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派八宅派風水大師總點評
將我知道或是學過的八宅,或是打着八宅旗號的風水一一列出來,只寫中肯評價,不做人身攻擊,只為給學習八宅派的後學們一點點參考,以免學習風水過程中,像小損樣的裙子—–跑偏了!
1、八宅太極門——-以開封人潘長軍為主,似乎是國內最早出來的八宅派資料,印象中那會還是氣功大潮時出來,開封UFO協會什麼的,冠名《宅居布置學》,用天場、地場、人場(三元命)論述八宅。可做為八宅的入門教材,但此八宅,在化解上,用開光的太極圖,八卦圖處理風水,略顯單一。
2、八宅真法。——-趙玄、王慶豐為主,這是我最早學習八宅很心動的一個門派,那時好像在07年吧,那會八宅派基本沒有啥代表人物,他們二人開班,學費嚇死人,好像當年是八九千塊。學不起,一直很膜拜。但幾年後,這個體系的資料已經在網上滿天飛了,看完才發現,那些掏了近萬元的學費,肯定有些冤。這個體系和潘長軍的八宅有些相似之處,只是叫法不同,演化為天盤地盤人盤,後來又加了一個神盤。但在處理上,聽學過的學員說,基本採取大破大立的方法,拆門改灶。對於農村工廠風水尚可,地於城市陽宅風水,略有難處。
但不可否認的是,要學八宅,以趙玄老師網上的資料為基礎入門,倒是最不錯的。從現在這幾年的情況來看,趙玄老師似乎放棄了八宅,轉而投師陳義林,學起長眼法,又投師陽西山人,學演禽四象。據說,學費10來萬。
3、安陽祖源八宅——以王建鋼老先生為主(中華皇家風水高鼎倫先生亦從師於王老先生,盡得真傳。)此派風水,得自於開封人”鐵算盤“徐立。以陽宅三要為基礎,重視地氣,運用中藥、自然生活中的常見物等,在催官催財治病等方面尤擅長,成功案例也頗多。對現在城市樓房的小格局,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出神入化。
4、新派八宅風水——-以尹漢蒼為主,此派風水,雖然打着新派八宅之名 ,實是過路陰陽。只不過在運用中,加上了八宅上的三元命,但也僅限於用於斷事參考,並非真的八宅理論。因其從師於俏梅花鄧海一先生,斷法上也加入不少外應斷風水。處理上,完全是過路陰陽要砂要水的處理方法。分高級班和弟子班,學費不菲。
5、三皇風水——-以倪可,吳春雷為主,雖然稱三皇風水,但依託《王公陽宅》為基礎,屬於八宅派。此派風水對於形氣星的運用,有獨到的見解。對於看到大局風水就犯暈的易友,可以參考學習。只是在處理上,對於大局風水有的放矢。小局風水,略顯不足。
此派風水,後來有些學員學會後,也獨立出來辦班,名字稱為古八宅,古易風水、三維風水等,但理論甚至案例都基本類同。
6、民間風水——-以山東權冠宇老先生為主,後來其學生高某也出來辦班,師徒對罵,但這是人家家事,在此不論。此派風水,屬民間流派,斷事上都是斷語式,只要宅形對上這個斷語,即可如此斷。雖有些粗線化,但也不乏偶中。尤其是對農村居住時間長的老宅子,更驗。只是在理論細化上,還有應期上,顯得有些很民間化。處理方法上,用民間的符咒等處理,雖然講不清原理,但千百年來流年,不乏見效之處。
7、 滴天風水—–以山東的張紹金為主,淘寶網上有這本書,用的也是八宅派,可以參看,具體斷法,感覺和王公陽宅有相通之處。
8、八宅真機——這只是一書名。代表人物是山東的魯東。前兩年他出過一本書,叫《八宅真機》,花了50元購回來一看,基本是八宅一些理論的集合。後來附有一些自己的斷例,但從斷的思路看,很複雜,讓人繞得一會就暈了。也可能是寫書者故意吧,反正我沒和學過,至於理論水平如何,不做評價,易友自辨。
9、大道風水——張同全為主。本人未參加過他的學習班,但從網上他的錄音和學員筆記來看,忽悠成份較大。說是祖傳多少代,什麼這訣那訣的,其實就是八宅上最基本的東西。
10、中國現代新八宅——以江蘇的孫後清老先生為主。孫老先生曾學過鄧海一的俏梅花,又和上面4類的新派八宅風水互相交流過。所以,斷法上也更多在八宅的基礎上加入了外應。至於其理論體系,本人未參加過學習,具體不得而知,希望有學員的易友給出中肯評價。
11、南派八宅——駐馬店張先生為主,分陰陽八局等,具體理論體系,因其本人未有半個徒弟,他本人又不願多講,不得而知。
12、 張氏八宅風水——以開封人張興戰為主,據傳是張氏第六代傳人。本人未曾學過,聽易友說學費不菲,理論體系不知。
13、相法風水——以范炳檀、劉勇暉為主。原來出的書稱《安徽相法風水》,後來又出書,改名為《皇家天機風水》,二書對照,仍是老案例,無甚新意。也是以八宅為主,兼配合有過路陰陽。因本人未曾學過,而其對外寫的書上,又多不透思路,從其案例上來看,進宅斷出宅主兄弟姐妹幾人,頭胎生男生女。從風水角度來看,似乎比較難。恐怕是從面相上參斷,進而取信於客戶,所以難窺真容。易友自辨吧。
14、密宗八宅風水——以周口王子祥老師為主。基礎理論和市面上的八宅無過多差異,但強調開光在風水處理中重要性。
以上各派風水,有潛心於此研究的易友,可以參讀借鑒。如此對照,學八宅風水便可少走彎路。 以上評價和介紹,只是本人的一點心得,敬請各易友不要跟帖罵大街,而是發揮潛下去學習的態度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