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輕鬆學《易經》《周易詮釋》:履卦第十

640-80

輕鬆學《易經》

周易詮釋》:履卦第十

640-76

【周易經文】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解讀詮釋】

 
【10.1】

履虎尾,不咥人,亨。

【白話】
(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達。
【解讀】
○履卦下兌上乾,天澤履。《序卦傳》:“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者,禮也。”履,帛書《易》作“禮”。《雜卦傳》:“履,不處也。”不處就是行走、踐行。小畜為畜止,履為踐行;小畜為積蓄,履為禮節。《管子·牧民》:“倉廩實則知禮節”。
○履,《說文》:“足所依也。”履,踐也。《爾雅·釋言》:“履,禮也。”《釋名》:“履,飾足以為禮也。”
○咥,音諜[dié],咬也。
○履卦意指人應小心循禮而行,猶如踩到虎尾上而不被咬,處危險而謹慎,可致亨通。其卦下兌悅、上乾健,以柔悅順行於乾健之下,有履危不見害而獲亨通之象。《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金景芳、呂紹綱《周易全解》:
卦辭開口便說“履虎尾”,取象十分奇特。履,有所躡而跟進的意思。緊躡老虎尾巴走路,可謂人世間最危險的事情,然而老虎卻不咬你,保你亨通無事。卦辭以此強調人立身處世,行之以禮,以和悅謙卑待人接物,即便遇上最兇猛的老虎,也將安然無恙。卦中有“履虎尾”之象。乾剛在前,故稱虎,兌躡其後,故曰履虎尾。八卦之中以兌為至弱,以乾為至健。以至弱躡於至健之後,自然有危機之象。卦中也有“不咥人”之象。兌是悅體,以和悅履乾剛,則有不被咥而致亨之可能。
○履虎尾,卦名履與卦辭連讀,卦名同屬於卦辭。高亨說:“《周易》通例,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次列卦辭,依此通例以讀全書,知《履》、《否》、《同人》、《艮》四卦卦名皆誤脫。”又說“《大有》、《中孚》二卦,似亦脫去卦名或卦首二字”。
今觀出土帛書《易》中該六卦卦名與卦辭亦連讀,楚簡《周易》艮卦亦然,(其他五卦殘缺)故此“卦名誤脫”說法不妥。以上六卦,卦名與卦辭連讀,這是卦名起源的印證。古人觀六十四卦大象,首先得出一個代表性的物象,這就是卦名。卦名是古《易》最原始的卦辭。古人行文以開頭為題,故卦辭起首即卦名也。
○履虎尾:履卦下兌上乾。兌為西方,對應白虎星宿。白虎第一宿是奎宿,位於西北乾位。《石氏星經》:“奎十六星,形如破鞋底。”《集韻》:“奎踽,舉足行貌。”故曰履虎尾。(詳見《“履虎尾”天文溯源》)
 
【10.2】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白話】
彖傳說:履卦,柔弱者應與剛健者。以和悅去應合剛健,所以踩到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達。剛健既中且正踐行帝位而無所疵病,於是顯現出道德光明。
【解讀】
○《彖傳》按邏輯結構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履,柔履剛也:

釋卦名、卦義。

柔履剛有二重含義:一者,履卦兌下乾上,兌為至弱,乾為至健,至卑弱順於至剛健,此亦即《大象傳》之義。二者,柔為六三,為成卦之主;剛為九四、上九。六三與四、上比應,比應亦是履之義。

(二)說而應乎乾:

釋卦體、卦德、卦主。

履卦下兌說(悅)、上乾健,卦主六三,承四應上,乾體兩爻得應,故三爻偕同,故曰“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六三兌在下,以德為主,“應乎乾”者,應其德也。

履,禮也。履亨之道,在於“說而應乎乾”,故《乾·文言傳》曰“嘉會足以合禮”,《論語·學而》曰“禮之用,和為貴”。
(三)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釋主卦之主九五。
上文言“說而應乎乾”,就卦體至弱者兌言之。此言“剛中正”,就卦體至剛者乾之主爻九五言之。兌悅而順,則有諂媚愛狎之嫌;乾卦九五居中得正,故無疚病,《乾·彖》曰“大明”,故曰“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此與九五爻辭“夬履,貞厲”不同。《彖傳》以卦體言之,爻辭以爻象言之。
 
【10.3】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白話】
象傳說:上天下澤,是履卦的象;君子由此辨明上下秩序,安定百姓的心意。
【解讀】
○履卦上乾天、下兌澤,最高者天,最低者澤,上下尊卑之象。此上下居位者之正理,人之所履當如是也,故取為履卦之象。《禮記·曲禮上》:“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定民志,使民眾都可獲得做人的尊嚴,何況貴族呢?
○又,上乾下兌,上為天,下為兌,兌為巫,有事天祈福之象,履者禮也。《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天水訟與天澤履的區別:
坎,陽卦,為流動之水;兌,陰卦,為靜蓄之澤。
訟卦《大象》曰“天與水違行”,天之日月星西移,地之江河東流,天與水一左一右,其行相違,故訟。
履卦《大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八經卦,最高者乾天,最低者兌澤。《繫辭傳》曰“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故以天澤之上下喻尊卑之履禮也。
 
【10.4】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白話】
初九:按本分履行,前往沒有咎害。
象傳說:按本分履行前往,是專註奉行自己的志願。
【解讀】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故禮者,君子之謙道也。故履卦以剛居柔為吉(君子之謙),以剛居剛為不吉(君子不謙),以柔居剛為最凶(小人不謙)。初九以剛居剛,本自有咎,位於初爻,無應無比,守本獨行而“無咎”。
素:即本分。《易》以初爻為本,上爻為末。《繫辭下傳》:“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禮記·禮運》:“夫禮,必本於大一”。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禮記》上說:“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甘為眾味之本,不偏主一味,故得受五味之和。白是五色之本,不偏主一色,故得受五色之采。以其質素,故能包受眾味及眾采也。
獨行,謂專註奉行,定也。《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中庸》曰: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大意:
君子以其當下的地位行事,不謀求本職之外的事。居富貴,就按富貴人的身份做事;居貧賤,就以貧賤人的身份做事;居夷狄地區,就按夷狄地區的標準做事;處憂患之境,就做憂患中可以做的事。君子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悠然自得的。居上位,不欺凌下位;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端正自己的品行而不苛求他人,就沒有什麼抱怨。上不抱怨天,下不埋怨人。所以,君子處於平安的地位等待命運的安排,小人做危險的事情尋求僥倖。孔子說:“射箭與君子有相似之處,如果射不中靶心,就應該回頭反省自身。”
 
【10.5】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白話】
九二:行路平平坦坦,幽靜之人正固吉祥。
象傳說:幽靜之人正固吉祥,是因為守中使自己不亂。
【解讀】
○九二陽剛居中,由中則平坦,性情寬裕;九二居柔,幽靜安恬。此即是“君子居易以俟命”者。歸妹卦貞兌,九二曰“利幽人之貞”。
○九二變,兌變成震,震為大塗,即坦坦大道,故“履道坦坦”。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古金文幽字皆從火從絲,與此同。隱不可見者,得火而顯。”故幽為幽微、隱幽、幽暗之義。按陰卦中兌為最幼(少女),有幽微之義,兌為澤,有幽深之義,兌為巫,有幽隱之義。幽人,謂性情幽靜恬淡之人。
○“幽人”異說:
幽人,虞翻以為幽禁之人。《荀子·王霸》:“公侯失理則幽。”《御覽》引《屍子》:“文王幽於羑里。”知約在戰國中期“幽”可引申為“囚”。《周易》之“幽”取本義幽靜。
 
【10.6】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白話】
六三:弱視強看,腿瘸強行,踩到老虎尾巴上,老虎咬人,有兇險。若武士效命大君(之事則可)。
象傳說:弱視強看,無法看清楚。腿瘸強行,無法走遠路。老虎咬人有兇險,因為六三居位不當。武士效命大君,因為六三與上九剛爻相應。
【解讀】
○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眇[miǎo],弱視,《說文》:“一目小也。”《方言》:“小也。”跛[bǒ],瘸腿,《說文》:“行不正也。”
六三體兌,《雜卦》“兌見而巽伏”,兌為缺,故曰眇。兌反巽,巽為股,故為跛。弱視、瘸腿引申為見(認識能力)、行(實踐能力)的不足。
六三以柔居剛,不中不正,故彼志大才疏,不自量力,以至弱踐履至健,必導致“履虎尾,咥人,凶”的結局。履虎尾,是指見行德薄的人,做大事有兇險。
○六三為成卦之主,卦辭曰“履虎尾,不咥人,亨”,是以卦體而論,“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爻辭曰“履虎尾,咥人,凶”,是以爻之時與位而言,“咥人之凶,位不當也”。
○武人為於大君:
帛書《易》作“武人迥於大君”,迥,用也(乾用九、坤用六,《帛書》作迥九、迥六),言武人為大君所用。
六三與乾卦的剛爻九四、上九相應與,乾為君,故曰“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為,報效、效力。徐志銳解釋說:“武士為報效君主,可以不顧敵強我弱,以一勇之夫暴虎馮河死而無怨,六三可當此任。”
兌為白虎,引申為武人。而履卦對應的天象:奎宿(履虎尾)上邊緊鄰天大將軍(武人),而天大將軍右上方就是帝座(大君),“履虎尾”、“武人為於大君”赫然印在天象上。(詳見《“履虎尾”天文溯源》)
顧炎武《日知錄·武人為於大君》:
武人為於大君,非武人為大君也。如《書》“予欲宣力四方,汝為”之“為”。六三,才弱志剛,雖欲有為而不克濟,以之履虎,有咥人之凶也。惟武人之效力於其君,其濟則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是當勉為之而不可避耳,故“有斷脰決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原註:《戰國策》)。“過涉之凶”,其何咎哉。
 
【10.7】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白話】
九四:踩到老虎尾巴上,畏懼戒慎,最終吉祥。
象傳說:畏懼戒慎最終吉祥,(與六三)心意相合而行。
【解讀】
○愬愬,讀素 [sù],戒慎恐懼貌。
○《正義》曰:“履虎尾,愬愬”者,逼近五之尊位,是“履虎尾”近其危也。以陽承陽,處嫌隙之地,故“愬愬”危懼也。“終吉”者,以陽居陰,意能謙退,故終得其吉也。
李守力按:
《小象傳》言“志行”,多指親比。九四下比卦主六三,故曰“志行”。三四皆不中正,而有不同者,“三多凶”,其凶也宜;“四多懼”,所以“愬愬終吉”。
○全卦“履虎尾”有三:(1)見於卦辭中,取以和悅上應剛健之象,故曰“履虎尾,不咥人,亨”。(2)見於六三爻,以柔居剛,不中不正,乘剛妄動,故曰“履虎尾,咥人,凶”。(3)見於九四爻,以剛居柔,恐懼戒慎,剛健謙遜,親比六三,故得“履虎尾,愬愬終吉”。
○《呂氏春秋·慎大覽》引用《周易》履卦例:
武王勝殷,得二虜而問焉,曰:“若國有妖乎?”一虜對曰:“吾國有妖,晝見星而天雨血,此吾國之妖也。”一虜對曰:“此則妖也,雖然,非其大者也。吾國之妖甚大者,子不聽父,弟不聽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貴虜也,貴其言也。故《易》曰:“訴訴,履虎尾,終吉。”
大意為:周武王打敗了商紂,得到了兩個俘虜。武王問:“你們國家有妖孽嗎?”一個俘虜說:“我國有妖孽,白天看到星星而且天下紅雨,這就是我國出現的妖孽。”另一個俘虜說:“這確實是妖孽。雖然如此,但這並不是大的妖孽。我國更大的妖孽是:孩子不聽父親的話,弟弟不聽哥哥的話,帝王的命令不能推行,這才是大的妖孽啊。”武王於是離開座位向二人拜了又拜。這並非是尊重俘虜,而是尊重他們的言論。故《易》曰:“畏懼戒慎,踩到老虎尾巴上,最終吉祥。”
李守力按:
《說文·訴》:“愬,訴或從朔、心。”愬愬,通虩虩(震卦卦辭“震來虩虩”),戒慎恐懼貌。九四變卦為中孚,互體下震,故曰“愬愬”。
《呂氏春秋·慎大覽》引用履卦九四爻辭“訴訴,履虎尾,終吉”,形象地描述了兩個俘虜回答武王的提問,俘虜的地位如六三,武王是九四,俘虜雖然地位卑弱,但是最終卻得到了武王的“避席再拜”,這是因為《小象傳》所說“愬愬終吉,志行也”,心意相合,“貴其言也”,雙方都對“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禮記·中庸》)的事件畏懼戒慎。
 
【10.8】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白話】
九五:剛決履行,固守則有危厲。
象傳說:剛決履行,固守則有危厲,因為位置正當陽位。
【解讀】
○夬,讀[guài],決也。
○《正義》曰:“夬履”者,夬者,決也。得位處尊,以剛決正,履道行正,故夬履也。“貞厲”者,厲,危也。履道惡盈,而五以陽居尊,故危厲也。
○位正當也:
九五質剛用剛,居至尊之位,居高臨下,無應無比,自專自決,如人君英明剛決有餘而包容兼聽不足。若守此道,久之必有危厲。
陳夢雷曰:
然彖辭剛中正光明,而爻辭則厲,何也?蓋以全卦言,六爻未動,剛中正所以為善。此就九五一爻言之,且變乾為離,自恃其明,愈過於夬決。在本卦上決下說,變又上下成睽,此所以厲也。
○素履與夬履:
全卦唯有初九、九五與六三無應與:初九旁居“獨行”,故曰“素履”;而九五居中,與上下無應比,故曰“夬履”,意為決離於眾。
 
【10.9】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白話】
上九:明鑒履道,考察禍福,使不善皆旋歸於善,最為吉祥。
象傳說:最吉祥居於上位,大有喜慶。
【解讀】
○上九與六三相應,鑒於六三之不善,而旋復於善,故獲大吉。旋,回復。上九變卦兌,與下卦兌同,故曰“旋”。
○視履考祥:履之上九,履之兌也,《雜卦》“兌見而巽伏”,故曰“視”;《兌·大象》“君子以朋友講習”,兌為巫為羊,為祥,故曰“視履考祥”。
 

【履卦總結】

 
履者,禮也。“禮本於太一”,八經卦中,乾天為至健,兌澤為至弱,故下兌上乾為履。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禮者,君子之謙道也。故履卦以質剛用柔為吉(君子之謙),質剛用剛為不吉(君子不謙),質柔用剛為最凶(小人不謙)。六三質柔用剛卦主,九四、上九為治理六三者。
履卦六爻,初九是修本,九二是修禮,六三是缺禮,即見、行不足者,九四是治禮初成,九五是君主重內修而少外用,上九是治禮大成。
初九以剛居剛,本自有咎,位於初爻,無應無比,守本獨行而“無咎”;
九二剛居柔中,剛中,故曰“履道坦坦”,用柔,故曰“幽人貞吉”;
六三為“履虎尾”之人,弱而不正,質柔用剛,故“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九四為“虎尾”,質剛用柔,親比六三,治禮初成,故曰“履虎尾,愬愬終吉”;
九五質剛用剛,中正無應比,決于謙卑,故曰“夬履,貞厲”;
上九質剛用柔,正應六三,治禮大成,故曰“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二、四、上爻辭中有變卦取象,質剛用柔之義,剛居柔位,君子之謙,剛變柔,亦君子之謙也。故九二取變卦“震為大塗”曰“履道坦坦”,九四之卦中孚互震曰“愬愬”,上九之卦兌曰“考祥”。
 
【“履虎尾”天文溯源】
孔子在《周易·繫辭傳上》說:“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是華夏文化的核心,中國文化的諸多謎團往往可以從天文學角度得到破譯。履卦卦辭及爻辭“履虎尾”等也可以從天文學找到來源。
四象之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婁,胃,昴,畢,參,觜。西方七宿以虎形分布,其中觜為虎頭虎鬚,參為前肢,奎為虎尾,其餘為虎身。
640-81
西方白虎星座圖
(出處:《天文知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履卦三爻與四爻皆有“履虎尾”爻辭,因三爻與四爻在兌卦與乾卦之間,是兌臨於乾,也就是西方傾向於西北處,正是奎宿的位置。履卦以兌為貞、乾為悔,故履卦取兌宮西方白虎七宿為主,而乾宮西北為輔,代表白虎七宿的奎宿,故天澤履卦可系“履虎尾”卦爻辭,而澤天夬卦不能系“履虎尾”也。
履虎尾是西方白虎七宿西北的第一宿奎宿。奎,《說文》:“兩髀之間”,奎對應白虎的尾巴,即虎尾。《石氏星經》:“奎十六星,形如破鞋底。”《集韻》:“奎踽,舉足行貌。”《步天歌》中則把奎宿描述成:“腰細頭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繞鞋生。”十六顆星圍成的奎宿酷似鞋子(履),所以奎宿本身就有“履虎尾”的形象。
履卦下兌上乾,《說卦傳》:“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兌宮是白虎位,西北乾宮是相戰位,兌乾之間為白虎之尾奎宿,奎似履,兌為悅,為口,引申為咥,下兌悅、上乾健,即卦主六三居兌體之上,以應上體之乾健,有以和悅應合剛健之象。所以“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640-78
履虎尾天象圖
 
在履虎尾天象圖中,奎宿(履虎尾)上邊緊鄰天大將軍(武人),而天大將軍右上方就是帝座(大君),“履虎尾、武人為於大君”六三爻辭赫然印在天象上。
需要注意的是:履卦卦爻辭中的老虎是乾卦而不是兌卦,兌卦六三是履虎尾的人,乾卦九四是虎尾。這是區別於天象的地方。
 
【履卦與太陽曆的關係】
《史記·殷本紀·索隱》:“湯名履,《書》曰‘予小子履’是也。”《史記集解》說“禹、湯,皆字也。”商湯的名是履,這說明湯與履相關。
《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郭璞註:“莊周云:‘昔者十日並出,草木焦枯。’《淮南子》亦云:‘堯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烏盡死。’《離騷》所謂‘羿焉畢日?烏焉落羽’者也。《歸藏·鄭母經》云:‘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汲郡竹書曰:‘胤甲即位,居西河,有妖孽,十日並出。’明此自然之異,有自來矣。《傳》曰:‘天有十日,日之數十。’此雲‘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經》(大荒東經)又云:‘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明天地雖有十日,自使以次第迭出運照,而今俱見,為天下妖災,故羿稟堯之命,洞其靈誠,仰天控弦,而九日潛退也。……”
郭璞說的“天有十日,日之數十”亦見於《左傳》,“天有十日,日之數十”即一年十個月的太陽曆,這是十天乾的由來。湯名履,其來源是“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鄭,奠也,奠為“尊”古文,故“鄭母經”即尊母經,《歸藏》首坤,坤為母,尊母之義。
秦簡《歸藏》:
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曰:昔者羿畢十日,羿果畢之。思十日並出,以◇470
《淮南子·本經訓》:
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堯乃使羿上射十日。
《易林·履之履》:“十烏俱飛,羿射九雌;雄得獨全,雖驚不危。”元刊《易林》舊注云:“堯時十日並出,羿射其九日,九烏皆死。”
《經義考》引元·吳萊雲:“《歸藏》今雜見他書,頗類《易林》,非古易也。”此《易林》引用《歸藏》之文耳。
《歸藏》履卦和《易林·履之履》都提到了后羿射十日,這樣就把履卦與十日太陽曆的關係拉近了。
履卦《周易》卦序是第十卦,代表十日太陽曆。履卦的卦爻辭是依據卦象對應的天象而得,曆法的依據也是天象(見:“履虎尾”天文溯源);九二“履道”與天體軌道相關,“幽人”與司天監夜晚觀天相關,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則暗指觀測星象的工作狀態。上九“視履考祥”暗指占星吉凶。
履字古文作640-77640-79,大約漢代始作履。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1985年,第68頁)說,散氏盤的“眉”其實也是“履”字,履字訓為步,六尺為一步,履作動詞,步量之義。
《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詩經·小雅·大東》“糾糾葛屨,可以履霜”,履為踐。
裘錫圭先生在《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履”》一文中指出,西周金文中貴族在轉讓土地的占有權或使用權時,通常要踏勘一次四界,實地把土地的範圍正式確定下來,這種踏勘地界的行為叫做“履”。這些金文“履”字,其基本字形為頁(即人形)下突出腳趾在地上行走狀,以此來表達“履”這一動作,或在頁上加眉形,充當音符(眉,訛化為屍),這些成果已為學界所公認。(裘錫圭《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第364—370頁)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履畝而稅。”何休註:“履踐案行,擇其善畝。”《左傳·僖四年》:“賜我先君履。”杜預註:“履,所踐履之界。”
不過,李、裘均未說明“履”古文中“舟”的含義,竊以為是大禹治水時期的產物。上古洪澤遍地,丈量不離行舟。(“前”古文“歬”從止在舟上,《說文》“不行而進”者,是因為坐在船上行進的緣故)
履卦六爻爻辭皆言履,漢代履字定型(另外“屨”也被“履”取代),履從復,復卦(復卦)第二十四是二十四節氣的標誌,復卦代表冬至。二十四節氣屬於中國古代的太陽曆。小畜卦與履卦是同宮互覆卦,小畜卦的爻辭中沒有“小畜”,卻頻繁出現“復”:初九“復自道”,九二“牽復”,九三“輿說輻”,《釋文》“本亦作輹”,帛書《易》作“緮”,輹、緮從復,六四、九五“有孚”,帛書《易》、阜陽漢簡《周易》皆作“有復”。
又履卦與年歲相關,《爾雅》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按“三陳九卦”的第二陳、第三陳皆以履為和,前已述此彝族後天八卦(屬《連山》體系)《歸藏·說卦》逸象,和通禾,年從禾千聲,故履卦有“年”象;歲,從步戌聲,“履字訓為步”(李學勤說);履卦貞兌,兌為巫祝,故履有祀象。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起名等。

微信諮詢:guizhen3159

電報(TG)諮詢點這裡:https://t.me/guizhen3159

WhatsApp諮詢點這裡:https://wa.me/14422221313


QQ交流群:992663630

電報六爻八字風水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2413

電報周易資料分享頻道:https://t.me/mingtianji4268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輕鬆學《易經》《周易詮釋》:履卦第十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