙出逃到了齐国。一年后,竖牛假装替孟丙向叔孙豹谢罪,叔孙豹就让竖牛召回孟丙,竖牛再次没去召人,却报告叔孙豹说:“我已召过他了,孟丙很恼怒,不肯来。”叔孙豹十分愤怒,派人杀了孟丙。(应竖牛谗言)
前537年,在竖牛害死孟丙、仲壬以后,叔孙豹因此患病,竖牛就独自侍养他,把近侍们支开,不让人进入,说:“父亲不想听见人声。”十二月二十六癸丑,竖牛开始不给叔孙豹东西吃,十二月廿八乙卯日,叔孙豹去世(正应“三日不食”),竖牛立其弟叔孙婼为宗主。
叔孙豹的一生验证了他出生时父亲为他算的终生命卦,叔孙豹活了八十余岁,卜人楚丘于八十年前用《周易》明夷卦初九爻辞推算叔孙豹将继承父亲的卿位,会在外生一个逆子牛,将来进谗言害人,最终把叔孙豹活活饿死。故《系辞传》曰: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36.5】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白话】
六二:光明殒伤;左边大腿受伤,用健壮的良马来拯济,可获吉祥。
象传说:六二获吉,是因为顺承而守则。
【解读】
○夷于左股:
《周易》以初爻为足,故初九言“君子于行”、“有攸往”,六二喻股,六四喻腹,九三言“大首”实应上六也。
人一般以右手主事(左撇子占少数),故《周易》以右为大,故右为阳爻,以左为小,故左为阴爻:明夷六二“夷于左股”,六四“入于左腹”,师卦六四“师左次”,丰卦九三“折其右肱”,大有上九“自天祐之”(祐,右为上,上天为祐,人助为佐)。
商周时期尊右,《殷虚卜辞综述·百官·武官》:“王作三师:右、中、左”,《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注:“右学,大学也,在西郊;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白虎通》云:“古之教民,百里皆有师,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
“右”作为语素同有关的词结合,又可构成一些具有高尚、重要意义的复音词。如称贵戚为“右戚”,名族为“右族”,先贤为“右贤”,要职为“右职”,宰相为“右席”,吏部为“右列”,高官为“右署”,正道为“右道”,贵宾为“右客”,崇尚文治为“右文”,崇尚武功为“右武”,要害部位为“右臂”,豪强大家为“豪右”或“右姓”,循资升迁为“右迁”或“右移”,等等。而与右相对的“左”则恰好相反。如称失策为“左计”,邪门为“左道”,固执为“左性”,差错为“左错”,乖戾之言为“左语”,轻卑之物为“左物”,以邪法差使人为“左使”,仕于诸侯或地方官为“左官”,削去官职为“左削”,低微的官位为“左秩”,以及降职为“左迁”、“左降”、“左退”、“左授”、“左除”、“左转”、“左黜”,等等。(见张霭堂《古汉语左右尊考释》) 
○用拯马壮,吉:
六二顺承九三,九三为互体震坎主爻,震为马,为壮(大壮卦下乾为大,上震为壮,故曰大壮)。所谓“顺以则也”,六二柔爻上承九三刚爻为顺,六二既中且正为则。
涣卦初六爻辞亦是“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初六顺承九二,九二为互体震卦主爻,涣卦初至四与明夷二至五爻象组合相同,故系辞也相近,这是《周易》观象系辞体例的明证。

640-74

 
【36.6】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白话】
九三:光明殒伤之时,若到南方巡狩,可擒获那里的元首,但不能操之过急,应当守持正固。
象传说:到南方巡狩的心愿,必然会有大的收获。
【解读】
○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九三阳刚得正,处离卦之终,离为南方,为戈兵,故有“南狩”之象。上六阴爻为大首,《正义》谓“暗君”,九三与上六相应,为至明克至暗之象。
○不可疾,贞:
疾,通“急”。九三上临坤卦,处于明夷晦暗之时,互坎卦为陷,故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守持正固。
○明夷九三,即明夷之复:
复卦为冬至,日南至而返北,古人多以复卦象征南国(楚国)国君之灾。
秦简《归藏·复》:
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陼(zhǔ)王,陼与楚音近(陼鱼部章纽,楚鱼部初纽),故陼王即楚王,泛指南国。白雉就是白色的野鸡。白雉是南方诸侯进献中原朝廷的珍贵贡品。
《左传·成公十六年》(前575年):
其卦遇《复》,曰:南国蹙[cù],射其元王,中厥目。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
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
 
【36.7】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白话】
六四:进入腹地左方,获知光明殒伤的内情,于是毅然跨出门庭远去。
象传说:进入腹地左方,因此获知了光明殒伤的内情。
【解读】
○获明夷之心:
六四进入坤体纯阴幽暗之地,获知上层黑暗的内情。
○“入于”与“于出”相对,入于,言进入坤卦上层,坤为腹,阴爻为左,故曰“入于左腹”;于出,六四下比九三,下应初九,皆退隐之象,上体喻上层宫廷内部,下体喻下层民众,六四志在离开宫廷退遯山野,故曰“于出门庭”。
此爻以上为入,以下为出,因为入是进入上层,出是退到下层。六四处上体上层之下,直接与下层相邻,故有“门庭”之象。故“入于”、“于出”、“门庭”之系辞皆是由爻象而得。

○帛书《缪和》:

·(67下)640-75(荆)莊王欲伐陳,使沈尹樹往觀之。沈尹樹反,至(致)令(命)曰:“亓(其)城郭脩(修),亓(其)倉[廪]實,亓(其)士好學,亓(其)婦人組疾。”君(68上)[曰]:“如是則陳不可伐也。城郭脩(修),則其守固也;倉廩實,則人食足也;亓(其)士好學,必死上也;(68下)亓(其)妇組[疾];人財足也。如是,陳不可伐也。”沈尹樹曰:“彼若若君之言,則可也。彼與君之言之異,城郭脩(修),[則](69上)人力渴(竭)矣;倉廩實,[則□□]之人也;亓(其)士好學,則又(有)外志也;亓(其)妇組疾,則士祿不足食也。(69下)故曰陳可伐也。”遂舉兵伐陳,克之。《易卦》其義曰:“入於左腹,640-76(獲)眀(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大意:

荆庄王(即楚庄王)想讨伐陈国,派沈尹树去探听虚实。沈尹树回国报告说:“我看到陈国的城郭在修筑,粮仓在充实,士族都好学上进,妇女都在纺织。”庄王听了以后,说:“既然这样,陈国不可讨伐。城郭在修,则防守坚固。粮仓充实,则人食足。其士好学,必以死报国。其妇纺织,必财富充足。所以陈国不可讨伐。”沈尹树说:“真如君上所说,当然不可讨伐,但情况并非如此。城郭修,人力则疲惫;粮仓充实,(交公粮必多)百姓则挨饿;其士好学,说明有外志;妇人纺织,说明士族的俸禄不足。所以陈国可以讨伐。”庄王于是伐陈,果然克胜。

愚以为,帛书《易》流派源于孔子晚年学《易》初期所传,对《周易》的“古之遗言”(卦爻辞)仅作“依文解义”的字面解释。楚庄王伐陈的故事就非常符合“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的字面意思,而与明夷六四本义并不十分吻合。沈尹树深入陈国腹地,观察到了陈国内部空虚的真相,所谓“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易》阳右阴左,左,言虚也;明夷之心,即陈国政治黑暗,光明殒伤也。于是楚国就可以“于出门庭”,走出国门,讨伐陈国而获大捷,而明夷六四本义是指走出国门而隐遁。
 
【36.8】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白话】
六五:箕子遭遇光明殒伤,适宜守持正固。
象传说:箕子守持正固,光明不会被熄灭。
【解读】
○六五柔顺守中,居坤体阴暗之中,如箕子为殷纣所囚,佯狂自晦而守志之象。箕子虽遭受内难,而能守持正固,隐藏自性光明而不息。
○马其昶曰:纣为长夜之饮,以失日问左右,尽不知,使问箕子。箕子曰:为天下主,一国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国皆不知,我独知之,吾其危矣!辞以醉而不知。是为箕子明夷之事。明不可息,犹日食人见其伤,而日固自若也。
○辨析尚秉和统论赵宾、刘向、荀爽、惠栋关于明夷卦六五“箕子”的异说,兼论孟喜“改师法”的是与非。详见《周易密钥》:论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歧义。
 
【36.9】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白话】
上六:没有光明,一片昏暗,起初登临天上,最终坠入地下。
象传说:起初登临天子之位,照临四方之国。最终坠入地下,是因为违背了法则。
【解读】
○五、上为天位,故曰“初登于天”,坤为邑国,下应离明,故象曰“照四国也”。然处明夷之极,重阴阻隔,一旦懈怠,难与九三相应,背离明道,入于“不明”而“晦”,故曰“后入于地,失则也”。三与上应易,上与三应难,此“相应矢量”之体例。
《集解》虞翻、侯果以“初登于天,照四国”为晋卦之时。
○胡炳文曰:“下三爻以‘明夷’为句首,四、五‘明夷’之辞在句中,上六不曰‘明夷’而曰‘不明晦’:盖惟上六不明而晦,所以五爻之明皆为其所夷也。”
○《盐铁论·遵道》云:
文学曰:“君子多闻阙疑,述而不作,圣达而谋大,睿智而事寡。是以功成而不隳,名立而不顿。小人智浅而谋大,羸弱而任重,故中道而废,苏秦商鞅是也。无先王之法,非圣人之道,而因于己,故亡。《易》曰:‘小人处盛位,虽高必崩。不盈其道,不恒其德,而能以善终身,未之有也。是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禹之治水也,民知其利,莫不劝其功。商鞅之立法,民知其害,莫不畏其刑。故夏后功立而王,商鞅法行而亡。商鞅有独智之虑,世乏独见之证。文学不足与权当世,亦无负累蒙殃也。”
这里《盐铁论》引用的是古本《易传》,“不盈其道,不恒其德”正是对“失则”的解释。
【明夷上六爻辞、《小象传》与《归藏》的关系】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归藏·明夷》:
明夷曰: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

秦简《归藏·坤》:

寡(640-77坤)曰:不仁。昔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帝弗良而投之渊,寅(640-77)共工坠□江□……

《字彚补·八部》:“640-77,《归藏易》坤字。”秦简《归藏·坤》释文中卦名“寡”作[∧∧臼介],卦辞“寅”作[∧臼六],其实都是640-77字。∧、介,皆阴爻筮数六之古文;臼、640-77,即坤卦筮数∧∧∧组合符。

明夷上卦体坤,两《易》对照,可知《周易·明夷》上六爻辞源自《归藏》的明夷卦和坤卦。“初登于天,照四国也”源自《归藏·明夷》“以登于天……以王四鄉”,“后入于地”源自《归藏·坤》“而投之渊”,“失则”源自“以身为帝”和“帝弗良”。由此可见《周易》经传与《归藏》有传承关系。

大禹去世后,启通过武力击败法定的禅让人益,登上后位(即君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夏后启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见于《归藏·灌(观)卦》)。此《归藏·明夷》所谓“乘龙以登于天……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周易·明夷》“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启在位晚期,骄奢淫逸,发生武观之乱,政局动荡,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此《归藏·坤》所谓“寡曰:不仁。……帝弗良而投之渊”,《周易·明夷》“后入于地,失则也”。

 

【明夷卦总结】

 
明夷卦下离上坤,以卦体言之,是明入地中,离明为坤暗所伤,光明殒伤之象。以人事言之,则昏君在上,明臣见伤,故为明夷。以六爻言之,则上一爻为昏君,下五爻皆为所伤。上卦坤为国邑,故上六为昏君(纣王为喻),六五、六四皆昏君近臣(箕子、微子为喻)。下卦离为京畿之外诸侯、大夫之属,初九去上最远,处明夷之始,阳爻能动,故垂翼出奔外国以避难,昔《左传·昭公五年》叔孙豹出奔齐国应此爻。六二阴爻被动,不能出奔避难故伤股,然既中且正,顺承震马,故“用拯马壮”也,文王似之。九三刚爻与上六阴爻相应,则以明而能去其暗者矣,武王似之。六四已入坤暗,故可“获明夷之心”,下比九三,下应初九,此京畿之外有应,故可“于出门庭”,微子似之。六五无应无比,不离昏君身边,惟有自晦而已,守持中道,故“明不可息”,箕子似之。此明夷诸爻,随其远近浅深不同如此。唯有上六因重阴阻隔不能与九三相应,居位不中且无应与,纣王独夫似之。
来知德《周易集注》以明夷卦初爻指伯夷、二爻指文王、三爻指武王、四爻指微子、五爻指箕子、上六指纣,言“指”非也,言“似之”可也,《彖传》明言“文王以之……箕子以之”,以,似也。
 

【王阳明占筮得《明夷》卦赴谪龙场】

《王阳明年谱》载王阳明赴谪龙场前先至钱塘,想回家省亲,因避刘瑾祸害逃至闽界,在武夷山拟“远遁”时,遇寺中旧识铁柱宫道士劝阻,并为之占筮,得《明夷》卦,遂决定赴谪。(《王阳明年谱》第1227-1228页)这说明王阳明在这种人生重大的进退之时是信奉了易道卜筮才毅然赴谪的。检查《易》之《明夷》卦的意蕴,就不难理解他的这种选择。《明夷》卦之卦辞、彖辞谓: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此卦义为由于世道黑暗,昏君在上,贤能之士会受损害,就像“明入地中”,太阳沉入地下,光明受到损伤一样。但是,君子若能于艰辛之中坚守正道,却又不轻举妄动,“内文明而外柔顺”,便仍有望逢凶化吉。显然,此卦给王阳明的启发是:一方面,处于“明夷”这个正义被残害的黑暗时代,要晦藏明智而不予显露,唯有退避以先求自保;但另一方面,退避不是简单的隐遁,而是要像箕子一样,在暴虐黑暗中仍能刚正不阿,不伤其正义之心。因此,身处“明入夷中”的君子,要坚持在艰难中维护正道(“正其志”),在“自晦”中保存光明的希望,以待时局的发展,转危为安,变黑暗为光明。“明夷”卦的如上意蕴无疑为处于困境中的王阳明指出了一条解除心结、恒定心志、毅然赴谪的进退之道,使其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也确立起超越于个体的得失荣辱的困扰,而必须奋然担当的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正因此,王阳明不仅最终作出了放弃隐遁这样一个标志着人生重大转向的决定,而且决意以知难而进的积极姿态和不以险夷为念的超然气度重返凡俗世界:“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第684页)……此时王阳明虽“蒙大难”而仍“内难而能正其志”,不能不说是易道给了他智慧和力量。(出处:朱晓鹏.王阳明龙场《易》论的思想主旨,原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6期)
 
【陈抟筮宋朝国运得离之明夷卦】
【论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歧义】
见《周易密钥》。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赞(1)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轻松学《易经》:明夷卦第三十六_地火明夷卦详解_李守力周易诠释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