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禮賢的文本與解釋
第五版序言
這一版增加了另一部禪修著作,它與《太乙金華宗旨》源於類似的傳統,在中文版中,它與《太乙金華宗旨》合印在一起。1926年,衛禮賢曾為這部經典寫了如下簡介:“《慧命經》是柳華陽於1794年編撰的。他生於江西,後在安徽雙蓮寺出家。此翻譯底本採用了署名為慧真子的人於1921年編訂的一個新版本,它與《太乙金華宗旨》合印在一起,當時共印1000冊。”
這部經典結合了佛道的禪定功法。其基本觀點是,“人出生時,心靈的兩個領域——意識和無意識——就分離了。意識是被分開的個體要素,無意識則是與宇宙相結合的要素。兩者可以通過禪修統一在一起,這是這部經典所依據的原理。意識必須沉入無意識之中播下種子,從而將無意識提升至意識,並與得到豐富的意識一起以精神再生的形式進入一種超個人的意識層次。這種再生首先會使意識狀態內部繼續分化而進入自主的思想形式,但禪修必然會導致所有差別都在最終不二的統一生命中消失”。
此譯文最初發表在1926年達姆施塔特出版的《中國的科學與藝術雜誌》第3期第104—114頁,譯者羅(L. C. Lo)博士當時是衛禮賢的合作者,也是法蘭克福中國研究所的秘書。翻譯是衛禮賢建議的,並由他作了加工,使之非常接近於《太乙金華宗旨》的翻譯風格。鑒於《中國的科學與藝術雜誌》只出版了非常有限的版本,因而藉此機會可以使更多的人讀到這部經典。
薩洛梅·威廉 (Salome Wilhelm)
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