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字的五行
若最早为象形字。甲骨文字字形像一个女子梳头的形状,上面中间的三竖表小长长的头发,左右双手举起,靠近头发,表示正在把头发梳理顺畅。下面弯曲线条表示坐着的身子。
金文字形上半部分与甲骨文相同,下半部呈半立状;有的字形左下增加了一个“口”,就变成会意字。不仅理顺头发,还用口突出表达顺应之义。
秦篆字形则有很大的变化,上部表示双手和头发的构件变成了“艸”头和“又”,下面一个“口”。大概是表示用手整理顺杂草,字形还是想表示理顺之意。
汉隶字形,在秦篆基础上进一步变化,就成为上“艸”或“艹”,下“右”的“若”字。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若”最初之义就是指女子梳理头发的情形,大概借此表达顺应之义。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卜辞诸若象人举手而跽足,乃象诺是巽顺之状,古诺与若为一字,故若字训为顺。古金文若字与此略同。”
无论是细长的头发,还是杂草,皆木之象,所以若字五行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