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守力按:
這裡用了《彖傳》的兩種理路:一是自下向上解析卦德,“健而說”,夬卦下乾為健,上兌為說為悅,故剛健而悅服。一是自上而下觀象,“決而和”,兌為附決,乾為和,故決斷而和平。
“乾為和”源自《歸藏·說卦》“乾為禾”,朱震《易叢說》、羅蘋《路史注》引《歸藏·說卦》“乾為天、為君、為父、為大赤、為辟、為卿、為馬、為禾、為血卦。”嚴可均曰:“此蓋《說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又乾《彖》曰“保合大和”,故乾為和(三體石經“和”古文為“禾”)。
《周易》的《大象傳》都是自上而下觀象,這是源於《連山易》上下重卦的理路。而《彖傳》主要以自下向上釋卦德的理路,兼用《連山易》自上而下的觀象。當二者兼用時,一般是《連山易》觀象理路在先,《彖傳》釋卦德理路在後,如:













無號有終啥意思。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