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太乙金華宗旨》的源流和內容-榮格-金花的秘密

…分享美好…

一、《太乙金華宗旨》的源流和內容

1.本書的來源

本書源於中國的一個秘傳圈子。長期以來,它一直是口頭傳承,後來才見諸文字。本書第一次印刷是在乾隆時代(18世紀),最後是1920年在北平與《慧命經》合刊重印了一千本,只在編者認為懂得書中所討論問題的少數人當中流傳。我得到了其中一本。這本小書的重印和流通緣於一場新宗教運動,此運動乃是出於中國政治經濟形勢的迫切需要。這時出現了一系列秘密教派,它們力圖實修古代的神秘傳統,以達到一種擺脫一切人生痛苦的心靈狀態。除了在中國廣泛流傳的用乩板 注43 或鸞筆與鬼神直接溝通的巫術,他們還使用畫符、祈禱和祭祀等方法。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致力於禪修或瑜伽功法這種心理學方法的秘傳活動。這種方法的信徒幾乎無一例外都想達到那種核心體驗,而在歐洲的「瑜伽信徒」看來,這些東方功法只不過是些體育活動罷了。因此可以說,對於中國人的心靈狀態而言,需要有一種完全可靠的方法來獲得某些特定的心靈體驗。(正如榮格正確指出的那樣,至少直到最近,中國人的心靈狀態在一些基本方面與歐洲人有著非常本質的不同。)除了從虛幻的外部世界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各種教派還追求其他一些目標。最高級的教派通過禪定的解脫來證悟佛教的涅槃,或者像在本書中那樣,通過把人的精神本原與相互關聯的精神性力量結合在一起而為死後生命繼續存在的可能性做準備,這種死後生命不僅是一種註定要消解的影子般的存在,而且是一個有意識的精神。與此相關的是,還有一些學派試圖通過這種禪定對某些植物—動物性的(vegetativ-animalische)生命過程(我們歐洲人這裡也許會談到內分泌系統)施加一種心靈影響,從而使生命過程得到強化、恢復活力和變得正常,甚至可以戰勝死亡,使死亡成為生命過程的和諧終點:世俗之軀如蟬蛻一般脫離了精神本原,作為一具干殼遺留下來,而精神本原則能在由自身的能量系統產生出來的精神體(Geisterleib)中獨立地繼續存活下去。低級的教派則試圖以這種方式獲得一些魔力,獲得驅鬼除病的能力,這時法器、念誦和書寫咒語都會發揮作用。有時這種事情會導致大眾的精神異常,在宗教或政治—宗教的動蕩中表現出來,比如義和拳運動。近來道教的調和傾向表現為,世界五大宗教(儒家、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有時還要特別提到猶太教)的成員都可以入教,同時不必離開各自的宗教團體。

在簡述了這種運動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生背景之後,我們還需要概述一下本書教義的來源。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發現表明,這些教義要比其成書年代古老得多。《太乙金華宗旨》 注44 的雕版印刷可以追溯到17世紀——本書編者說他在北京經營書籍和古玩的商業街琉璃廠發現了一冊那時的殘本,後來又通過友人的書將其補全——而口頭傳承則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唐代的金丹教。其創始人據說是著名的道教祖師呂岩(呂洞賓),後來的民間傳說將其列為八仙之一,關於他有眾多神話傳說和所有宗教一樣,無論是本土的還是外來的,這個教派在唐代得到寬容和鼓勵,並且廣為流傳。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它開始遭遇厄運,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是一種秘傳的神秘宗教,教徒們被懷疑有政治陰謀,於是屢屢遭到懷有敵意的政府的迫害,最後在清朝政權倒台之前遭到清朝政權極為殘酷的鎮壓。 注45 許多金丹教成員改信了基督教,他們即使沒有直接進教堂,對教堂也是非常友好的。

我們這本書極為出色地闡述了金丹教的教義,書中內容據說出自呂岩。呂岩又名呂洞賓,本書尊稱他為呂祖,他生於公元755年,是8世紀末9世紀初的人。正文後的評註是後人所加,但源自同一傳承。

那麼,呂祖又是從哪裡得到他這些玄秘教義的呢?他本人把其根源追溯到關尹子,即看守函谷關的那位尹喜,傳說老子就是為他而寫下了《道德經》。事實上,該體系中有許多思想都來自《道德經》中玄妙神秘的教義,比如「山谷中的神」就等同於老子所說的「穀神」,等等。但是道教在漢代已經越來越退化為一種外在的巫術,因為道教術士試圖通過煉丹術發現金丹(點金石),由賤金屬製造出黃金以及使人的肉體不朽。而呂岩的活動則代表一種改革,它使煉丹術符號變成了心理過程的象徵。在這方面,他重新接近了老子原本的思想。老子完全是一個自由思想家,他的繼承者莊子嘲笑瑜伽功法、巫醫和長生不老葯追求者的各種騙術花招(雖然他本人也曾修習禪定,達到了合一狀態,並且在此基礎之上建立了他那博大的思想體系)。然而在呂岩那裡存在著某種信仰和宗教傾向,他受佛教影響相信外部世界是虛幻的,但又與佛教有著明顯區別。呂岩力圖在瞬息萬變的現象世界中找到固定不動的極點,從而獲得永恆的生命,這與否認實際存在著任何自我的佛教是絕對相左的。然而,當時統治中國思想的大乘佛教的影響不容低估,佛教經典被一再引用。事實上,在我們這部經典中,這種影響甚至超過了一般情況下金丹教所受的影響。第三章的後半部分明確提到了所謂的「止觀」方法,這是智顗的天台宗修習的純佛教方法。從這一點來看,這部經典的表述中存在著某種不連貫之處,一方面它進一步描述了「金花」的培育;另一方面又出現了否棄世界、將目標斷然轉向涅槃的純粹佛教思想。如果從精神高度和作品的整體性來考慮,那麼隨後幾章 注46 有些東拼西湊,價值沒有那麼大。此外,關於通過「回光」來獲得內在的新生以及產生聖胎的功法,本書只描述了最初幾個階段,儘管後面的階段被稱為目標,比如參見柳華陽的《續命方》[即《慧命經》],它對後面幾個階段作了進一步解釋。因此我們不能不懷疑,有一部分文本實際上已經遺失,替代品則另有來源。如果是這樣,那麼上述的不連貫和未譯出的幾章的水平下降就可以得到解釋了。

如果不帶偏見地進行解讀,我們就會注意到,道教和佛教這兩個思想來源還不夠。以《易經》為基礎的儒家形式也在書中得到了體現。《易經》中的八種基本卦象作為某些內心過程的符號在書中數次出現。我們將試圖進一步解釋運用這些符號所產生的影響。此外,由於儒家與道教有著廣泛的共同基礎,所以它們的思想結合不會破壞連貫性。

許多歐洲讀者也許會明顯感到,書中的許多說法都與基督教教義有相似之處。這些似曾相識的說法在歐洲往往只被當成宗教儀式的說辭,而在這裡卻通過它們被置入的心理關聯而獲得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角。我們看到了如下一些直覺和概念(這裡只是隨便選幾個特別明顯的例子):光是人的生命。眼睛是身體的光。精水和神火必須被植入如子宮或耕地般的意土,人的精神才能從中獲得重生。讓我們對比一下約翰的說法:「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再比如,「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在這部經典中,「水」的思想成了種子式的東西,這是多麼生動啊。在創生中耗盡自己的「外泄」活動(從肉身生的仍然是肉身)與「逆法」(metanoia)之間的區別是多麼清楚啊。沐浴在這種重生中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正如它會在約翰的(和基督教的)洗禮中發揮作用一樣。甚至在基督教寓言中極為重要的神秘婚禮也出現了數次。書中還提到了孩子,我們心中的那個男孩(puer aeternus,基督,他必生自我們且是靈魂的新郎),還有新娘。也許最引人注目的是:即使是一個看起來無足輕重的細節,即需要在燈中添油而使之燃燒得更明亮一些,也經由我們這部經典而獲得了一種新的重要心理學含義。值得一提的是,「金華」在秘傳含義中包含了「光」。如果把這兩個字上下相抵地寫在一起,那麼上面那個字的下半部分和下面那個字的上半部分就組成了一個「光」字。這個秘密符號顯然是在受迫害期間發明出來的,為了教義的進一步傳播,儘可能地躲避危險,給最深層的秘密蒙上一層面紗是必要的。也正因如此,其傳承總是局限於秘密圈子,即使在今天,其信徒數量也比從外表看起來多得多。

如果追問這種光教指向何方,那麼我們首先會想到波斯,因為在唐代,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波斯寺院。不過,雖然某些觀點與查拉圖斯特拉宗教尤其是波斯神秘主義相符,但也存在著非常巨大的差異。還有一種想法是,基督教產生了直接影響。在唐代,作為基督教支派的景教有很高威望,信奉這種宗教的是與唐朝皇帝結盟的維吾爾人,公元781年在長安立的那塊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便是明證,碑上刻有中文和敘利亞文兩種文字。因此,景教與金丹教之間的關係是非常有可能的。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甚至認為金丹教不過是古代景教的遺存罷了。他的根據是,金丹教在某些儀式和傳統上與基督教非常接近。後來,憑藉著伯希和(Pelliot)在敦煌發現的景教禮拜儀式,佐伯好郎(P. Y. Saeki) 注47 重拾這一理論,進一步確立了一系列類比。他甚至認為金丹教的創始人呂岩就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錄者亞當(Adam),因為亞當簽了一個中文名字「呂秀岩」。根據他的假說,金丹教的創始人呂岩竟然是一個景教徒!佐伯好郎躊躇滿志,帶著這種鑒定的喜悅越走越遠;他的所有證據幾乎都很有說服力,但總是缺少那個能使證據合乎道理的決定性論點。許多部分證明加起來並不能組成一個整體證明。不過我們必須承認,金丹教中的確夾雜了濃厚的景教思想,這在這本書中也表現得很明顯。在這些思想中,有一部分裹著陌生的外衣而顯得很古怪,而另一部分則獲得了一種顯著的新活力。這裡我們又看到了那個一再被證明的觀點:

「東方和西方,不會再各自一方。」(歌德)

2.本書的心理學和宇宙論前提

為了理解接下來的譯文,有必要對其方法所依據的哲學基礎再講幾句。在某種程度上,這種世界觀是所有中國哲學流派的共同財富。它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的基礎之上,即宇宙和人從根本上說服從同樣的法則。人是一個小宇宙,與大宇宙並無嚴格界限。同樣的法則支配兩者,由此可以及彼,由彼也可以及此。心靈和宇宙的關係就像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關係。因此,人自然參與了全部宇宙事件,里里外外同它們交織在一起。

於是,道(世界的意義、道路)支配著人,也支配著不可見和可見的自然(天和地)。「道」這個字的最初寫法 注48 是由一個「首」字(這裡應作「開始」解)、一個雙寫的「走」字(也是「道路」的意思)以及下面的一個意為「保持站立」的字(在後來的寫法中省略了)所組成的。因此,這個字的本義是「一條從開端出發直接導向目標的自身固定的道路」。其基本思想是,道雖然自身不動,卻使所有運動得以獲得和有了法則。天道是星辰運行所要遵循的道路,人道則是人生所要遵循的道路。老子在形而上學意義上使用了這個詞,把它當成了最終的世界本原,當成了在任何實現之前、尚未用二元對立劃分世界之前所存在的意義。本書預設了這種術語用法。

在儒家思想中,這個術語的用法略有不同。「道」在這裡有一種內在世界的含義,意指「正確的道路」,一方面是天道;另一方面是人道。在儒家思想中,未分的一的最終本原是「太極」。「極」這個字在本書中也時有出現,意思與「道」相同。

從道或太極之中產生了實在的本原,即光明的一極(「陽」)和黑暗的一極(「陰」)。一些歐洲研究者會首先想到性別關係,但這兩個字其實與自然現象有關。「陰」是陰影,所以是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因為白天太陽的位置使河流的南面顯得陰暗)。「陽」原本指飛舞的信號旗,與「陰」相對,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正是由「光明」和「黑暗」這兩種含義衍生出了所有對立兩級(包括兩性)。然而,陰和陽只在現象領域起作用,它們共同源於未分的一,其中陽是決定性的主動本原,陰則是被導出或被決定的被動本原,因此很明顯,這些思想並非基於一種形而上學的二元論。乾和坤這兩個概念沒有陰陽那麼抽象,它們源於《易經》,以天和地為象徵。通過天和地的結合,通過這一活動舞台內部的兩種原初力量的作用(根據道這個原初法則),就產生了「萬物」即外部世界。

從外部來看,人就其身體顯現而言也在萬物之中,人的所有部分也是一個小天地。因此根據儒家學說,人的內在本性來源於天,或如道家所說,是道的一種顯現形式。在現象上,人顯示為諸多個體,每一個個體之中都蘊藏著核心的「一」作為生命本原。但是在出生之前,在受孕的那一瞬間,它立即分成了性和命這兩極。「性」這個字由「心」和「生」所組成。中國人認為,心是情感意識之所在,對五官從外界獲得的印象的情感反應會把心喚醒。當沒有任何情感被表達出來,或者說處於一種超驗的超意識狀態的時候,作為基底(Substrat)保留下來的東西就是性。根據這個概念被賦予的更精確的定義,如果從恆常的觀點來看,性本善(孟子),如果從經驗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性本惡,或者至少是中性的,只有通過社會道德的長期發展才能變成善的(荀匡)。

性無疑與邏各斯(Logos)接近,在進入現象時與命緊緊結合在一起。「命」這個字原本指一種王命,然後指命運、厄運、宿命、壽命、能夠使用的生命能量等,因此命與厄洛斯(Eros)相近。可以說,這兩種本原都是超個體的。正是性使作為精神存在的人成其為人。個體的人擁有性,但性遠遠超出了個體的界限。命也是超個體的,因為人只能接受命運,命運並非源於他有意識的意志。儒家認為命是人必須順應和服從的天定法則;道家把命看成自然的一部豐富多彩的戲劇,它無法逃脫道的法則,但它本身是一種純粹的偶然;而中國佛教則把命看成業(Karma)在虛幻的世界中產生的作用。

這兩個對子在肉身的人之中對應於如下兩極張力。身體是被兩種心靈結構的相互作用激活的:其一是魂,因為屬陽,我把它譯成「阿尼姆斯」(Animus);其二是魄,因為屬陰,我把它譯成「阿尼瑪」(Anima)。這兩個概念都來源於對死亡過程的觀察,所以它們都含有一個「鬼」字,意為死去的人。魄被認為尤其與身體過程有關,人死後,魄沉入地下慢慢朽壞。而魂則是較高級的靈魂,人死後,魂升到空中,先是活動一段時間,然後消散在天空之中,或者說是流回了生命之源。在活人中,這兩者在某種程度上對應於腦神經系統和交感神經系統。魂居於目,魄居於腹。魂明亮而有活力,魄陰暗而遷於俗世。「魂」由「鬼」和「雲」組成,「魄」則由「鬼」和「白」組成。這其中的思想與我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影子靈魂和身體靈魂有些類似。中國人的理解中無疑包含著類似的含義,但我們必須對這種衍生保持謹慎,因為中國最古老的書寫形式中還沒有表示鬼的符號,這裡所涉及的原初符號也許並不能進一步衍生。無論如何,魂是明亮的陽性靈魂,魄則是陰暗的陰性靈魂。

通常的「順流」(rechtsläufige)亦即「下流」(fallende)是這樣一個生命過程,魂和魄分別作為理性因素和動物因素彼此關聯。一般來說,魄這種昏昏沉沉的意志會受情慾驅使,迫使魂或理智為它服務,至少會使理智指向外部,由此魂和魄的能量滲漏出去,生命也就耗盡了。其正面結果是創造出新的存在,使生命在其中延續,原初的存在則使自身「外化」,「最終被物變成物」,其終點就是死亡。魄下墮,魂飛升,喪失能量的自我(das Ich)現在處於一種結果未定的狀態。如果自我對「外化」表示默許,它就會順著向下的拉力墮入悲慘陰沉的死亡之中,只能被生命的幻相可憐地滋養。這些幻相仍會繼續吸引它,但它不再能主動參與(地獄、惡鬼)。但是在「外化」過程中,如果自我努力向上升,那麼只要能被死者家屬所供奉的犧牲的能量所加強,它根據自己的功過至少可以獲得一段相對幸福的生命。在這兩種情況下,人格要素退卻,與「外化」相對應的退化隨之產生:該存在將會變成一個無力的幽靈,因為它缺乏生命能量,它的命運走到了終點。此時,它在天堂或地獄中接受善惡果報,但這裡的天堂或地獄並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純粹的內心狀態。它越是陷入這些狀態,就越是糾纏其中,直到最終從一切可能的存在層面消失,然後進入一個新的子宮,由它儲備的想像開始一個新的存在。這就是鬼的狀態 。

反過來,如果活著的時候就能「逆流」,引導生命能量上升,如果魄的能量被魂所掌控,從外界事物中的解脫就會發生。自我對外界事物依然認識,但卻無所欲求。這樣一來,幻相的能量被打破,一種內在向上的能量循環開始發生。自我從世界的糾纏中脫身出來,死後仍然活著,因為「內化」已經阻止了生命能量的向外耗費,生命能量將在單子(Monade)的內在旋轉中創造一個不依賴於肉體存在的生命中心。這樣一個自我就是神。「神」這個字意為伸展、起作用,簡而言之與「鬼」相對。「神」字最古老的寫法是一段雙波形線,也有雷、閃電、電刺激之義。只要內在旋轉持續,這樣一種存在就會繼續下去。儘管不可見,它仍然能夠影響人,激發出偉大的思想和高尚的行為。古代聖賢就是這樣的存在。幾千年來,他們一直在激勵和教育人類。

但仍然存在著一種限制。這些存在依然是人格性的,因此要受制於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天地並非永恆,它們也並非不朽。永恆者唯有金花,通過內在的解脫,它擺脫了萬物的一切糾纏。達到這種境界的人轉變了他的自我,不再被單子所限,而是超越了所有現象的二元對立,回到了未分的一,即道。這裡佛教與道教有所不同。在佛教中,這種回歸涅槃與自我的完全消滅有關,因為和世界一樣,自我僅僅是幻相。即使不能把涅槃解釋為死亡、終止,涅槃也仍然是某種絕對超越的東西。而在道教中,目標是在一種改觀的形態下保存人的觀念,保存體驗的「痕迹」。那就是和命一起返回自身的光,在本書中以金花為象徵。

作為補充,我們必須對書中使用的《易經》八卦再說幾句。震卦☳代表雷、生髮的東西,是從土地深處爆發出來的生命,是一切運動的開始。巽卦☴代表風、木、柔和的東西,表示實在的力量流入觀念形式。正如風可以遍及所有空間,巽也可以滲透一切,創造「現實」。離卦☲代表太陽、火、明亮的東西,在這種「光的宗教」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居於目,形成保護圈,帶來重生。坤卦☷代表地、接受性的東西,是兩個初始本原之一,即在地的力量中實現的陰。地作為耕種過的田野接受天的種子並賦予其形體。兌卦☱代表湖、霧、明朗的東西,是陰的終結狀態,因此屬於秋天。乾卦☰代表天、創造的東西、強大的東西,是陽的實現,滋潤著坤。坎卦☵代表水、深不可測的東西,與離卦☲相對,這從卦形上也可以看出來。坎代表厄洛斯,離代表邏各斯。離是日,坎是月,坎離結合就是產生嬰兒、新人的那個神秘的魔法過程。艮卦☶代表山、靜立的東西,是禪定的象徵,通過使外物保持靜止而實現收心內視。因此艮是生死相會之所,在那裡完成了「死而轉生」(Stirb und Werde)。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太乙金華宗旨》的源流和內容-榮格-金花的秘密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