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论语信述》1.1学而篇——学而时习之

编者按:

自2017年1月29日(丁酉年正月初二)至2020年9月28日(先师圣诞日),历时1338天(191周),《论语信述》(第二版)在文化传统平台以每周2-3章的节奏完成了首发。期间,数百位爱好者组织了“一起学《论语》”学习微信群,每日诵读、学习《论语》;不少师友自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典读书会,在各地传习《论语》;还有一些细心的读者向编委会反馈了校订建议,对《论语信述》的完善做出了的贡献。感恩圣贤,感恩诸位良师益友。

论语信述》尊信圣贤之道,述而不作。于群书注疏,梳理合道之注解,集释经后,以益共学。每章体例,由正文、白话、释词、先贤精义、附录、参考书目等组成。宗述孔颜,心法曾思,旁扩群经,阐明次第。孝悌务本,忠恕明诚,下学上达,人道天圆。

自2021年3月21日起,第三次全新修订版《论语信述》将在文化传统平台微信公众号首发连载,并在中国孔子网(app)同步刊发,以供广大《论语》研习者,文化爱好者研读。文化传统平台微信公众号(wenhuact)所发《论语信述》稿件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收藏,个人朋友圈及相关经典学习群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载或用于公益经典传习之外用途的,敬请联系文传君(微信号:wenhuact001 或 wenhuact002)获得授权和相关支持。

祈愿:先师护佑,后学日新。

文传君敬书
辛丑年春分日

学而篇第一

【学而篇导读】
朱子曰: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论语注疏》曰:此篇论君子、孝悌、仁人、忠信、道国之法、主友之规,闻政在乎行德,由礼贵于用和,无求安饱以好学,能自切磋而乐道,皆人行之大者,故为诸篇之先。既以“学”为章首,遂以名篇,言人必须学也。
张栻曰:此篇列于鲁论之首,所记大抵皆欲学者略文华、趋本实,敦笃躬行,循序而进,乃圣人教人之大方。从事于此,则不差也。其间所载道千乘之国,亦是言为治之本,务其本而后可以驯致,成己成物一也。学者宜深味此意,不然,贪高慕远,而卒无实地可据,岂不殆哉?(按:圣贤之道,登高必自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务本而能成,未之有也。)
李炳南曰: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来即须求学。学,觉也。学喻开蒙,学然后知不足。故二十篇以《学而》为首。
钱穆曰: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之全书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实有深义。学者循此为学,时时反验之于己心,可以自考其学之虚实浅深,而其进不能自已矣。
唐文治曰:《论语》开宗明义曰“学”。学者何?孝悌而已矣。为仁之本,自孝悌始。
陆陇其曰:大抵学也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也;所学者,人伦事物之理,本于天命之性是也。
陈澧曰:《论语》二十篇,以“学而时习之”五字为首。赵邠卿云:“圣人之道,学而时习。”得其意矣。
吴寿昌曰:今读《论语》,且熟读《学而》一篇。若明得一篇,其余自然易晓。
康有为曰:周时用竹简,凡简若干以韦束之为一篇。
云门隐者按:本篇共16章。

640

《论语信述》1.1

学而篇——学而时习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白话】
孔子说:“学了要时常体践之,不也觉得喜悦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而来,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知君子之成德,而不愠怒之,这不就是有道之君子吗?
 
【释词】
子:此专指孔子也。按:“子”是“夫子”一词的简称,孔子曾经做过大夫,所以弟子们尊称其为“夫子”。《论语》一书中,孔门弟子惟有子、曾子称子,而闵子、冉子各一见。
曰:说。段氏校《说文》:“从口乙。象口气出也。”又引《孝经音义》:“从乙在口上。乙象气。人将发语,口上有气。”(篆书‘曰’字缺上也。)
学:效也。一说“觉也”。按:后觉者习效先觉之所为,自明其明德也,从而自道之、自觉之。《孟子》:“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孔门教人,第一字乃“学”字。然所学何事?是本书之一大关键。试思之。
刘沅:“学乃身内之事,非由外铄。人之所以苦其难而不获其趣者,以未深造自得耳。”王夫之:“本文一‘学’字,是兼所学之事与为学之功言,包括原尽,彻乎‘时习’,而皆以云‘学’。此‘学’字与‘大学之道’‘学’字同,该括广大。”
时:时常、时时(无时不处在体察践行中),或曰以时、按时(王伯厚:“凡作工夫,须立定课程。日日有常,不可间断。风雨不移。”陈澧:“有一定之时刻,有一定之功课。”)。李炳南:“有人指年龄(身中时),或指春夏(年中时),或指一日之时(日中时),这都对,但须融合。”
习:習,鸟数飞也。按:学之不已,如鸟之数飞也,即如今之反复练习实践。学贵在能习。刘沅:“时习,无时而不习。”
说:同“悦”,喜悦。按:学能时习,所学渐深,自然而然而生欢喜也。刘沅:“果其学矣,而又时时习之,则凡礼乐法度,一一体其实而会于心,天性中自然之旨趣,有快然而无穷者,不亦说乎?”
朋:志同道合者也。按:同门曰朋,同志曰友。一说:弟子弥重,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阮元:“盖学而时习,未有不朋来。圣人之道不见用于世,所恃以传于天下后世者,朋也。”戴望:“《世家》言定公五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孔子不仕,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乐:悦、乐同指高兴、快乐,古人说“悦深而乐浅”,或曰:“在内曰说,在外曰乐。”
按:为什么有深浅内外之别呢?悦——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学在自己,则所学者熟,心有所得,进益不止,其喜悦之情自然从中而生出来,所以“悦”从内生发,不假外来。乐——有志同道合者,欣慕于道,自远而来,共同讲求,教学相长,互为学习,高兴于我道日广,所以“乐”则由外而引发之。所以有“悦深而乐浅”之说。
知:知道,了解。戴望:“下学上达,君子之事。《春秋传》曰:‘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明凡人不知。”
愠:愠怒,生气。李炳南:“愠,内怨的意思。不愠,心中不发牢骚,不怨恨。”罗近溪:“愈学而愈悦,如何有厌?愈教而愈乐,如何有倦?故不愠人之不己知者,正以其不厌不倦处(按:一种大慈悲之心)。”
君子:成德之名。李炳南:“假若时机不合,不逢知音,空怀大才无处去用,也不可牢骚不平,自伤中和。应该养气持志,不怨不尤,等待时机,随缘而不攀缘,这才是君子!”按:学日进,道日深远,人不能知,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学至此,可谓成德矣,故曰君子。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劝人学为君子也。
程子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悦)。又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
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
蕅益大师曰:此章以“”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字为血脉。
郑汝谐曰:此数语盖孔门入道之要,故以为首章。古人之学,必有入处。于所入处而用力焉,是之谓习。颜子之克己,曾子之三省,皆习也。
朱子曰: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悦)之深,而不已焉耳。
王夫之曰:“时习”“朋来”而“不愠”,斯“说”“乐”而“君子”,则学者内以安其心,外以成其身,浑然具足,而无所歉。
饶双峰曰:此章六句,其工夫只在第一句上,其馀五句俱是效验
李炳南曰:天地人号为三才,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人为天地之心,应具天地之德,始可称之为人,此为中国文化。学即是学作人之道,初学为士人,以至学为圣人,皆不离学。习者,习其所学圣言圣行也。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也。使学而不习,习而不恒,皆非夫子所曰学也。
《论语正义》曰:《学记》言学至大成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来之,此大学之道。然则朋来,正是学成之验。《中庸》云“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此文“时习”是“成己”,“朋来”是“成物”,但成物亦由成己。既以验己之功修,又以得教学相长之益。(按:立己而后立人。)
《论语正义》又曰:《礼·中庸》记,子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又《论语》下篇:“子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正谓己之为学,上达于天,为天所知,则非人所能知,故无所怨尤也。夫子一生进德修业之大,咸括于此章。是故学而不厌,时习也,知(智)也;诲人不倦,朋来也,仁也;遯世不见知而不悔,不知不愠也,惟圣者能之也。(按:成己,成人,成圣。)
《四书恒解》曰:人性皆善,而天理之良不能不汩于物欲。圣人全天之所畀,而深悯人之自丧其所以为人,于是代天立教,为君相为师儒,本诸躬行心得,以垂法度。礼乐刑政,其法详;动静起居,其度密。而且为之诗书,以博其趣;为之庠序学校,以树其标。故“学”之一字,乃圣人补造化生成之憾,而使人各得其性,无愧于人者也。文武周公本天德以行王道,礼乐文为广大精密。及其衰也,治具虽存,人罕服习。夫子生周公之国,修礼教之遗,谆谆弗倦,无非一“学”字之事。“不亦君子乎”三段中将成己成物、遯世无闷功效包括净尽,记者故特列于二十篇之首。三“不亦乎”神气蝉联,而下勉人自得自知,以己所阅历之境界,诱人循序以要其成。“学”字切须认真,“时习”字乃不误解。若离却五伦五性,别有妙学,即时习终身,皆异端也
钱穆曰: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孔子十五志学以后当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孔子三十而立后当之;苟非学邃行尊,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当之。学者读《论语》,当知反求诸己之义。如读此章,若不切实学而时习,宁知不亦悦乎之真义?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无此真修实践,即无由明其义蕴。孔门论学,范围虽广,然必兼心地修养与人格完成之两义。学者诚能如此章所言,自始即可有逢源之妙,而终身率循,亦不能尽所蕴之深。此圣人之言所以为上下一致,终始一辙也。
刘宗周曰:“学”字是孔门第一义“时习”一章,是二十篇第一义。孔子一生精神,开万古门庭阃奥,实尽于此。学所以求觉也,觉者心之体也。心体本觉,有物焉蔽之,气质之为病也,学以复性而已矣。有方焉,仰以观乎,俯以察乎,中以尽乎,无往而非学也。学则觉矣,时时学则时时觉矣。
康有为曰:礼,时为大,故学亦必随时而后适。孔子为时圣,学之宗师也。时亦兼数义,日知月无忘,则时时为学;循年而进,无时过而难成,亦是也。《上论》一书以时始以时终,以明孔子之道全达于时。于己身首言学,于人伦首言朋,盖万理有变,而学之与朋,贯万亿世而不易者。
刘沅曰:首章括为学之始终,记者所以列于篇首。示人以学之始终,而欲其自领也。学圣人,以全其性也。其序,小学、大学;其要,博文约礼。
《论语后案》曰:盖学者所以学圣人之道,而圣人往矣,道在方策也。
云门隐者按:此章括尽群经,乃圣人成德之自述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乃明明德之事,立己成己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乃新民之事,立人成人也;人不知而君子不愠,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此乃止至善之事,成德而成圣也。
 
【附录】
伊川先生曰:今之学者有三:辞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者之学也。欲通道,则舍儒者之学不可。尹侍讲所谓“学者,所以学为人也”。学而至于圣人,亦不过尽为人之道而已。
朱子曰:所为学者,果何学也?盖始乎为士者,所以学而至乎圣人之事夫子之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是学也。其精纯尽在此书,而此篇所明又学之本,故学者不可以不尽心焉。
《采荣录》曰:《论语》一书,首言为学,即曰“悦”,曰“乐”,曰“君子”,此圣人最善诱人处。盖知人皆惮于学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畅适,动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羡之意,而不得不勉励于此也。此圣人所以为万世师。
 
【相关材料】
 “时习”之三说
一指年岁言。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计算,十三岁教歌诗舞蹈,此指年为时。(身中时。《学记》云:“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故《内则》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
二指季节言。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此指季节为时。(年中时。《王制》云:“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郑玄云:“春夏,阳也。《诗》《乐》者声,声亦阳也。秋冬,阴也。《书》《礼》者事,事亦阴也。互言之者,皆以其术相成。”又《文王世子》云:“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郑玄云:“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时阳用事则学之以声,阴用事则学之以事,因时顺气,于功易也。”戴望曰:“春夏顺阳气,秋冬顺阴气,以时调节得天中和。”)
三指晨夕言。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日中时。《学记》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日日所习也。言学者以此时诵习所学篇简之文,及礼乐之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所以为说怿也。)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孟子》《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集释》《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讲要》《论语点睛》《论语意原》《论语注》《论语后案》《论语驳异》《论语大义》《四书恒解》《说文解字》《朱子文集》《朱子语类》《船山遗书》《四书解义》《松阳讲义》《采荣录》《东塾读书记》。
···分享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预测服务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日择吉、手机车牌号吉凶等。

微信咨询:guizhen3159

电报(TG)咨询点这里:https://t.me/guizhen3159

Line咨询点这里:https://line.me/ti/p/jgYqFHMcNb

WhatsApp咨询点这里:https://wa.me/447546000237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六爻八字风水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2413

电报周易资料分享频道:https://t.me/mingtianji4268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论语信述》1.1学而篇——学而时习之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