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易經基礎】輕鬆學《易經》:《序卦傳》——《周易》卦序結構分析

640-343

序言

劉大鈞先生在為李尚信著《卦序與解卦理路》一書作的序言中說:“《周易》古經有兩個難解之謎:一個是《周易》古經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麼排列出來的,它要表達什麼思想?另一個是《周易》古經卦爻辭是如何編纂出來的,六十四卦卦爻辭究竟在講些什麼?可以說,這兩個問題最少困擾了人們兩千餘年,因為至少從漢代起人們對這兩個問題就已不甚了了。漢代易學家儘管堅持了以象解《易》的思路,但對於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仍然非常不能令人滿意。此後的兩千餘年中,儘管各種解讀多如牛毛,其中亦不乏很有價值的作品,但就卦序的本來構造與卦爻辭本義解讀而言,確實皆未能很好地抓住問題的實質。”

李學勤在其《出土文物與<周易>研究》中說,對傳世本卦序,“迄今為止有兩個最好的推導方法,一個是已故的沈有鼎先生的推法,另一個是山東大學的李尚信先生的推法”。

本文以《說卦傳》第三章《周易》初經為《周易》卦序總綱領,以先賢按“非覆即變”確定的《周易》卦序三十六宮為基礎,繼承《乾鑿度》、孔穎達、來知德、崔述等先賢以及近賢沈有鼎先生、李尚信先生等的演繹邏輯的解卦理路,對《周易》三十六宮主體結構、縱橫交感、前後合策、宮位得正,以及三陳九卦與卦序的關係作進一步探討。

 

1.《周易》初經是《周易》卦序的總綱領

《說卦傳》第三至六章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因為第三章與第六章首尾呼應,這是孔子編輯《繫辭傳》的通例。第三章言《周易》初經、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追溯《歸藏》初經、黃帝先天八卦,兼論《連山》初經、神農先天八卦,帛書六十四卦;第五章講述後天八卦;第六章強調後天八卦為三易所共用,結尾標誌符,呼應第三章《周易》初經。

640-342

《說卦傳》三至六章,濃縮了從伏羲創立八卦,而後神農、黃帝、堯舜禹先後繼承和發展的三千五百多年的易卦演化史。

根據干寶的觀點,《說卦傳》第三章為伏羲小成先天易,第四章為《歸藏》黃帝大成後天易,第五章為《連山》神農中成中天易。楊慎認為,北宋邵雍易學的先天、後天八卦源於干寶注。

通行本《周易》經傳,在六十四卦經傳之後,是《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繫辭傳》講繫辭宗旨,《說卦傳》講卦序初經與三易卦象,其中只有第三章講《周易》初經,第四章講《歸藏》初經,並沒有《連山》初經。故《說卦傳》之後,接着的是《說卦傳》第三章《周易》初經對應的《序卦傳》、第四章《歸藏》初經對應的《雜卦傳》。而1972年考古出土的馬王堆帛書《易傳》恰好彌補上《連山》初經與《連山》卦序。

《周易正義》曰:

《序卦》者,文王既繇六十四卦,分為上下二篇。其先後之次,其理不見,故孔子就上下二《經》,各序其相次之義,故謂之《序卦》焉。其周氏就《序卦》以六門往攝,第一天道門,第二人事門,第三相因門,第四相反門,第五相須門,第六相病門。如《乾》之次《坤》、《泰》之次《否》等,是天道運數門也。如《訟》必有《師》,《師》必有《比》等,是人事門也。如因《小畜》生《履》,因《履》故通等,是相因門也。如《遁》極反《壯》,動竟歸止等,是相反門也。如《大有》須《謙》,《蒙》稚待養等,是相須也。如《賁》盡致《剝》,進極致傷等,是相病門也。韓康伯云:“《序卦》之所明,非《易》之縕也。蓋因卦之次,託象以明義。”不取深縕之義,故云“非《易》之縕”,故以取其人理也。今驗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變。覆者,表裡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之類是也。變者,反覆唯成一卦,則變以對之,《乾》《坤》《坎》《離》《大過》《頤》《中孚》《小過》之類是也。且聖人本定先後,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則不應非覆即變,然則康伯所云“因卦之次,託象以明義”,蓋不虛矣。故不用周氏之義。

覆卦,翻轉謂之覆,一卦六爻翻轉而成另一卦。如屯之覆為蒙,需之覆為訟,師之覆為比。六十四卦,除乾坤坎離等八卦,餘五十六卦皆有覆卦也。來知德謂之綜卦。

變卦,六爻全變,陰陽相對。如乾對坤,坎對離,屯對鼎,蒙對革,頤對大過,中孚對小過之類。虞翻謂之旁通,來知德謂之錯卦。(錯卦不是相錯卦)

《說卦傳》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把它畫成圖就是先天八卦圖。這是《周易》卦序的總綱領,“八卦相錯”即八卦與八卦的相錯,分為八個純卦與八個相錯卦。八純卦是: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即乾、坤、艮、兌、震、巽、坎、離。八個相錯卦是:天地否、地天泰、山澤損、澤山咸、雷風恆、風雷益、水火既濟、火水未濟。八純卦的六爻皆敵應,相錯卦的六爻皆相應。

《周易》卦序的節點應該有乾、坤、艮、兌、震、巽、坎、離八經卦組成的八重卦(八純卦),和天地否、地天泰、山澤損、澤山咸、雷風恆、風雷益、水火既濟、火水未濟(八相錯卦)。按“非覆即變”原則,乾坤為一對,泰否為一對,坎離為一對,既濟未濟為一對,咸恆為一對,損益為一對,震艮為一對,巽兌為一對,一共16個主卦。

《周易》卦序上經始於乾、坤,終於坎、離;下經始於咸、恆,終於既濟、未濟。乾、坤為“天地定位”;咸卦下艮上兌,為“山澤通氣”、恆卦下巽上震,為“雷風相薄”;上經終坎、離、下經終既濟、未濟,為“水火不相射”。符合《說卦傳》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的體例。

《易緯·乾鑿度》曰:

孔子曰:陽三陰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為上下,象陰陽也。夫陽道純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陽也。陰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陰也。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為上篇始者,尊之也。離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所以終始萬物,故以坎、離為終。咸、恆者,男女之始,夫婦之道也。人道之興,必由夫婦,所以奉承祖宗,為天地主也,故為下篇始者,貴之也。既濟、未濟為最終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陰陽用事,長養萬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陰陽不用事,止萬物之長也。上經象陽,故以乾為首,坤為次,先泰而後否。損者,陰用事,澤損山而萬物損也,下損以事其上。益者,陽用事,而雷風益萬物也,上自損以益下。下經以法陰,故以咸為始,恆為次,先損而後益。各順其類也。

《周易》上經以純卦為主,首先以乾、坤二純卦統八卦,其次以泰、否二相錯卦統十六卦,最後以坎、離二純卦為上經之終;下經以相錯卦為主,首先以咸、恆二相錯卦統八卦,其次以損、益二相錯卦統八卦,然後以震、艮二純卦統四卦,以巽、兌二純卦統四卦,最後以既濟、未濟二相錯卦為下經之終。

來知德《周易集注·上下經篇義》論《周易》卦序:

上經首乾坤者,陰陽之定位,萬物之男女也,易之數也,對待不移者也。

自乾坤歷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十卦,陰陽各三十畫,則六十矣。陽極於六(九),陰極於六,至此乾坤變矣。故坤綜乾而為泰,乾綜坤而為否。否泰者,乾坤上下相綜之卦也。乾坤既迭相否泰,則其間萬物吉凶消長、進退存亡不可悉紀。自同人以下至大畜,無非否泰之相推,無否無泰,非易矣。水火者,乾坤所有之物,皆天道也,體也。無水火則乾坤為死物,故必山澤通氣,雷風相薄,而後乾坤之水火可交。頤大過者,山澤雷風之卦也。頤有離象,大過有坎象,故上經首乾坤,必乾坤歷否泰至頤大過,而後終之以坎離。

下經首咸恆者,陰陽之交感,一物之乾坤也,易之氣也,流行不已者也。

自咸恆歷遯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十卦,陰陽各三十畫,則六十矣。陽極於六(九),陰極於六,至此男女變矣。故咸之男女綜而為損,恆之男女綜而為益。損益者,男女上下相綜之卦也。男女既迭相損益,則其間萬事吉凶消長、進退存亡不可悉紀。自夬以下至節無非損益之相推,無損無益,非易矣。既濟未濟者,男女所交之事,皆人道也,用也。無既濟未濟,則男女為死物,故必山澤通氣,雷風相薄,而後男女之水火相交。中孚小過者,山澤雷風之卦也。中孚有離象,小過有坎象,故下經首咸恆,必咸恆歷損益至中孚小過,而後終之以既濟未濟。

要之,天道之體,雖以否泰為主,而未必無人道。人道之用,雖以損益為主,而未必無天道。上、下經之篇義蘊蓄,其妙至此。

若以卦爻言之,上經陽爻八十六,陰爻九十四,陰多於陽者凡八;下經陽爻一百有六,陰爻九十有八,陽多於陰者亦八。上經陰多於陽,下經陽多於陰,皆同八焉。是卦爻之陰陽均平也。

若以綜卦兩卦作一卦論之,上經十八卦成三十卦,陽爻五十二,陰爻五十六,陰多於陽者凡四。下經十八卦成三十四卦,陽爻五十六,陰爻五十二,陽多於陰者亦四。上經陰多於陽,下經陽多於陰,皆同四焉,是綜卦之陰陽均平也。上下經之篇義,卦爻其精至此。孔子贊其至精、至變、至神,厥有由矣。

可見《周易》卦序正是以《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為總綱領。

2.“非覆即變”定《周易》卦序三十六宮

《周易》卦序是依據若干個法則排列主卦和節點,最後編織起來,形成《周易》卦序。《周易》卦序同時包括了許多排列法則,這些法則形成多層次的、交叉重疊的卦位脈絡。

根據先天八卦圖得出《周易》卦序16主卦節點如下圖:

640-344
《周易》卦序三十六宮

此圖又稱“《周易》序卦圖”,是宋代易學家研究《周易》卦序得出的。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到孔穎達所說的“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變”的基本排列規律。“非覆即變”實為《說卦傳》第三章“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的具體體現,覆卦與變卦是本卦逆反的兩種主要形式。

邵雍在孔穎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非覆即變”的思想,指出:“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也。”又說:“大成之卦(即重卦),正者八,變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也。”其後,張行成在闡衍《皇極經世》一書時肯定了這一思想,並說:“《周易》上經三十,下經三十四,反覆視之各十八卦,此三十六卦成六十四卦之理。”朱熹也直接繼承邵雍的思想,指出:六十四卦“以正對卦合反對卦觀之,總而為三十六卦。其在上經……則十八也;其在下經……亦十八也。”

邵雍所謂“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是指四對錯卦和二十八對綜卦。這不是人為的,這是六十四卦天然的規律。這裡邊包含了八卦節律和二十八星宿節律。

崔述《易卦圖說》有《乾坤共統八卦》、《泰否共統十有六卦》、《咸恆損益分統十有六卦》、《震艮巽兌分統八卦》圖,圖說則論卦序之由:“故上經以乾坤、泰否為綱,而統二十四卦,下經以此咸恆、損益、震艮、巽兌為綱,亦統二十四卦,而以坎離、既濟未濟終之。

……上經以純卦為主,故首乾坤,而後以泰否之後卦繼之,其末也仍以純卦終焉。下經以交卦(註:即“相錯卦”)為主,故首咸恆、損益,而後以震艮、巽兌之卦繼之,其末也仍以交卦終焉。純卦統八卦,故乾坤之後繼以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交卦統十六卦,故泰否之後繼以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也。咸恆、損益以四卦乃當泰否之兩卦,故泰否其統十六卦,咸恆、損益則分統十六卦,故咸恆之後繼以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之後繼以夬姤萃升、困井、革鼎也。震艮、巽兌四卦乃當乾坤之兩卦,故乾坤其統八卦,震艮、巽兌則分統八卦,故震艮之後繼以漸歸妹、豐旅,巽兌之後繼以渙節、中孚小過也。”

《周易》上經三十,下經三十四,似乎不對等,然而從“《周易》序卦圖”看,上經十八宮,下經十八宮,一共三十六宮。這是太陽曆的十八、三十六節律。太陽曆一年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每隔十八天一個節氣,一年共有二十個節氣(這一點已被公元前2100年前後陶寺觀象台遺址所證實)。《周易》大衍之法的“十有八變而成卦”,這是效法了太陽曆每隔十八天一節氣的數學節律。

《周易·繫辭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北宋易學大家陳摶在《河洛理數·大易數妙義》中解釋說:“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數,乃天地四時節氣也。”陳摶論定《繫辭傳》、河圖中的十個數即是十個節氣,應是可信的。太陽曆以十天干紀年紀月,《爾雅·釋天》記載歲陽、月陽與十干對應,就是古太陽曆的遺存:

大歲在甲曰閼逢[yān féng],在乙曰旃蒙[zhān méng],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 qiáng yǔ ],在戊曰著雍 [ zhù yōng ],在己曰屠維 [ tú wéi ],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 xuán yì ],在癸曰昭陽。——歲陽。

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厲,在己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月陽。

《周易·繫辭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是上古的太陽曆五行曆法和九野九宮地理之書,《三易》的創始就是建立在河圖、洛書基礎上的。

640-345

剝復、夬姤把三十六宮三等分,形成天人地三極,每宮12位為一年十二個月,《周易》六十四卦的周期是三年(余解讀《周易》一般半月一卦,恰與卦序周期符合)。

邵康節《觀物吟》:

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賦予不為貧。

須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

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

天根月窟常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六十四卦錯綜圖一共有三十六宮,天根復卦與月窟姤卦正好把三十六宮分割成三大塊。112為一組象天,1324為一組象人,2536為一組象地。復卦,乾天之一陽位於初爻故曰天根,姤卦,坤地之一陰位於初爻故曰月窟。第一組始於乾坤,第二組始於剝復,剝有剝離義,復有起始義,第三組始於夬姤。《周易》序卦的作者(文王)用剝復、姤夬把36宮分成三等分,乾坤統領12宮,剝復統領12宮,姤夬統領12宮。12是一年的月數,也是黃道12宮之數。這種三等分顯然是刻意做的,因為剝,剝離,夬,決裂,二者都有分割的意思。復,回復,姤,相遇,二者都有回歸的意思,剝復、姤夬顯然有節點周期的意思。

文王以剝復、夬姤把三十六一分為三,體現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也即是八經卦的三爻。另外剝復互體都是坤卦,夬姤互體都是乾卦,文王把剝復置於上經,夬姤置於下經也是大有用意的,上坤下乾正是泰卦。邵康節《觀物吟》“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賦予不為貧”,洪鈞,也稱“鴻鈞”,古代對混沌大道的別稱。“易以道陰陽”,鈞,還有陰陽均分的意義,“耳目”即離坎二卦,離為目,坎為耳,坎離二卦正是上經與下經的節點。《觀物吟》闡述了《周易》序卦的三分與兩分節點,正如《說卦傳》雲“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兼三才而兩之”,“參天兩地”有把天地之數叄分和兩分的意思,參即叄。

3.變卦、交卦、肖卦縱橫連宮

覆卦即綜卦,變卦即錯卦。《說卦傳》第三章說“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覆卦、變卦、交卦都是本卦逆反的主要形式。肖卦則是“知來者逆”與“原始反終”的體現。故上經終於坎離,之前是頤大過,頤肖離,大過肖坎;下經終於既濟未濟,之前是中孚小過,中孚肖離,小過肖坎。

“非覆即變”定同宮,宮間變卦定比鄰,變卦交卦肖卦定上下。

交卦說,大概始於杭辛齋《周易杭氏學》。本卦內外易位,謂之交卦。如山水蒙卦與水山蹇卦,水雷屯卦與雷水解卦之類。

肖卦說,大概始於項安世《周易玩辭》:

《坎》《離》者,《乾》《坤》之用也。故上經終於《坎》《離》,下經終於既未濟。《頤》《中孚》肖離,大小過肖坎。故上經以《頤》《大過》附《坎》《離》,下經以《中孚》《小過》附既未濟。

《周易》卦序,覆卦是第一原則,變卦是第二原則,然後就是交卦、肖卦原則。

136宮之間變卦呼應

天地水火經卦的重卦用變卦,不用交卦,因為其交卦與覆卦同。如水天需,變卦是火地晉,交卦是天水訟,覆卦也是天水訟

640-346

上經:

1宮乾卦,變卦是第2宮坤卦。第1宮與第2宮橫向呼應比鄰。

3宮水雷屯、山水蒙,變卦是第28宮革鼎。第3宮與第28宮上下呼應。

4宮水天需、天水訟,變卦是第21宮火地晉、地火明夷。第4宮與第21宮上下呼應縱比。第4宮是乾坤之後第二宮,第21宮是咸恆之後第二宮。乾坤為天之陰陽,咸恆為人之陰陽。

5宮地水師、水地比,變卦是第8宮天火同人、火天大有。第5宮與第8宮橫向隔兩宮呼應。

6宮風天小畜、天澤履,變卦是第9宮雷地豫、地山謙。第6宮與第9宮橫向隔兩宮呼應。

7宮地天泰、天地否,覆卦變卦交卦自同。所以第5宮、第6宮以第7宮為界與第8宮、第9宮橫向呼應。

10宮澤雷隨、山風蠱,變卦自同。

11宮地澤臨、風地觀,變卦是第20宮天山遯、雷天大壯,第11宮與第20宮上下呼應。

12宮火雷噬嗑、山火賁,變卦是第27宮井困。第12宮與第27宮上下呼應。

13宮山地剝、地雷復,變卦是第25宮澤天夬、天風姤。第13宮與第25宮上下呼應。

14宮天雷無妄、山天大畜,變卦是第26宮地風升、澤地萃。第14宮與第26宮上下呼應。

15宮山雷頤,變卦是第16宮澤風大過。第15宮與第16宮橫向呼應比鄰。

17宮坎卦,變卦是第18宮離卦。第17宮與第18宮橫向呼應比鄰。

下經:

19宮澤山咸、雷風恆,變卦是第24宮山澤損、風雷益。第19宮與第24宮橫向呼應。

22宮風火家人、火澤睽,變卦是第23宮雷水解、水山蹇。第22宮與第23宮前後呼應橫向比鄰。

29宮震艮,變卦是第32宮巽兌。第29宮與第32宮橫向呼應相鄰。

30宮風山漸、雷澤歸妹,變卦自同。

31宮雷火豐、火山旅,變卦是第33宮風水渙、水澤節。第31宮與第33宮橫向隔一宮呼應。

34宮風澤中孚,變卦是第35宮雷山小過,第34宮與第35宮前後橫向呼應比鄰。

36宮既濟未濟,變卦自同。

小結:

通過36宮之間變卦呼應,主要實現了20個宮之間的橫向呼應,其次實現了6個宮的上下縱比呼應。上經實現了十個宮的橫向相鄰呼應,分別是1-2宮,5-8宮,6-9宮,15-16宮,17-18宮;下經實現了十個宮的橫向相鄰呼應,分別是19-24宮,22-23宮,29-32宮,31-33宮,34-35宮。

上經第12宮至第14宮與下經第26宮至第28宮,上下呼應縱比。而上經四宮第11宮至第14宮,與下經四宮第25宮至28宮,這兩個區域是損益區,下文的乾坤合策會完全凸顯出損益區。

236宮之間交卦呼應

640-347

上經:

3宮水雷屯、山水蒙,交卦是第23宮雷水解、水山蹇。於是第3宮與第23宮上下相呼應縱比。

4宮水天需、天水訟,天地水火經卦的重卦覆卦自同,用變卦,不用交卦。

5宮地水師、水地比,用變卦,不用交卦。

6宮風天小畜、天澤履,交卦是第25宮天風姤、澤天夬。第6宮與第25宮上下呼應縱比。

7宮泰否,覆卦變卦自同,不用交卦。(第24宮損益二卦是由第7宮泰否“損益”而來,第7宮與下經第24宮相呼應縱比)

8宮同人、大有,覆卦自同,用變卦,不用交卦。

9宮地山謙、雷地豫,交卦是第13宮山地剝、地雷復。第9宮與第13宮橫向隔三宮呼應,忽略。

10宮澤雷隨、山風蠱,交卦是第30宮雷澤歸妹、風山漸。第10宮與第30宮上下呼應縱比。

11宮地澤臨、風地觀,交卦是第26宮澤地萃、地風升。第11宮與第26宮上下呼應縱比。

12宮火雷噬嗑、山火賁,交卦是第31宮雷火豐、火山旅。第12宮與第31宮上下呼應縱比。

14宮天雷無妄、山天大畜,交卦是第20宮雷天大壯、天山遯。第14宮與第20宮上下呼應,忽略。

15宮山雷頤,交卦是第35宮雷山小過。第15宮與第35宮上下呼應縱比。

16宮澤風大過,交卦是第34宮風澤中孚。第16宮與第34宮上下呼應縱比。

17宮坎,第18宮離,兩宮重卦為第36宮。上下呼應縱比。

下經:

19宮澤山咸、雷風恆,交卦同變卦,不用交卦。

21宮晉明夷,覆卦自同,用變卦,不用交卦。

22宮風火家人、火澤睽,交卦是第28宮火風鼎、澤火革。第22宮與第28宮橫向呼應,隔五宮,忽略。

24宮山澤損、風雷益,交卦同變卦。

27宮澤水困、水風井,交卦是第33宮水澤節、風水渙。第27宮與第33宮橫向呼應,隔五宮,忽略。

29宮震艮,第32宮巽兌,第36宮既濟未濟,都不用交卦。

小結:

36宮之間交卦呼應,主要實現了上經七宮與下經七宮的上下呼應縱比。

(3)36宮之間肖卦呼應

640-348

15宮頤,第16宮大過,頤肖第18宮離,大過肖第17宮坎;下經終於既濟未濟,之前是第34宮中孚、第35宮小過,中孚肖第18宮離,小過肖第17宮坎。

11宮臨觀,肖第29宮震艮,第11宮與第29宮上下呼應縱比。遯大壯的肖卦也是第29宮艮震。

36宮之間肖卦呼應,主要實現了八個宮之間的上下呼應縱比。

4.三十六宮前後陰陽平衡與乾坤合策

《繫辭上傳》第九章: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李守力按:

《周易》在《連山》《歸藏》七八占彖的基礎上增加了九六占變,所以有四種策數:少陽七的策數二十八,少陰八的策數三十二,老陽九的策數三十六,老陰六的策數二十四。《周易》策數計算都按老陽九老陰六,所以爻題用九六。乾卦六個陽爻,6×36=216,故“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卦六個陰爻,6×24=144,故“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周易》上下經兩篇64384爻,有192爻是陽爻九,192爻是陰爻六,192×36+192×24=11520,故“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繫辭傳》:“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

《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商周甲骨文刻辭、青銅器銘文多次出現“十三月”,這表明存在一個陰曆體系且是年末置閏。商周時期的曆法已經是陰陽合曆體系了。而60甲子在甲骨文中出現頻率最多。

《周易》384爻即陰曆閏年天數,384÷13=29.53846,則平年天數29.53846×12=354.46152,取整數354天。

回歸年366與陰曆平年354的平均值是(366+354)÷2=360天,這就是“當期之日”,60甲子的發明應該與此有關。

《周禮·春官宗伯·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鄭玄在《易贊》及《易論》中說:“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這就是說三《易》都是64384爻。按《繫辭傳》記載,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已使用重卦制器尚象,可見《連山》易之前的兩千年內已有陰陽合曆。上古最發達的科學技術是天文曆法,三《易》是上古天文曆法的結晶。

陽爻為九,策數為四九三十六(四時乘以陽九),陰爻為六,策數為四六二十四。乾坤策數總和是三百六十策,合乎當期之日三百六十天。《周易參同契》開宗明義即言:“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周易》序卦圖三十六組錯綜卦相鄰總和也大都是三百六十策(宋朱元升畫過《周易》序卦三百六十策圖)。

640-349

640-350

根據前後宮陰陽平衡,上經18宮合併為10宮,下經合併為12宮。前後宮的陰陽合策平衡,象徵事物發展的時間歷程的平衡關係。其中第1112宮合五陽七陰,348策;第1314宮同。下經第2526宮七陽五陰,372策;第3233宮同。第11-14宮屬於上經損益區,第2526宮屬於下經損益區。損益區上下合策360,上下的陰陽平衡,象徵事物發展的空間平衡關係,同時也象徵著過去的失衡不一定很快接着完成平衡,而是在未來某一個時間才能完成平衡。所以歷史存在短期的因果關係,也存在長期的因果關係。

王充《論衡·卷二十八·正說篇》:

夫聖王起,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王,《河圖》從河水中出,《易》卦是也。禹之時,得《洛書》,書從洛水中出,《洪範》九章是也。故伏羲以卦治天下,禹案《洪範》以治洪水。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歸藏〕氏之王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圖,周人曰《周易》。其經卦皆六十四,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究六爻。

“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究六爻”,不是說《周易》卦爻辭,而是指根據《彖》十八章推究、裁斷六爻的象數規律。《繫辭上傳》說“彖者,言乎象者也。”又說“彖者材也。”故《彖》十八章實為《易象》。

根據三十六宮前後陰陽平衡與乾坤合策,36宮恰好分成十八章。

上經:

第一章乾坤主卦互為錯卦;

第二章、第七章與下經的第二章、第四章是損益置閏區;

第三章師比的錯卦是同人大有,小畜履的錯綜卦是謙豫,同人大有、謙豫是第五章,所以第三章與第五章錯綜,中間第四章泰否是主卦;

第六章隨蠱自身互為錯綜卦;

第八章頤大過互為錯卦;

第九章坎離主卦互為錯卦。

下經:

第一章咸恆與損益主卦互為錯卦;

第三章家人睽與蹇解之間是錯綜關係;

第五章震艮與巽兌主卦互為錯卦;

第六章的漸歸妹自身互為錯綜卦,豐旅的錯卦是渙節,渙節是第七章,第六章、第七章互為錯卦,中間是主卦巽兌;

第八章中孚小過互為錯卦;

第九章既濟未濟主卦互為錯綜卦。

 

5.三十六宮按“當位”法則奇偶位次分布

《繫辭傳》雲“陽卦多陰,陰卦多陽。”故以陽少陰多卦為類陽卦,陰少陽多卦為類陰卦。一陽五陰卦、二陽四陰卦為類陽卦,一陰五陽卦、二陰四陽卦為類陰卦。《周易》卦序的宮序位的奇偶性與六爻之卦的類陰類陽性質一致,這就是“當位說”。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第13579宮為陽宮,第246810宮為陰宮。類陽卦多居於陽宮,類陰卦多居於陰宮。三陰三陽卦或居陽宮,或居陰宮。(詳見李尚信《卦序與解卦理路》)

640-351

如《上經》,乾為類陽卦,居第1宮;坤為類陰卦,居第2宮;屯蒙為二陽四陰,類陽卦,居第3宮;需訟為二陰四陽,類陰卦,居第4宮;師比為一陽五陰,類陽卦,居第5宮;小畜旅,一陰五陽,類陰卦,居第6宮;泰否三陰三陽,屬中性,奇數位、偶數位皆可,居第7宮;同人大有,一陰五陽,類陰卦,居第8宮;謙豫,一陽五陰,類陽卦,居第9宮;隨蠱,三陰三陽,奇偶皆可,居第10宮;臨觀,二陽四陰,類陽卦,居第11宮;噬嗑賁,三陰三陽,奇偶皆可,居第12宮;剝復,一陽五陰,類陽卦,居第13宮;無妄大畜,二陰四陽,類陰卦,居第14宮;頤卦二陽四陰,類陽卦,居第15宮;大過,二陰四陽,類陰卦,居第16宮;坎卦二陽四陰,類陽卦,居第17宮;離卦二陰四陽,類陰卦,居第18宮。

《下經》仿此。唯有夬姤與萃升兩卦違反“當位”法則。夬姤為一陰五陽,類陰卦,理應居偶數宮序,但實際位於第25宮;萃升為二陽四陰,類陽卦,理應居奇數宮序,實際位於第26宮。

夬姤萃升位於下經損益區,而剝復夬姤把36宮三等分,所以夬姤與萃升違反“當位”法則,目的是服從上下經的三才損益交感。

以上說的是三十六宮按“當位”法則奇偶位次分布。凡同一宮內的一對覆卦前後排序的原則是什麼呢?以下按覆卦首卦貞卦(內卦)“當位”法則分析。

上經覆卦之宮:

3宮為陽宮,首卦屯卦貞震,當位。第4宮為陰宮,首卦需卦貞乾,不當位。

5宮為陽宮,首卦師卦貞坎,當位。第6宮為陰宮,首卦小畜貞乾,不當位。

7宮為陽宮,首卦泰卦貞乾,當位。第8宮為陰宮,首卦同人貞離,當位。

9宮為陽宮,首卦謙卦貞艮,當位。第10宮為陰宮,首卦隨卦貞震,不當位。

11宮為陽宮,首卦臨卦貞兌,不當位。第12宮陰宮,首卦噬嗑貞震,不當位。

13宮為陽宮,首卦剝卦貞坤,不當位。第14宮陰宮,首卦無妄貞震,不當位。

上經覆卦之宮有12宮,首卦貞陽卦有9宮,首卦貞陰卦有3宮。上經法天,天主陽,故貞陽卦是貞陰卦的3倍。

12宮,首卦貞卦不當位有7宮,當位有5宮,兩者相當。

下經覆卦之宮:

19宮首卦咸卦貞艮,當位。第20宮首卦遯卦貞艮,不當位。

21宮首卦晉卦貞坤,不當位。第22宮首卦家人貞離,當位。

23宮首卦蹇卦貞艮,當位。第24宮首卦損卦貞兌,當位。

25宮首卦夬卦貞乾,當位。第26宮首卦萃卦貞坤,當位。

27宮首卦困卦貞坎,當位。第28宮首卦革卦貞離,當位。

29宮首卦震卦貞震,當位。第30宮首卦漸卦貞艮,不當位。

31宮首卦豐卦貞離,不當位。第32宮首卦巽卦貞巽,當位。

33宮首卦渙卦貞坎,當位。第36宮首卦既濟卦貞離,當位。

下經覆卦之宮有16宮,首卦貞卦當位有12宮,不當位有4宮。下經法地,地主位,故當位是不當位的3倍。

16宮,首卦貞陰卦有8宮,貞陽卦有8宮,陰陽平衡。

6.《繫辭傳》“三陳九卦”與《周易》卦序

《繫辭下傳》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辯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辯義;《巽》以行權。

《繫辭傳》按河圖結構設計,《繫辭上傳》第八章七則爻辭位於河圖北方,《繫辭上傳》第九章大衍之數位於河圖中央,《繫辭下傳》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卦”位於河圖西方,《繫辭下傳》第五章十一條爻辭位於河圖東方,《繫辭下傳》第七章“三陳九卦”位於河圖南方。(詳見《周易詮釋》第4-17節 發現《繫辭傳》的河洛結構)七則爻辭、十三卦、十一條爻辭,它們都沒有按《周易》卦序排列。唯獨“三陳九卦”是按《周易》卦序排列的。九卦實為七宮,上經有履、謙、復三宮,下經有恆、損益、困井、巽四宮。《繫辭下傳》第七章與《繫辭下傳》第十一章以“《易》之興也”相呼應,皆指向中古的文王。“三陳九卦”是文王作《易》、序六十四卦的一個重要提綱。

640-352

《周易折中》評九卦曰:“先儒以其卦推配上下經,皆相對,蓋乾與咸、恆對,履與損、益對,謙與困、井對,復與巽、兌對,每以下篇兩卦對上篇一卦,凡十二卦而二篇之數適齊矣。然十二卦之中,又止取九卦者,乾、咸其始也,兌其終也,略其終始而取其中間之卦,以著陰陽消息盛衰之漸,故止於九。”(詳見《周易詮釋》第4-13節:《繫辭下傳》第七章、第十一章解讀———發現《繫辭傳》“三陳九卦”的象數奧妙)

640-353

文王的“三陳九卦”至少蘊含《周易》卦序結構的以下幾個特徵:

1.六十四卦組成三十六宮。在三十六宮中,乾與恆連縱,履與損益連縱,謙豫困井連縱,復與巽接近連縱。

2.分上下經:“《恆》以一德”,太極生兩儀。下經始於咸恆。

3.上經18宮中分:謙,兼也。自乾至謙豫9宮,余9宮。

4.下經18宮中分:“《困》,德之辯也”,“《井》以辯義”,凡言“辨(辯)”者皆有區分劃分之義。自咸恆至困井9宮,余9宮。

5.三十六宮三分:“《復》小而辨於物”,剝復至損益12宮,之前乾坤12宮,之後夬姤12宮。

《周易》64卦,1664的四分之一。豫卦是《周易》第16卦,是64卦的四分之一,故《彖傳》曰“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恆卦是《周易》第32卦,是64卦的二分之一,故《彖傳》曰“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井卦是第48卦,第49卦革卦是《周易》最後16卦的開始,故《彖傳》曰“天地革而四時成”,《大象傳》曰“君子以治歷明時”。

《彖傳》始於文王周公,孔子繼承而整理之。豫卦、恆卦、革卦把64卦四等分,這三個卦的《彖傳》都提到“天地日月”、“四時”,就是先天八卦四正、四象,這是河圖的基本特徵。

【文獻參考】

1.王肇宗.周易圖.道光九年光華齋刻本1829.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

2.崔述.《崔東壁遺書·易卦圖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沈有鼎.《周易卦序分析》(原載《哲學評論》第7卷第1期,19369月)

4.沈有鼎.《周易序卦骨構大意》(原載《北京晨報》“思辨”專刊第36期,193656日第11版)

5.李尚信.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基本骨架(《周易研究》1999年第4期)

6.李尚信.《卦序與解卦理路》(巴蜀書社20088月)

7.陳久金、楊怡.《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商務印書館出版199811月)

8.張聞玉.《古代天文曆法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1-1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起名等。

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長手頭有大量易學、玄學、心理學、神秘學方面的電子書,有需要者可聯繫索取(適度收取資料整理費)

贊(1)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易經基礎】輕鬆學《易經》:《序卦傳》——《周易》卦序結構分析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