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9.3子罕篇——麻冕,禮也

論語信述》9.3子罕篇——麻冕,禮也

【原文】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白話】

孔子說:「用麻作的冕,是符合禮的;現在戴絲作的冕,節省了人力,我順從大家。臣拜君先在堂下而後升堂再拜,是符合禮的;現在升堂才拜,很驕慢。雖然有違於眾,我還是先在堂下拜。」

【釋詞】

麻冕:緇布冠也。古制績麻為冕,其工細,製作極費工夫,不節省人力,故貴。朱子:「以三十升布為之,升八十縷,則其經二千四百縷矣。細密難成,不如用絲之省約。」

《正義》:「麻者,枲麻,織其皮以為布,而冕用之,故曰『麻冕』。《白虎通》:『此三代宗廟之冠也。冕所以用麻為之者,女工之始,視不忘本也。』蓋以木為幹,而用布衣之,上玄下朱,取天地之色。」

純:絲也。

儉:節儉、省約。用絲雖不合禮,以其儉易,故孔子從之也。孔安國:「絲易成,故從儉。」

拜下:臣先在堂下稽首拜君,然後升堂再拜。閻若璩:「古者,臣與君行禮,再拜稽首於堂下,君辭之,然後升堂,復再拜稽首,故曰『升成拜』。」

泰:驕慢。錢穆:「後漸驕泰,即在堂上拜,不先拜於堂下。」李炳南:「當時為人臣者的驕泰作風孔子決不同流。」

從下:從於堂下拜之禮。《註疏》:「孔子以其驕泰則不孫,故違眾而從下拜之禮也。下拜,禮之恭故也。」

【先賢精義】

程子曰:君子處世,事之無害於義者,從俗可也害於義,則不可從也

論語註疏》曰:此章記孔子從恭儉

蔡節曰:麻冕,固也,今用絲則矣;聖人所以從眾者,取其儉也。拜下,亦也,今拜上則矣;聖人所以違眾者,惡其泰也。眾人之所為,聖人或從之或違之,亦曰酌夫禮之輕重而已矣。

張栻曰:聖人於斯世豈有意於從違哉?皆道之所在焉耳。於其儉,則不嫌於從俗;於其泰,則不避於違眾。聖人之意,蓋可見矣。

錢穆曰:本章見禮俗隨世而變,有可從,有不可從。孔子好古敏求,重在求其義,非一意遵古違今。此雖舉其一端,然教儉戒驕,其意深微矣。

伊藤仁齋曰:此章門人記之,以明聖人處事之權衡也。蓋麻冕從眾而違禮也,拜下違眾而從禮。其一從一違,皆道之所在,而聖人之行,變化無方,不拘一偏如此,學者所宜潛心也。

劉宗周曰:禮之大者,在綱常名教;其小者,在制度文為。子曰:三代之禮相因,而所損益可知也。夫損益之禮與時宜之,周衰文勝而靡矣,救文之弊莫若忠,故儉可從也。綱常之禮,萬古不易,失則僭,僭則亂,漸不可長,故拜上不可從也。聖人於時俗從違之際,而所以教天下萬世者至矣。

陳祥道曰:先王制禮之設,為泰不為儉,為泰不為恭。用可以儉,雖禮有所不行;行在乎恭,雖從有所不從。故眾儉則從儉,眾泰則從禮從眾者,義也;從禮者,理也義者,禮之權;理者,禮之經。知禮之,則考之先王而不謬;知禮之,則推於當世而可行。三代之所以因革損益者,亦不過如此而已矣

劉宗周曰:人心之變侈則必泰,其病受之風俗而世道隨之(按:至為發人深思。夫子之論八佾、論三家以雍徹,其意在此乎?)。春秋之時,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其病皆從奢侈中來。故奢則不孫,聖人就禮之變處指點人心,善反之機先從奢處救得,一半卻從不孫處橫絕末流,此聖人挽回春秋氣化大作用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癸巳論語解》《論語講要》《論語新解》《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學案》《論語古義》《論語正義》《白虎通》《四書釋地又續》。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日擇吉、手機車牌號吉凶等。

微信諮詢:guizhen3159

電報(TG)諮詢點這裡:https://t.me/guizhen3159

Line諮詢點這裡:https://line.me/ti/p/jgYqFHMcNb

WhatsApp諮詢點這裡:https://wa.me/447546000237


QQ交流群:992663630

電報六爻八字風水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2413

電報周易資料分享頻道:https://t.me/mingtianji4268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9.3子罕篇——麻冕,禮也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