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药性考
![]() |
![]() |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现代中药学据其功用,将其归入养心安神类药物。对其药性,《中药大辞典》言:“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归心肝脾经;功能:养心、安神、敛汗。”…《中药学》云:“药性:甘、酸、平;归心肝胆经;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主治:心悸失眠、自汗盗汗、津伤口渴、骨蒸劳热。”其他相关现代中药著作对性味、归经、功用的描述亦各有不同,但对其养心安神的功用,认识基本一致。笔者多方查阅资料发现,酸枣仁安神的作用并非源于养心,现代中药学对酸枣仁的归类亦不十分妥当。
1酸枣仁的归经
酸枣仁的性味,有云酸者,有云甘者,有云酸甘者,但对其功用无实质性影响。而归经则不同,诸家本草著作对其归经的描述差异甚大,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1 归肝经、肺经、心包经
《神农本草经三家合注·酸枣仁》叶天士:“枣仁气平,禀天秋敛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人足厥阴肝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本草经解要·酸枣仁》:“枣仁气平,禀天秋敛之金气,人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人足厥阴肝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对酸枣仁归肺经、心包经,其他提及较少。
1.2归心经、肝经、胆经
《本草约言·酸枣仁》:“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厥阴肝。”酸枣仁归心经,另有如《药义明辨·酸枣仁》:“入心、肝、胆、脾四经”,其他提及亦较少。
1.3归肝经、胆经、脾经
《本经逢原·酸枣仁》:“足厥阴少阳本药,兼人足太阴脾经。”
1.4归心经、肝经、脾经 本草思辨录·酸枣仁》:“酸枣仁自当为心肝脾三经之药。”
1.5归心经、肝经、胆经、脾经《药义明辨·酸枣仁》:“人心、肝、胆、脾四经。”
- 6归肝经、胆经
《本草求真·酸枣仁》:“本肝胆二经要药”。《本草图解·酸枣仁》:“酸枣仁味酸性收,故其主治多在肝胆二经”。《握灵本草·酸枣仁》:“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药性粗评全注‘酸枣仁》:“酸枣仁酸平无毒,足厥阴少阳药也”。《本草纲目·酸枣》:“酸枣实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其仁甘而润,……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本草通玄·酸枣仁》:“味酸,性收,故其主疗多在肝胆二经。”其他本草著作亦多有归肝胆经者。
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诸本草著作对酸枣仁归经的认识有种种不同,但归肝经却为共识,认为酸枣仁归肝胆经的则占大多数。
2 酸枣仁的功用
酸枣仁的功用、主治,《本经》与后世的认识差异甚大。《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而后世著作多认为其主疗多寐、不寐、烦渴虚汗。
酸枣仁主治多寐与不寐两种截然相反的病证,诸本草著作讨论的角度各有不同。
有从用药部位论者,认为枣肉醒睡、枣仁主寤寐。如《本草崇原·酸枣仁》:“枣肉味酸,肝之果也。得东方木味,能达肝气上行,食之主能醒睡。枣仁形园色赤,禀火土之气化。火归中土,则神气内藏,食之主能寤寐。”
有从炮制方法论者,认为生用主多寐、熟用主不寐。如《握灵本草·酸枣仁》:“其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症。生用疗胆热好眠”。《医学要诀·酸枣仁》:“多睡宜生,少睡宜熟”。《本草纲目‘酸枣仁》:“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药义明辨·酸枣仁》:“又取(炒)香温肝胆,若胆虚血少,心烦不寐,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藏安和,睡卧自宁。如胆有实热则多睡,宜生用以平胆气。因其味炒香,香气入脾,甘且香,能醒脾阴,用治思虑伤脾,久泻者,皆能奏效”等等。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论述,多数本草著作都认为酸枣仁主要是通过治疗肝胆来达到养心、安神、醒脾的作用的。
综上所述,酸枣仁应主归肝胆经,兼归心脾等经,为养肝安神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