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论语信述》7.22 述而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信述》7.22 述而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话】

孔子说:“三人同行,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选择那有益处的就学习,看到那不好的就改正。”

【释词】

三人:三人代指多人,是众辞也。本处仍然用“三人”来译。

行:行于道路也。

我师:我所学习之人,就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焉:兼词,于此。

择:择取、选择。按:“择”字重要,与人相处,看如何选择,便成为如何人。因为是心之所向,所以推动人之选择,于是成为何种人。

善者:好的地方,值得学习之处。

不善者:不好之处,即缺点。

【先贤精义】

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论语集解》曰: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择善从之,不善改之,故无常师。

郑汝谐曰:善不善在得之而省察焉,皆我师焉。

张栻曰:见人之善不善也,而皆我师焉。古人之学,无非为己而已。虽然,就一人之身而有善不善焉,亦莫非吾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盖进善无穷之意。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欲学者随在取益也。人之不能精进者,往往以得师为难,不知师亦何地不有哉?即如三人同行,言其数则甚寡,论其时则甚暂,然亦必有我师焉。彼其一言一动,有合于理而为善者,亦有悖于理而为不善者。若我不能存心为己,则彼之善不善,于我何与?好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唯恐己之善不如彼也;其不善者而改之,惟恐己之不善如彼也。是一时之观感兴起,善者固我之师;而一念之警省惩创,不善者亦我之师也。可见圣德以日新为大,学问以交修而成,因人见道,随处求益。《书经》所谓“德无常师,主善为师”,职此意也。

刘宗周曰:此亦言迁善改过之学,当随在而自励也。学苟自励,即三人同行,俨然师保之诏矣。从善改不善,孰启而孰翼之乎?君子曰亦必在诸我而已矣。人善,就看作我之善;人不善,就看作我之不善,何等真切!

陈祥道曰:善者吾师也,不善者亦吾师也。师其不善,所以自修,此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若夫师其善而不师其不善,则内无以自省,外无以自观,其欲至于君子难矣。然则不善之师,其可忽哉?老子以强梁为教父,释氏以邪盗之类为人师,亦此意也。

蕅益大师曰:师心之人,那知此益?

钱穆曰:孔子之学,以人道为重,斯必学于人以为道。道必通古今而成,斯必兼学于古今人以为道。道在人身,不学于古人,不见此道之远有所自;不学于今人,不见此道之实有所在。可知道无不在,惟学则在己。能善学,则能自得师。本章似孔子就眼前教人,实则孔子乃观于古今人道之实如此而举以教人。孔子之教,非曰当如此,实本于人道之本如此而立以为教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曰:大舜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王朗曰:于时道消俗薄,鲜能崇贤尚胜,故托此言以厉之。夫三人之行,犹或有师,况四海之内,何求而不应哉

【本章参考书目】

《中庸》《孟子》《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全解》《论语学案》《论语点睛》《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论语集释》《四书解义》。

···分享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预测服务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起名等。

微信咨询:guizhen3159

电报(TG)咨询点这里:https://t.me/guizhen3159

WhatsApp咨询点这里:https://wa.me/14422221313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六爻八字风水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2413

电报周易资料分享频道:https://t.me/mingtianji4268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论语信述》7.22 述而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