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信述》6.12 雍也篇——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也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冉求說:“不是我不喜歡夫子之道,只是我力量不足啊。”孔子說:“力量不足的人,走到半路上才停下。現在你卻固步不前。”
說:同“悅”。
中道而廢:廢,置、廢止。錢穆:“如行人力不足,置物中途,俟有力再前進。駑馬十駕,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今女畫:女同“汝”。畫,止也,截止、停止。
《正義》:“《說文》:‘畫(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引申之,凡有所界限而不能前進者亦為畫,故此注訓‘止’。”
孔安國:“力不足者,當中道而廢。今女自止耳,非力極。”
藍田呂氏:“今求非力不足也,自畫之爾。”
《註疏》:“孔子責冉求之不說(悅)學也。”
《論語註疏》曰:此章勉人學也。
朱子曰:力不足者,欲進而不能;畫者,能進而不欲。
謝氏曰:欲為而不能為,是之謂力不足;能為而不肯為,是之謂畫。
胡氏曰:使求說夫子之道,則必將儘力以求之,何患力之不足哉?畫而不進,則日退而已矣,此冉求之所以局於藝也。(李炳南:冉求非不好學,觀其才藝可知,蓋偏重於藝,缺於求道之心,是以孔子勉其上進。)【按:現代人應尤其注意道術之分。】
荀子曰: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論語正義》:凡人志道,皆必力學。人不可一日勿學,故於學自有不已之功。聖門弟子,若顏子大賢,猶言“欲罷不能,既竭吾才,欲從末由”,其於夫子之道,蓋亦勉力之至。然循序漸進,自能入德,奚至以力不足自諉?
劉宗周曰:學問須自識病痛,方有鞭策處。吾輩明明坐自畫一病,終無長進,卻要卸罪於力,若以為天限者。然以此誑己誑人,如諱疾忌醫,更無瘳chōu法。聖人直為人指破膏肓處,令人毛骨俱竦。“中道而廢”是力不足,“今女畫”是志不足。
陳祥道曰:志有餘而力不足,中道廢者也;力有餘而志不足,自畫者也。中道而廢者,君子之所惜;自畫者,君子之所惡。
張栻曰:為仁未有力不足者,故仁以為己任者,死而後已焉。士之學聖人不幸而死則已矣,此則可言力不足也;不然,而或止焉,則皆為自畫耳。畫者,非有以止之,而自不肯前也。
呂晚村曰:今日學者,只是被個“畫”字不好。然究而言之,只是不曾悅耳。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勉學者以自強之功也。聖人之道只在日用常行,盡人可以用力。誠能真知篤好,自然日新月異,欲罷不能,豈患力有不足哉?董子曰:“事在勉強而已。勉強行道,則德日進而大有功。”薛瑄曰:“為學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然則求道者其亦可以知所務矣。
錢穆曰:孔子之道高且遠,顏淵亦有“末由也已”之嘆,然嘆於既竭吾才之後。孔子猶曰:“吾見其進,未見其止。”又曰:“求也退,故進之。”是冉、顏之相異,正在一進一退之間。孔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此即孟子不為不能之辨。學者其細思之。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論語正義》《論語新解》《癸巳論語解》《論語集釋》《論語講要》《論語集說》《論語學案》《荀子》《說文解字》《四書解義》《四書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