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向莊子問道》1、深度虛無主義(傅佩榮)

…分享美好…

向莊子問道》1、深度虛無主義(傅佩榮

今天要談的主題是莊子莊子是一位重要的道家代表,道家是由老子所開創的思想。我們對於老子了解之後就發現,他的思想可以在不同的時代加以應用。如果簡單比喻的話,可以說老子的思想像我們在公交車上可以看到八個字,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所以老子比較喜歡你能夠自我約束,收斂,從虛到靜,安靜的靜。那麼莊子的話,在戰國時代中期,他要安靜,他要保持距離,更不可能了。所以他的哲學就希望你能夠順應時代的變化,跟他一起變化,而讓自己不受任何的干擾跟傷害。就年代來說的話,他是在公元前大約三六八到二八八年,那這個年代,在西方來看的話,就是希臘時代三大哲學家第三位,亞里士多德的那個階段,以及稍晚的伊壁鳩魯斯學派。伊壁鳩魯斯學派在西方是代表快樂主義或者享樂主義,也是對人生有某種看法,那麼在中國方面的話,他是戰國時代中期,跟孟子是同一個時段。那麼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提到莊子,是把他附在談老子之後來介紹的,因為他認為莊子是發揮老子的思想,這也是事實。你看莊子裡面,他最推崇就是老子,把他稱作古代的博大真人,真人代表很多人是假的,而老子是真的。為什麼?因為他沒有離開根源,根源就是道,道就是究竟的真實,就是一切變化最後都要回歸於道。那麼莊子他在司馬遷筆下,所做的描述並不見得適當,也不公平。譬如說講壞的一面,司馬遷認為莊子,他的書寫了十幾萬字,當然今天留下來的大概只有八萬字。他說這些文章大部分都沒有什麼根據,都是寓言,莊子個人想像的,沒有事實根據,他的目的是要批判像孔子,這些儒家的學者。他特別舉出三篇有名字可以找的,譬如說《漁父》篇,《盜跖》篇,《胠篋》篇,這三篇都是前兩篇在《雜篇》,第三篇在《外篇》。說到這個《雜篇》、《外篇》,因為在莊子的書裡面就分為三大部分,總共是三十三篇了,但是又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內篇》只有七篇。內代表他內在的思想,所以一般人認為莊子的《內篇》代表莊子的作品。《外籬》代表什麼呢?從內到外,他加以應用,加以發揮。那麼《外篇》有十五篇,再加上《雜篇》,《雜篇》就是思想比較混雜,你不容易去確定,它是不是受到別家學派的影響。所以《莊子》這本書,是莊子本人跟他後代的學者合作的成果。《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總共三十三篇。那麼真正的莊子的精華在《內篇》,從《逍遙遊》開始,到《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這是《內篇》七篇。但是司馬遷完全沒有提到《內篇》,他只從《雜篇》裡面選兩篇,《雜篇》那兩篇很多人都認為是偽作,像蘇東坡這些學者也都認為這是假的,不是莊子自己寫的。那麼《外篇》的話,《胠篋》篇,就是談你箱子捆得很緊,強盜來的時候,整個箱子拿走,還好你沒捆緊,是這個意思,就是講的從相當批判性的角度,來描述社會的亂相。所以對於莊子的著作,司馬遷的一個看法不太完整,不太全面。但是司馬遷有一句話是說對的,他說莊子這個人,其學無所不窺,這六個字不簡單。讓司馬遷這樣一位史學家說,莊子這個人的學問,是沒有書不看的,沒有書不看代表說,在莊子那個時代所有的著作,各家各派,莊子全部了解。那麼在莊子書裡面反映出來的也確實如此,他什麼都懂,包括《易經》這些,只要你談到古代的書,他完全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並且給它適當的批判,所以我們在看莊子的思想的時候,會覺得莊子這個人是一代奇才。後來清朝初年金聖嘆這位學者就選了《六大才子書》,第一位就是莊子,當然也因為莊子的時代在比較前面了。但是莊子這本書確實是了不起,你光從他文學上來說的話,他自己發明了許多成語,許多典故,到今天還在用,用起來,並且這個含義,還很難完全把它講清楚。那麼如果說他的思想的話,我是研究西方哲學超過三十年了,他的思想可以達到西方哲學最高的程度。什麼叫最高的程度呢?譬如哲學研究到最後,希望建構一個系統,當你建構系統的時候,你就要問自然界跟人類有沒有根源,就是這一句話。自然界跟人類有沒有根源,尤其我們人類,最希望了解我有生也有死,那我的生命怎麼來的,我死後去哪裡,所以宗教家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發揮他們的作用了。但是,真正的哲學家他不一定需要宗教,因為他可以把這些探討之後,就人的理性來設法做一個說明,因為你一定要強調宗教的話,等於是他要訴諸信仰,信仰的話對於理性,它的路線不完全一樣,

  所以真正的偉大的哲學家,像莊子他就很把握,我們將來會比較詳細的探討。他就說,古代人的智慧,到最高境界,就是能夠了解未始有物。未始有物四個字,什麼意思呢?就是從來不曾有萬物存在。你說這句話怎麼了解呢?最高的智慧就是了解從來不曾有東西存在過,那我們今天不是在做夢嗎?莊子自己夢為蝴蝶,我們夢為什麼呢?夢到最後,這個前,這個後,到底有沒有萬物出現呢?莊子認為,能了解這一點才算是最高的智慧。所以這一點來說的話,西方哲學家也必須承認,這是最高的問題了,人類理性不能超過這個範圍,所以你從這方面來看的時候,莊子確實是有他傑出的地方。但是莊子本人,他其實是很喜歡自由自在的幻想,他說,我們看天空,看起來是湛藍色的,看起來非常幽靜,很美,但他接著說,如果你到天空那個高度,再回頭看地球的話,不是一樣美嗎?有距離就有美感。平常我們對這個世界會抱怨,是因為沒有距離,太接近了,壓力比較大,那你看天空的話,距離很遠,自然而然就比較容易欣賞。但是莊子的好夢很容易醒,他本身在現實的生活裡面是非常的委屈,非常窮困的。所以我們今天開始就看看這麼樣一個人,生在亂世,生活窮困,他如何還能夠活得快樂,這是需要一個特殊的一個解釋的,因為一般人在他那個情況,一定是痛苦煩悶甚至自殺的,所以我們首先就要談到,在古代有所謂的虛無主義。我們講儒家的時候也提過,虛無主義有兩種,第一種是價值上的虛無主義,這是儒家所要面對的。什麼叫價值上的虛無主義呢?價值是指真假,是非,善惡,美醜,叫做價值分辨。那麼儒家發現說,一個社會如果善惡的標準混淆,做好事沒有好的報應,做壞事也沒有人懲罰你,一般人就亂掉了,他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做好事,這個時候就覺得活著,手足都不知道該怎麼擺,手腳,無所措其手足,這個時候出現什麼?價值上的虛無主義。因為做好做壞沒有差別,那我何必做好呢?只要做壞不被抓到就好了。那麼另外一種叫做存在上的虛無主義那麼存在上的虛無主義顯然更嚴重了,什麼叫嚴重呢?就是他是不怕死的,認為死了跟活著沒什麼差別,反正最後總是要死,如果活著是受苦的話,那是晚死不如早死,這叫做存在上的虛無主義。道家比儒家更為深刻,是在這一點上,因為儒家所要面對的是,要化解一般人,因為價值上的虛無主義找不到善惡的分辨,所以儒家強調什麼?真誠,讓你真誠由內而發,找到我行動行善的力量在內不在外。如此一來你行善的話,快樂在內不在外,才能使儒家的教育產生成效,就是把被動變成主動,讓一個人自己願意去做好的事情,然後自己可以得到快樂。那道家認為說,你這一套還是有問題,因為當你說行善,行惡的時候,善惡的標準怎麼定,是誰定的,你講仁義,以後有人就假仁假義,因為我希望別人說我仁義,甚至後面不仁不義,他還要來講很多借口。很多人用莊子的一句話,叫做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這句話聽起來很令人傷感。他說偷一個帶鉤就要殺,我以前小時候念到,不是念到了,聽到別人講這句話,就覺得這麼嚴重嗎?偷一個魚鉤也要殺嗎?那個鉤不是魚鉤,是帶鉤,帶鉤就是現在男生穿衣服的時候,他有一個皮帶的銅環,古時候這個做得很大,它也是裝飾品,很漂亮,非常貴重的裝飾品。那你偷帶鉤就要殺,那如果說你偷國家就變諸侯了,我把國家整個偷來,最明顯就是齊國,齊國傳傳傳到最後,田恆氏,在孔子的時代,就把國君殺了,從此,齊國本來是姜太公所設立的國家,後面變成田氏,田氏就是陳氏,古時候通用的,田氏把齊國篡掉了,從此以後一直到戰國時代齊國都有姓田,或是姓陳的。所以你把國家偷來就變諸侯,諸侯之門就有很多人說你是仁義,歌功頌德。你看,莊子這個描寫,代表他對這個亂世有一定的觀察。那你在這個時候你還能夠活下去,並且像他這麼有智慧的人,他不可能渾渾噩噩過日子,他還能快樂,還能消遙,還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讓別人去欣賞,所以這就是我們想要探討的秘密。

  所以我們在介紹莊子的時候,第一節就要看,什麼叫做深度的虛無主義。我們在前面要花時間把他的背景,把他基本的想法,設法輔展出來,我們大概有四大主題,第一個是人間患難深重。第二個是,心齋與道契合,就是修行了,心齋跟道怎麼契合。第三個是,外化而內不化,就是莊子在處事的時候,一個最具體的方法。最後,是從真實到美感,你怎麼樣從真實到美感欣賞萬物之美。所以我們第一次談,就談深度的虛無主義。我們剛剛提過,我談到虛無主義的話,就跟生死有關,因為如果虛無主義的思想蔓延開來,很多人想活著受苦,那何必呢?死了算了,死了算了四個字就是虛無主義,那麼就看一下,在莊子裡面怎麼談到死亡。我先說自殺的例子,我們翻一翻就找到四個例子,第一個是集體自殺。我們講老子的時候也提過,莊子有一篇叫《雜篇》,叫做《說劍》。他講趙國,趙文王喜歡斗劍,所以門下聚集了幾千個劍客,有事沒事就決鬥,因為大王喜歡斗劍,我希望成為天下第一,大王就給獎賞。後來太子覺得不好,國家好好的,武士鬥來鬥去,都死了好多,國勢慢慢衰弱,所以他就找莊子。莊子很有意思,在這個時候忽然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儒家一樣,穿著儒服去跟太子見面。太子說,你要跟大王見面,穿這個服裝不行,你最好做一套武士的服裝,莊子就真的花了三天時間,做一套武士服裝。你能想像嗎?莊子穿著武士的服裝,還佩一把劍,去見趙文王,兩句話就把趙文王搞定了。他說,臣的劍,古時候見到大王都要自稱臣,雖然你是老百姓,自稱臣。他說,臣的劍十步殺一個人,千里之遠沒有人擋得住,就是我走十步就殺一個人,走千里那麼遠沒有人擋得住。大王一聽,哇!這個是天下第一了。接著他又說,我跟別人比劍的時候,叫做後發先制,讓別人先動,我比別人後出招,但是比別人先得手,把對方給斃了。這兩句話就夠了,趙王說好好,等幾天,他立刻叫他這些劍士們決鬥,挑五六個最好的,跟莊子來比一比,又死了好多人,因為決鬥的時候難免有死傷,到最後終於挑幾個出來跟莊子要比了。比劍的時候,莊子說,我有三把劍,大王認為要用哪一把。大王說奇怪,這個人怎麼毛病那麼多,喜歡講道理,他說什麼劍呢?第一把,天子之劍,第二把,諸侯之劍,第三把,平民之劍,就是老百姓的劍。趙文王是諸侯嘛,當然想知道什麼叫天子之劍了,結果一說了之後,根本不是比賽什麼比劍,講整個山川形勢就像一把劍一樣,你把它做好的話,天下無敵,那諸侯之劍也差不多,根據你國家的地理條件,你把它整理好的話,也像一把劍,也是沒有人打得過。那個平民之劍,就是你們這些武士,跟鬥雞一樣,殺了半天死了很多人,對國家毫無幫助。趙文王一聽就很慚愧,覺得很震憾,因為他心裏面真的想的還是成為天子,結果擺上盛宴請莊子吃飯。趙文王坐不下來,聽莊子的話之後,在宴席的桌旁邊繞了三圈,心裏面太激動了,莊子說,大王請坐,我要講的講完了。大王從此三個月也不出宮門,那些劍士在外面等了半天,大王不出來,紛紛自殺,這是第一個,集體自殺。你看到這個故事,就覺得有些人一輩子就是比劍,生下來就是找秘笈,跟武俠小說一樣,找到最後練成了武功以為自己不錯,哪一天忽然發現沒有武林大會,沒有比武決鬥,他活不下去了,集體自殺。所以很多人一輩子的目標,放在一個明顯的外在的位置,你到最後恐怕發現它是虛幻的,活不下去了。

   那麼你說也有個人自殺的例子,你說劍客會自殺,念書人也會自殺,莊子裡面有個一個自殺的故事,講一個念書人,我們看了就傷感。為什麼?因為這個念書人,是鄭國人,叫做緩,緩慢的緩。他去學儒家,學了之後學得很好,回來做官,做官之後造福百姓,這一帶都治得很好,大家都很開心。但是他有一個弟弟,弟弟就去學墨家,儒家跟墨家會辯論的,墨家學了之後回來跟哥哥辯論,兩個人爭持不下,爸爸就贊成弟弟,爸爸有時候會疼老幺,贊成弟弟。這個哥哥就很難過,說我這個學儒家學了半天造福鄉里,弟弟還是我出錢讓他去學墨家,學會墨家回來跟我辯論,爸爸居然贊成弟弟,結果幾年之後他自殺了。為什麼?儒家最重視情感,父子親情,兄弟手足之情,兩邊一起幻滅,所以最後不要辯論,幻滅之後,他活不下去自殺了。自殺之後,還託夢給他爸爸,說讓你的兒子成為墨家的也是我呀,就是弟弟,就是讓你那個兒子成為墨家的也是我呀,我死了那麼多年,我的墳墓上的楸樹,柏樹都開花了,你還不來看我的墳墓嗎?你看,託夢給他爸爸,你聽了就覺得很傷感,這個念書人也自殺了。另外一個自殺的人更有趣了,有一個地方叫做演門,演門這個地方有一個人父母過世,守喪的時候,形銷骨立,非常的哀凄,每天吃素,到最後身體瘦瘦的,就差沒死。官府一看,這麼孝順的人,讓他做官,結果一做官之後,同鄉的人每一個人就紛紛守孝,當然父母過世就守孝,結果死了一大半人,因為人生的目標太簡單了,尤其像做官。如果替父母守孝,不吃不喝瘦一點可以做官的話,那我也要,結果瘦過頭就死掉了。那這說明什麼呢?很多人對於死亡沒有什麼概念,認為說死了就算了,反正活著也沒什麼希望。另外一些人死的是最莫名其妙的,莊子裡面有一篇《讓王》,什麼意思呢?把王位讓給你,堯跟舜,尤其是舜。舜當天子以後不想做,就要把王位讓給別人,他讓給卞隨,卞隨說,你既然以為我是喜歡當帝王的人嗎?我太可恥了,讓你以為我喜歡當帝王,就跳河自殺了。他就把王位讓給務光,務光說,我難道是這種人嗎?讓你以為我喜歡當帝王嗎?又跳河自殺,他讓好幾個,好幾個都跳河自殺死了。換了今天讓給誰,誰不歡欣鼓舞?結果當時的人都不喜歡當帝王紛紛自殺。這是莊子裡面,他寫這樣的故事毫不手軟,好象人的生命在那個時代確實是很容易幻滅。他有一段描寫到,有一天想去衛國幫忙,那一段將來我們還會講得詳細一點。他的理由就是,衛國國君隨便就動用很多百姓來築城,甚至來戰爭,在最後,百姓死亡,漫山遍野都是像亂麻一樣。你聽到這種描寫,屍體漫山遍野像亂麻一樣,你想到誰呢?同時代的孟子。孟子是儒家,從正面看待人生,他就勸這些什麼梁惠王,齊宣王,希望他們善待百姓,也是類似的話。他說,老百姓輾轉乎溝壑之中。哎!奇怪了,溝壑是山上的水溝,為什麼老百姓在水溝裡面打轉呢?不是他們喜歡去水溝抓魚做什麼,不是,因為太餓了,到山上去挖樹根,找樹皮來吃,餓死了就在山溝裡面堆積著屍體,這是戰國時代中期,所以你從這邊就知道在古代,真的有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今天對自己的生活,應該是常常覺得說還不錯,還可以上課,還可以常常覺得煩惱,無聊怎麼辦?還要做什麼事打發,在以前沒那麼幸福了,但是也不見得我們認為自己幸福。所以學莊子的思想不是只有亂世,即使今天時代比較太平,我們心中有時也很亂的,莊子是內外兼修內外兼治。

  那麼接著我們再看,你說不能自殺,也不能殺人,莊子當然是反對戰爭,他認為戰爭是很無聊的事情。他講一個比喻,有一個國君喜歡戰爭,莊子就設法去提醒他,有一隻蝸牛,蝸牛頭上有兩個角,一個叫觸氏,一個叫蠻氏,這兩個角上很小,蝸牛的角很小,這兩國喜歡打仗,一打就打十幾天,死了幾萬人,但是就算這一角給你也不過是蝸牛角。因為莊子的眼光很大,你會爭奪一個土地,犧牲人划不來,土地是要養人的,土地不但沒有養人,為了爭土地而殺人本末倒置,那麼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叫做什麼?那好我現在活著,活著之後做什麼呢?追求富貴,這很簡單的道理,不要教都會,追求富貴,得到東西。因為一個人成長之後,就會發現有一個自我,這個自我有什麼?有慾望,這個慾望要滿足就是富貴。一般來說儒家也不反對富貴,孔子也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你喜歡富貴這不是壞事,只要手段正當。但是莊子再進一步,就算你得到富貴,你能夠享受嗎?這個問題。他有一段話提到有錢人的六種痛苦,你看到之後,真是不敢要發財了。哪六種痛苦呢?第一種,有錢的人,他耳朵聽到的是鐘鼓管樂的聲音,各種演奏音樂,好的表演,嘴巴裡面嘗的是牛羊美酒的滋味,每天山珍海味的吃,暢快他的心意,遺忘他的正業,這是第一種,叫做迷亂。一個人有錢之後晚上常常是一撮,二撮,三撮,吃到最後,真是吃喝玩樂,但是這樣的生活不是迷亂嗎?完全忘記了人生除了賺錢,享受之外還有別的路,第一個迷亂。第二個,他說有錢人很容易氣盛。我們說財大氣粗,窮人不會的,窮人就是氣虛,看到別人都很客氣,就是容易謅媚別人,那有錢人就不一樣,反正我錢多,什麼事情用錢可以擺平,你如果盛氣凌人,好象負重走上山坡,可以說是勞苦了。事實上我們常常講莎士比亞那句話,跟莊子差不多,但是莊子比莎士比亞早了那是將近兩千年,將近,還差一點,兩千年。莎士比亞說,有錢人就像一頭驢子,駝著沉重的金幣走完一生,多累。莊子這邊說,有錢人好象是負重,載重的東西走上山坡,勞苦不堪,這是第二個。第三個,有錢人容易生病。貪財而弄到生病,貪權,權力,弄到精疲力竭,安靜的時候,就沉溺在權跟錢裡面,身體強壯的時候盛氣凌人,這可以說是生病,他沒有一點是正常的。再看第四個,他有錢他不會滿足。他為了求富,為了爭利,財貨堆積得像牆一樣高也不知收斂,還要貪得無厭,真是恥辱了。我們都知道,有所求,就要看別人的臉色,你再有錢的人你要發財,還是要看大官的臉色,還是要看大家合夥做生意的時候,怎麼樣去得到一些利益,也可以說是恥辱了,有時候讓別人隨便笑一笑,批評一下,也不敢回口。再看,第五種,錢財聚集根本用不完,然後還刻意迎求還不捨得,滿心煩惱還在貪求不止,這是憂慮了。有錢人其實也有憂慮了,因為他希望更有錢,他永遠跟那個天下首富比爾蓋茨去比,那永遠比不完的。最後一個,恐懼。在家裡面擔心小偷打劫,出門就害怕強盜傷害,在家裡面嚴密防守,出門不敢獨行。你見過有錢人出門敢一個人走路嗎?不敢。都要坐那種車,防彈的,要不然太危險了,這是恐懼。各位想想看看,這六個,迷亂,勞苦,患病,恥辱,憂慮,恐懼,聽起來簡直是人間最慘的遭遇了,但是莊子拿來形容有錢人。當然你時候你想想說,我寧可要這種遭遇也要有錢,那沒辦法,莊子跟你沒什麼好說的,但是如果你看長遠一點,確實發現有錢人有他的煩惱,這是沒錯。我自己有一些親戚,有一些朋友有錢,照樣是煩惱,有時候他反而羨慕我們,很單純,沒什麼這方面的問題。所以,這是什麼?你看,活在世界上就是追求富貴,你現在得到富了,有錢了還煩惱。

  那貴呢?做大官呢?做大官也不見得快樂嘛。莊子本身有機會做大官的,因為他的學問好,他的智慧高。有一次,有人想請莊子做官,話才剛剛說完,莊子立刻講一個比喻,莊子很喜歡講比喻,尤其講寓言,寓言就是一整個故事都是編出來的。他說,一頭牛要用來祭祀,所以它活著的時候,吃的是青草大豆,這是上等的食品,牛吃這些不得了,青草大豆,身上還披著什麼?錦繡有綵衣。這個牛要好好保護,身上披著錦繡的衣服,吃得好,穿得好。但是,一旦到祭祀的時候,牽到太廟裡面去,這個時候就是想做一頭孤單的小牛都來不及了。所以你要看到說,你做大官叫做貴,貴就是地位高嘛,那你結果呢?叫你天天上班很辛苦啊。我以前小時候,為什麼對做官的印象就不怎麼好呢?我念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跟一個部長,不是部長級,是部長,坐一輛車。已經下午兩點,我是研究生,正好有事,別人說你們坐一輛車吧,反正去同樣的地方。下午兩點鐘那個部長的司機就給他準備一個三明治,在車上狼吞虎咽。我一看當部長,當到午飯都沒得吃,因為趕太多地方開會,只能在車上吃一個三明治,我才不要干呢,所以我立志不當部長,但是我當也沒有用,反正是傅(副)部長。那麼另外一個地方,楚國的國君,知道莊子很有本事,想請他做官,就派兩位大夫去當說客,遊說,希望勸莊子去做官。莊子正在濮水邊鉤魚,這兩個大夫走到後面就說,先生,我們國君想請先生去當宰相,把國事交給你。莊子頭都不回,他說,你們楚國來的嗎?是的。因為他聽口音,大概知道你們是楚國人了。他說你們楚國的廟堂之上有一隻神龜吧?死了三千年,骨頭就是裝在竹箱裡面,蓋上錦繡的布,三千年了。請問,那一隻烏龜是喜歡死了變成骨頭被人家供奉,還是喜歡活著在爛泥巴堆裡面夾著尾巴打滾呢?兩位大夫聽了立刻就回應,當然是喜歡活著在爛泥巴堆裡面打滾了。莊子說對的,我就是想活著,在料泥巴堆裡面打滾。所以這兩個大夫,回去怎麼交差我不知道,反正沒達成任務,莊子頭也不回,代表什麼?這種事情一定很多。一定經常有各地的人跟他說請你做官,因為大家都覺得他很聰明。他為什麼聰明呢?他口才特別好。各位知道,做官需要口才的,把歪理說成正理,把別人不懂的講得頭頭是道,我說莊子他做官本事有,怎麼說呢?他有一個好朋友叫惠施。說是好朋友其實也很冤枉,只能說是朋友了,但是因為整部莊子裡面,莊子只有一個朋友是有名字的,只有一個叫做惠施,恩惠的惠,施捨的施,惠施來了。惠施本人是一個學派的領袖,這個學派叫做名家你說司馬遷的爸爸司馬談,講古代六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名家就是其中的一個學派,惠施好歹也是學派領袖。這個名家說什麼呢?名字的名,專門搞邏輯的,搞語言分析的,跟你辯論的。那惠施認為天下沒有人辯得過他,專門搞詭辯,他跟你辯論你一定輸。他說,天比地要高嗎?他說錯,天跟地一樣,平的。你怎麼跟他去吵?因為高低需要標準,你從天來看地,地是高的,從地來看天,天是高的,這也對,像這個都是他的很多歪理。但是他碰到莊子就沒辦法,惠施碰到莊子每一次都吃鱉,就是辯論都輸給他,所以他對莊子很了解。惠施擔任梁國宰相,那個梁國就是梁惠王,孟子見梁惠王那個梁惠王,因為他們同一個時代,惠施跑去當宰相,莊子要去看他,大概先要捎給他一封信,結果,惠施的手下擔心,就跟惠施說,小心,莊子來是要搶你的宰相的位置。因為底下的人怕,如果我的老闆惠施一旦走的話,那大家通通失業了,對不對?我們這個是,你坐不坐轎是你的事,我可以抬轎,不能讓你走,就跟他說,莊子要來搶你的位置。惠施一下子就擔心起來,就下令全國搜索莊子,貼出莊子的照片,畫像,到處貼,要抓這個人。莊子一看就很難過,老朋友來看你,你還以為我要搶你的宰相,居然貼出告示要抓我,就很生氣,主動去找惠施,直接走到宰相府,一見面就說寓言,莊子懶得跟你寒暄了。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叫做鵷雛,從南海飛到北海,這隻大的鳥飛的時候,不是梧桐樹,它不停下來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停下來吃;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停下來喝。但它飛的時候,底下有一隻貓頭鷹,抓到一隻腐爛的老鼠,看到鵷雛飛過去,就大叫一聲,嘿!你想用你梁國來嚇我嗎?你當梁國宰相在我看起來,只是貓頭鷹抓到一隻腐爛的老鼠而已,我會跟你搶嗎?他用這樣的一個寓言,這個寓言非常刻薄。但是惠施心裡有鬼,他聽了也只好算了,因為他確實擔心莊子來把他的位置搶走,惠施對莊子就放心了。後來又一個寓言裡面,我剛才講蝸角這爭,蝸牛的角,就是一個人叫戴晉人。我的文章就特別說明,戴晉人應該是莊子的化名,為什麼是莊子的化名呢?因為他就發生在魏國,魏國就是梁國,因為它首都遷到大梁,所以又稱梁國。怎麼回事呢?魏國國君跟齊國國君結了盟約,齊國的國君背叛了,背叛了之後魏國國君很生氣,他說我要派刺客去把那個齊國國君給暗殺。一個國君要派刺客,大將軍公孫衍聽到說,不行,我覺得太可恥了。你看,將軍直接說國君可恥,國君不是老百姓,怎麼可以派刺客呢?派刺客就是兩個人打架,我打不過你,我派刺客去對付你。他說我是將軍,我要率領二十萬大軍,去打那個齊國,它不守信用,打得它片甲不留,讓它到處逃難,嚇也嚇死了,我是將軍,我有這種自信。講完畢之後,另外一個人說,我反對,兩國之間最好是和平相處,我們已經有七年沒有打仗了,總希望有十年的和平,那要現在打仗的話,這個人一下把七尺的牆給弄翻了,不好,我反對這樣作戰。第三個人上來說,贊成作戰的,是不對的;反對作戰的,也不對;說別人不對的,也不對,就是我自己也不對,第三個人上來了。那都不對怎麼辦呢?這個大王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最後惠施跑來,說大王我給你介紹一個人,叫做戴晉人。戴晉人我相信就是莊子的化名,因為戴晉人來講的那一翻話非常的卓越,就是說你把用蝸牛之角來比喻的話,大王最後就不想打仗了,認為沒什麼意思,我打了半天一個蝸牛的角,就放棄這個念頭。所以惠施跟莊子一些生平的故事,這些小地方我們可以從裡面看到線索,知道說,你得到富,得到貴,不見得快樂,因為是亂世。即使不是亂世,後代很多太平時代的宰相,也不見得可以善終,這樣一來的話,我們就發現,活在世間真是很不容易。

  再接著,莊子怎麼辦呢?他要設法明哲保身。一般人看莊子會說,你明哲保身好象是太消極。但是我現在問,在亂世裡面,你不消極,行嗎?你太積極的話,你一定要有渠道,管道,你才能做事。你沒有富,沒有貴,你在民間辦一個團體,你要教誰呢?誰要聽你的話?因為一般人也是百姓,他也希望說能夠升官發財,將來有發展的機會。那對莊子來說的話,他就明哲保身,他的明哲保身,使他的生活陷入極端的困境,我們將來會有一集,專門談到莊子生活的窮困。他以前做過小小的公務員,他是宋國蒙人,我們談過,宋國是一個處境非常特別的國家,因為夏朝被商朝滅了以後,夏朝的後裔封在宋國。他是亡國之後,被滅亡的國家的後代,所以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你要講任何的笑話,嘲笑宋國人沒有什麼意見,別人不會抗議。莊子是宋國蒙人,他是這個地方的人,他做過蒙地的漆園吏,吏小是一個小公務員,連官都算不上。我們現在講官吏,他是吏,就跟孔子年輕的時候,做過委吏,一樣的,他是一個小公務員。那他負責什麼?管理漆園,園就是園,漆就是漆樹,漆樹的園,代表什麼呢?漆在古代,不是油漆,是那個黏劑,有一種樹專門流一種黏液,叫做漆樹,這個拿來黏東西很重要。因為你蓋房子,做桌子椅子需要黏劑,就用這個漆來做黏劑。那麼莊子就管一座園子,專門負責這個漆每年生產多少,這個小事情要莊子做,實在是太委屈他了。但是照樣他覺得,不想為五斗米折腰,你看後代很多人說不要為五斗米折腰,莊子就是一個例子。他後來辭官不做,回家之後,靠自己,做什麼呢?編草鞋。編草鞋能賺什麼錢呢?他的鄰居就笑他,因為他的鄰居代表宋國出使秦國,回來的時候,秦王送他一百輛車子。反正大王嘛,車多得很,送!你做得不錯,送你十輛車,一百輛車。所以這個人看到莊子就嘲笑,因為他平常覺得莊子很逍遙,很自在,這個時候看莊子那麼窮,我發財了,就笑他。說,你看,像你這樣住在窮街陋巷,困窘地織鞋為生,困窘就是很窮困,很窘迫,餓得面黃飢瘦,這個我做不到,但是代替大王出使,一回來賺了很多車子,這是我的本事。在莊子面前炫耀,那真是太危險了,莊子立刻講一段故事,他說,聽說那個秦王有毛病,常常生病,譬如說他有痔瘡,幫他治好了,就送一輛車,你大概幫他治了什麼病吧?這個是,就把他講成做了許多卑下的事情,卑躬屈膝,帝王才賞識給你,他是隨口就諷刺別人,這個人當然以後不敢再講話了。所以莊子本身他非常窮困,但是問題是什麼?他有他內心快樂的來源。說到這裡,我想到一位荷蘭的畫家,因為我在荷蘭教過書,有一次他們整理資料寫成河南,不是河南,是荷蘭,The Netherlands.在歐洲北歐的國家。荷蘭是誰的故鄉呢?叫梵谷(梵谷)。梵谷是有名的畫家,那梵谷是1853到1890,他只活了37歲,年代我們將來再確定一下。那麼梵谷他活著的時候很累也很窮困,他死了之後大概不到二三十年就出名了,他的畫開始很多人在收購,價格一直在上漲,成為名家。記者就找到以前住在梵谷家隔壁的一個小女孩,到那個時候已經變成老太太了。因為他過世後又過了幾十年,找到那個老太太,就問說,你小時候住在什麼地方,對吧?對。隔壁是不有一個畫家?那小女孩就說,老太太就想,對呀,我小時候就見過那個人,知道那個人,每天就畫畫。記者就問她,你覺得那個人怎麼樣?那個老太太就說那個人是神經病,就講神經病。因為小女孩看到梵谷真的是神經病,風雨無阻,荷蘭常常颳風下雨,我在荷蘭教書的時候,早上出門十五分鐘到我的研究室,我穿一件衣服,有那個雨帽的,雨帽戴上去,脫下來,三次,十五分鐘就要弄三次,代表一下下雨,一下停,一下下雨一下停。那麼梵谷每天就穿個雨衣,帶個畫具,到田裡面去畫畫去了。小女孩一想,這個人莫名其妙,也不去上班,每天就拿一個畫具到處畫畫,梵谷後來怎麼死了?自殺了。他說實在的也非自殺不可,他一個人生活的很孤單,早就有什麼抑鬱症了,有時候自己燒菜的時候,醬油加錯加到顏料,那非死不可,以為說這是醬油,倒的是顏料,結果弄一弄一吃。所以有時候你看到這些人,在一般人眼中都不可思議,你為什麼不好好找一個生活呢?但是梵谷是一個藝術家,他一生活著只賣出一幅畫,還是他的弟弟托朋友幫忙看面子買的。你看,當時看面子買的,現在藏在家裡面幾千萬美金一幅,這是藝術家了,我們不要算錢,算錢的話傷感情。

  然後呢?你看莊子,莊子也是一樣,鄰居向他炫耀,我如何發財了。莊子說,你去發財吧,我沒什麼興趣,他這樣子叫做明哲保身,因為你如果去做一些賺錢的事,發達的事,就很危險。他講一個比喻,他說,有一家人,住在河邊。這一家人就到河裡面捕捕魚,有時候會游泳,就去裡面找一些好的龍蝦之類的這些。結果呢?有一天,一個兒子到水裡面撈出來一個寶珠,很漂亮的寶珠,爸爸一看嚇一跳,哪裡找的?他說,我游到水裡面去找到一顆,這下發財了。爸爸說,不行,立刻拿榔頭把它打碎。兒子說,為什麼呢?他說,這個寶珠一定是藏在深淵之下,那個黑龍的下巴底下。龍,底下有黑龍,古時候人真的相信龍,莊子裡面還有一個人要去學屠龍術呢,等一下再說了。說這個藏在黑龍的下巴底下,一定是龍睡著了,你才有機會把這個寶珠拿到,如果龍醒了的話,你早就粉身碎骨了,所以這個把它打碎,為什麼?你如果放一顆寶珠在家裡,別人問你哪裡來的,你如果心裡起了貪念,我再找第二顆吧,有第一顆,就有第二顆嘛,對不對?有第二顆就有很多顆,你再去找的話,龍醒的話你就完了。他的意思是說,你在大王旁邊做事,給你富,給你貴,是大王昏睡,才會用你這種小人,讓你發財,他一醒來的話,你粉身碎骨,他用這個方式來說。他這種故事講多了之後,自己也不敢去碰政治了,因為莊子可以說是自己嚇自己,但是也有他的根據是了。我們剛才講到龍,就多說幾句吧,說到這個龍,莊子裡面有一段,提到一個人學屠龍術,怎麼殺龍,耗盡家財,學了三年,終於學會了,學會之後,麻煩了,為什麼?找不到龍可以殺。就講這一段,就說你學一種技術,學得太好了,但是學到最後沒有用的地方,叫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這個是一個寓言,就是說你要治大的國家,大的國家好的國家像一條龍,現在沒有好的國家,所以你學會屠龍術也沒有用。到後來金庸的屠龍刀,就從這裡得到啟發,《倚天屠龍記》,莊子裡面首先提到屠龍。那我們就簡單說一下,什麼叫龍呢?古時候真的有龍嗎?古時候真的有龍。因為如果沒有龍的話,為什麼在很多地方談到龍的時候,沒有人懷疑你在說什麼?大家都覺得很自然?像孔子去拜見老子,跟他問禮的時候,回到家鄉跟學生說,我見到龍了,我見到龍了,龍就是老子,乘風雲而上天。學生並沒有說,老師啊,你在說什麼?什麼是龍啊?沒有人問。就代表龍這種東西是大家都懂的一種生物。所以古代稱什麼?有水官,負責管理水產方面的生物的。但是因為龍這種生物很難養,到最後放棄了,所以龍就不見了。有人說龍是什麼?兩個解釋。第一個是把龍當作神話裡面的動物,蛇加鳥就變龍。你看那個龍會飛跟鳥一樣,龍的身體跟蛇的樣子一樣。第二種是,他們叫做鱷魚,各位知道長江以前有鱷魚,現在還是有的,叫長江鱷。這種鱷魚在水裡面翻滾的時候很嚇人,尤其下雨的時候在裡面翻滾,你看到那個龍好象是乘著風雲上天去了,並且這種鱷魚很難養,一不小心就反噬其主,把主人給吃了。所以像這個都可能,那麼所以在這個時候提到屠龍記這些,都是古代的一個生活的情況。

   所以我們今天第一段先說什麼?讓各位先進入到莊子的生活世界。因為離我們現在兩千多年了,你忽然談莊子的思想,他講得再好,你都覺得說,他講的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所以你了解一個人的思想,要先知道他的時代背景,他都處在什麼環境,他個人有什麼性格。莊子的性格可以想像,他的性格是非常孤僻的,他一本書裡面只有一個朋友是有名字的,叫惠施,而惠施做官的時候看到他,就很擔心,你看,朋友也缺乏這樣的互信。他有很多學生,莊子有學生哦,只有一個留下名字叫做藺且。一個名字,藺就是藺相如的那個藺,且就是而且的且,藺且。所以你看,只有一個朋友有名字,只有一個學生有名字,當然是孤僻到了極點。他自己生活也能自得其樂,他也有子女哦,一代代相傳,他也結婚,他太太比他先死,所以很有名的故事,我們將來談到生死的時候再來說明。所以像這樣的一位古代的學者,他跟孟子同時,兩個人沒見過面。孟子是一個儒家帶著幾十個學生,也是周遊列國,到處吃吃喝喝,為什麼?他認為我是儒家,我教這些帝王行仁政的話,天下太平,所以我該吃該喝,應該拿我的待遇,這是儒家。但是孟子有原則哦,你如果國君不好,到時候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就走,我有原則,該得就得,不該得就不得,這是孟子。所以孟子在當時的亂世,還能夠全身而退,最後可以跟學生們一起來著書立學。而莊子的話,他跟孟子性格不同,他覺得說,何必呢?我就過我自己的生活,能夠過一天算一天。但是就因為窮困,在人間沒有憑藉,他所開發出來的不是想像世界,真實的世界,比我們的世界還要更真實。很多人常常說,莊子有很多寓言,都是幻想這些,是嗎?他的寓言都有有含義的。你了解的話,都知道字字都是針對人類社會的問題,你聽懂了的話,有如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一定很有啟發。所以我們在第一次介紹莊子的時候,先把人間患難深重,從深度的虛無主義,也就是存在上的虛無主義,引發出莊子整個生活的背景,然後再就富貴是人們追求的對象,但是藏了很多危險,接著看到明哲保身,然後我們接著就要談到莊子對人的理解。因為莊子雖然自己很窮困,他不需要做官,也知道做官的危險,他不需要發財,也知道發財的困難。為什麼?善於觀察,對人生經驗可以做全盤的廣泛的理解。所以這一節,我們就對莊子的背景先做這樣的介紹。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向莊子問道》1、深度虛無主義(傅佩榮)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