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8.19泰伯篇——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論語信述》8.19泰伯篇——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原文】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白話】

孔子說:「真是偉大啊!堯這樣做天子。真是崇高啊!唯有天是最大的,唯有堯能效法天。其德廣博無邊啊!百姓沒有辦法能形容他。崇高啊他的功業!輝煌啊他的禮樂法度!」

【釋詞】

堯:黃帝之後,五帝之一。《史記》:「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尚書·堯典》:「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巍巍:崇高的樣子。《註疏》:「大矣哉堯之為君也!聰明文思,其德高大。巍巍然有形之中,唯天為大,萬物資始,四時行焉,唯堯能法此天道而行其化焉。」

唯:獨也,唯獨。

天:上天。董仲舒:「天者,百神之大君也。」朱子:「物之高大,莫有過於天者。」尹氏:「天道之大,無為而成。」王弼曰:「聖人有則天之德。所以稱『唯堯則之』者,唯堯於時全則天之道也。」按:天者,本體也;帝者,發用也。請思考。

則:效法。孔安國:「則,法也。美堯能法天而行化。」張栻:「曰『則之』,則無一毫不與天相似矣。」韓愈:「堯仁如天。」《易》曰:「大人與天地合其德。」《集注》訓「則」為「准」亦可,見附錄。

蕩蕩:廣遠無際。包咸:「言其布德廣遠,民無能識其名焉。」又,王弼:「蕩蕩,無形無名之稱也。」

名:說、說出。朱子:「其德之廣遠,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語形容也。」

成功:功業、事業也。《集解》:「功成化隆,高大巍巍。」

煥乎其有文章:煥,光明。文章,禮樂法度、典章制度之稱。

蔡節:「功業文章,即是道之發見者也。」朱子:「堯之德不可名,其可見者此爾。」李卓吾:「末節,正是則天實際處。」

《正義》:「上世人,歷聖治之,漸知禮義,至堯舜而後,文治以盛。又載籍尚存,故《尚書》獨載堯以來,自授時外,若親睦平章,作《大章》之樂。又《大戴禮·五帝德》言堯事云:『黃黼黻衣,丹車白馬,伯夷主禮,龍夔教舞。』皆是立文垂制之略可考見也。」

【先賢精義】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極贊帝堯君德之大也。

劉宗周曰:古今立君道之極者,莫如堯。君道,一天道也

蔡節曰:道之高且大者莫如天,堯之為君獨能則之,故其道之廣遠亦如天之不可以形容盡也。然民雖無得而名,而其所可見者則有巍然之功業,煥然之文章爾。

論語集釋》曰:《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鄭註:「稽,同。古,天也。言堯能順天而行之,與之同功。」《論衡·自然篇》:「堯則天而行,不作功邀名,無為之化自成。故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年五十者擊壤於塗,不能知堯之德,蓋自然之化也。」

論語註疏》曰:此章嘆美堯也。其布德廣遠,民無能識其名者焉。其治民功成化隆,高大巍巍然。其立文垂制,又著明也。

張栻曰:此章言帝堯君道之大也。堯之道蕩蕩廣大,無所不該,而其用則密,故民無得而名。民雖無得而名,然巍巍之成功、煥乎之文章,不可掩也。蓋其功業文章,乃其道之顯見者也,其至賾者不可得而窺,而其至顯者不可得而隱,天之道然也,聖人之道然也

尹氏曰:天道之大,無為而成。唯堯則之以治天下,故民無得而名焉。所可名者,其功業文章巍然煥然而已。

錢穆曰:使民無能名,徒見其有成功、有文章,猶天之四時行、百物生,而天無可稱也。

劉宗周曰:堯道則天,故其為君也大矣哉。聖人立道之極,冥然色臭之表,系萬民之元命,所為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惟天於穆,而萬物之命托焉,故生生化化而不窮,欲名天之所以生、所以化,不可得也惟聖不顯,而萬物之命托焉,故生生化化而不窮,欲名聖之所以生、所以化,不可得也。若是者何也?天普萬物而無心,聖人同天而無為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何名之有?此天道也。天道主生物,君道亦主生物。

論語正義》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賦氣成形,故言人之性,必本乎天。本乎天,即當法天。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凡同在覆載之內者,崇效天,卑法地,未有能違天而能成德布治者也。(按:思考「禮三本」。)

《周易》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陳祥道曰:天任理,人任情。任理則大而公,任情則小而私。堯之為君子,不私其天下,則大而公焉,故曰「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易》曰:「大哉乾元。」大而公,然後能無為,則無不為矣。堯之則天,至於蕩蕩乎民無能名,無為也;「巍巍乎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無不為也。「民無能名」,故謂之;「其有成功」,故謂之放勛;「其有文章」,故謂之重華。《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詩》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孔融曰:堯作天子九十餘年,政化治於人心,雅頌流於眾聽,是以聲德發聞,遂為稱首。則《易》所謂「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百年然後勝殘去殺,必世而後仁者也,故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堯之為聖也。

江謙曰:此便是堯舜禹「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之證據。

【附錄】

孔子家語·五帝德》: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能降。伯夷典禮,龍夔典樂。舜時而仕,趨視四時。務先民始之,流四凶而天下服。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內,舟輿所及,莫不夷說。

《春秋元命苞》曰:堯眉八采,是謂通明,曆象日月,璇璣玉衡。

《尚書中候》曰:帝堯即政,榮光出河,休氣四塞,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甲似龜背,五色,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錄紀,興亡之數。

《符子》曰:堯曰:「余坐華殿之上,森然而松生於棟;余立欞扉之內,霏焉而雲生於牖。雖面雙闕,無異乎崔巍之冠蓬萊;雖背墉槨,無異乎回巒之縈崑崙。余安知其所以安!」

王柏曰:巍乎大哉,堯之為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鑿井耕田,出作入息。擊壤而歌,不知帝力。

魏陳王曹植《帝堯畫贊》曰:火德統位,父則高辛。克平共工,萬國同塵。調適陰陽,其惠如春。巍巍成功,配天則神。

論語補疏》曰:《謚法》:「民無能名曰神」,孟子言「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故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不可知,故無能名。無為而治,故不可知。《繫辭傳》云:「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孔子稱黃帝,「民得其利百年,畏其神百年,用其教百年」。神而化之,故畏其神。堯之無能名,舜之無為而治,皆神也。黃帝、堯、舜承伏羲、神農之後,以通變神化立萬世治天下之法。《論語》凡言堯舜,皆發明之也。曰「為政以德」曰「恭己正南面」,曰「修己以敬」,此堯舜所以神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此堯舜所以為,即德即,即神即。故云「顯道,神德行」,又雲「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皆化裁推行之至用也。「民無能名」四字,為成功文章之本,為則天之實也。

徐英曰:則,孔注訓「法」,《集注》訓「准」。案:法從水從去,如水之四布而無不達也。管子曰:「水,萬物之准也。」釋之者曰:「萬物取平焉,謂之『准』。」然則「法」即「准」也。惟能法天,斯可以為準矣。此論堯舜之政,皆略跡而論心,亦稽古同天、率天法古之義也

《讀四書大全說》曰:堯之成功文章,古必有傳,而今不可考耳。

孔融曰:聖人俱受乾坤之醇靈,稟天地之和氣,該百王之高善,備九德之淑懿,極鴻源之深閭,窮品物之情類,曠盪出於無外,沉微淪於無內,器不是周,不充聖極。荀(荀愔)以為孔子稱「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唯堯則之」,是為覆蓋眾聖,最優之明文也。

【本章參考書目】

《周易》《尚書》《孔子家語》《大戴禮記》《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論語學案》《論語正義》《癸巳論語解》《論語新解》《論語補疏》《論語點睛補註》《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會箋》《韓李筆解》《春秋繁露》《春秋元命苞》《尚書中候》《史記》《符子》《藝文類聚》《聖人優劣篇》《四書解義》《讀四書大全說》。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日擇吉、手機車牌號吉凶等。

微信諮詢:guizhen3159

電報(TG)諮詢點這裡:https://t.me/guizhen3159

Line諮詢點這裡:https://line.me/ti/p/jgYqFHMcNb

WhatsApp諮詢點這裡:https://wa.me/447546000237


QQ交流群:992663630

電報六爻八字風水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2413

電報周易資料分享頻道:https://t.me/mingtianji4268

贊(2)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8.19泰伯篇——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