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信述》8.6泰伯篇——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說:「可以把六尺孤兒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政令委託給他,面臨安危存亡的大關節也不能改變他的操守。這就是君子了吧?這真就是君子啊。」
托六尺之孤:六尺,指十五歲以下的孩子。錢穆:「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託付。藍田呂氏:「孤,幼主也。」託孤,指受先君之命輔佐幼主治理國家。
李炳南:「父死以後,子稱孤子。十五歲以下,統稱六尺之孤。君主在命終之際,顧念其子孤幼,乃委託可靠之人輔佐,名為託孤。」
寄百里之命:這是攝國政、代君行政令。百里,古之大國。藍田呂氏:「百里,諸侯國也。」李炳南:「寄也是托的意思。封建時代,諸侯受封的國土,約為一百方里。命是國家政令。託孤必然同時寄命,即將國家大事一併拜託此人幫助幼君治理。」
臨大節而不可奪:大節,國家安危、社稷存亡、個人死生之大關節處。奪,強迫改變。
錢穆:「受人之託,守人之寄,一心以之,不可搖奪也。」
《正義》:「大節,猶大事,故注以國家社稷言之,明此大節所關,在宗社安危存亡也。能安國家社稷,則不得以利害移、威武屈,故知不可傾奪。」朱子:「有才無節,固不足恃。」
君子:德才兼全之人。程子:「君子者,才德出眾之名。」蕅益大師:「有才有德,故是君子。」
與:同「歟」。《義疏》:「再言『君子』,美之深也。」
《論語註疏》曰:此章論君子德行也。
朱子曰:其才可以輔幼君、攝國政,其節至於死生之際而不可奪,可謂君子矣。
李炳南曰:承受託孤與寄命之人,一旦面臨國家存亡的大關節時,不為一切利害改變其意志,而能全始全終。這裡所稱的「君子人」,乃具有優越的辦事能力,與高尚的品德。後世蜀漢諸葛亮可以當之無愧。
伊藤仁齋曰:此言當大任、治大眾,非忠信而有才者不能。
袁黃曰:輔長君不難,託孤為難;執國政不難,攝政為難;託孤寄命不難,臨大節而不負其寄託之重最為難。此非才節所能辨也,唯有德者能之,故斷其為君子也。
程子曰:節操如是,可謂君子矣。
張栻曰:可以託孤,可以寄命,與夫臨大節而不可奪,非剛毅篤實者,其能之乎?
張居正曰:受託孤之責者,不但保衛其國家,又必養成其令德。受寄命之任者,不但安定其社稷,又必撫輯其民人。
陳祥道曰:可以托六尺之孤,仁也;可以寄百里之命,義也;臨大節而不可奪,忠也。苟非君子孰能與此?
《朱子語類》曰:才節兼全,方謂之君子。無其才而徒有其節,雖死何益!如受託孤之責,己雖無欺之之心,卻被人欺;受百里之寄,己雖無竊之之心,卻被人竊:亦是己不能受人之託、受人之寄矣。孔子曰:「君子不器。」既曰君子,須事事理會得方可。
劉宗周曰:託孤寄命,不是等閑事,如伊尹、周公之任是也。當此等事,任生死利害,動輒踏著,是吾人大節關係處。古人濟大事,全靠腳根定,只不從身家名位上起念便是,凡可奪處皆是此等作祟也。誠極則精,精極則變,一切作用皆從此出。誠中之識見是大識見,誠中之擔當是大擔當,是為大學術、大經綸。故君子非有才之難,而誠之難。古人辦此亦鮮其人,伊周而後,諸葛武侯其庶幾乎?其次霍子孟、韓魏公、郭汾陽差足當萬一。
《論語集釋》曰:聖門論人未嘗不才德並重。
錢穆曰:不可奪在其志,而君子所重,亦更在其德。蓋才有窮時,惟德可以完整無缺。此非重德行而薄事功,實因德行在我,事功不盡在我。品評人物,不當以不盡在彼者歸罪於彼。
《四書反身錄》曰: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不遇重大關節,無以別操守。居恆談節義、論成敗,人孰不能?一遇小小利害,神移色沮,隕其生平者多矣!惟遺大投艱,百折不回,既濟厥事,又全所守,非才品兼優之君子其孰能之?
《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論語新解》《論語講要》《癸巳論語解》《論語集釋》《論語學案》《論語點睛》《論語古義》《論語集說》《論語會箋》《朱子語類》《四書反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