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分類:論語信述
閱讀(1017) 評論(0)
《論語信述》4.17里仁篇——見賢思齊焉
【原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到修身與之齊等;見到不賢之人,就自我反觀省察之。」
見:見到。此處要下一番功夫。《論語註疏》:「見彼賢則思與之齊等,見彼不賢則內自省察得無如彼人乎。」
齊:齊等、平等。包咸:「思與賢者等。」錢穆:「思與之平,願己亦有此賢。」
內自省:內心自我反觀省察,反省自己是否也有此不賢之處。鄭康成:「省,察也,察己得無然也。(省察)」陳祥道:「思,所以求諸身;省,所以察諸己。」
朱子曰:思齊者,冀己亦有是善;內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惡。
《荀子·修身篇》曰: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論語全解》曰:「見賢思齊」,則能勉其所不能;「見不賢而內自省」,則能免其所不善。
李炳南曰:不賢,非謂小人,惟下於賢人而已。見之者,當自反省,我亦如此不賢乎。於是乃能德學俱進。
胡氏曰:見人之善惡不同,而無不反諸身者,則不徒羨人而甘自棄,不徒責人而忘自責矣。
錢穆曰:此章見與人相處,無論其人賢不賢,於己皆有益。若見賢而忌憚之,見不賢而譏輕之,則惟害己德而已。按:此章當與「三人行必有我師」章合參。
鄭文相曰:必須勇猛精進,求其必至於可尊可貴之地。見不賢者,則知彼是情慾汩沒所以至此,必須惕然省察,恐己亦有是惡潛伏於內,不自知覺,將為小人之歸。此言君子當反求諸身如此。
《論語後案》曰:儒者讀書稽古,閱歷時事,見聖賢之德業而思副其願,見小人之行事而返己求過皆是也。見者,知之明也。
薛瑄曰:思齊內省,不獨見當時之人如此,以至讀古人之書,見古人之賢者皆思齊;見古人之不賢者皆自省,則進善去惡之功益廣矣。
雲門隱者按:天下人、天下事,無不是自己的老師。君子,行在己者也。
徐英曰:此君子之行也。小人反是:見賢則嫉之,己不知學而惡人之勝己也;見不賢則心自喜,利人之不如己,而樂與人為不善也。
《此木軒四書說》曰:見賢思齊,見不賢內省,見義不為,見其過而內自訟,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數「見」字皆是人所易見者,難處全在下截。徒責其知之不真,而不責其志之不篤、行之不勇,非聖人當下立言之意也。
《國語·晉語》曰:悼公與司馬侯升台而望,曰:「樂夫?」對曰:「臨下之樂則樂矣,德義之樂則未也。」公曰:「何謂德義?」對曰:「諸侯之為,日在君側,以其善行,以其惡戒,可謂德義矣。」(韋昭註:「善善為德,惡惡為義。」)
《荀子》《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癸巳論語解》《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新解》《論語講要》《論語全解》《論語會箋》《論語後案》《論語疏證》《國語》《讀書錄》《此木軒四書說》《經正錄》。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六爻、八字、風水、手機/車牌號吉凶、訂製等服務,諮詢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