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6.24雍也篇——魯一變至於道

論語信述》6.24雍也篇——魯一變至於道

【原文】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白話】

孔子說:「齊國一更化,能夠如同魯國;魯國一更化,能夠達到王道。」

【釋詞】

齊:周封功臣姜尚(姜子牙)於齊,是為齊太公(俗稱姜太公)。從太公至康公,傳世六百餘年。康公時,齊國被田氏取代,姜齊亡,是為「田氏代齊」。

按:初封之時,太公因齊地風俗尊賢尚功其禮,興工商;自桓公霸政之後,所急者功利,王道不復存矣。所謂「積強而霸,積霸而亂矣」,自此齊國衰亡。齊俗急功利,喜誇詐,乃霸政之餘習霸道終究不如王道

變:用王道指導進行教化、更化,從政治文化變革,進而影響社會風俗。《集說》:「謂更其化、善其治也。」劉宗周:「所變者政耳,而俗因之。」

魯:周公之封國,實由周公長子伯禽代治。魯國存世近八百年。按:魯有周公伯禽之重禮教,猶有先王之遺風焉,其民崇禮尚信,庶幾仁厚近道,然而春秋之時,人亡政息,不能無廢墜。雖有廢墜,遺澤猶在,政教猶存,社會風化較好,不然何以有聖人如孔子?參考5.2「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章。

道:即王道、先王之道也。按:道,在生活中對應著方方面面,具體到社會治理層面,則是指「王道」。王道,不是人為規定的,而是聖賢治國平天下必須依循著大道的規律而施行的,才能長而久。人道社會才能持續穩定而繁榮,百姓才會蒙其福、受其益。

【先賢精義】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尊王賤霸之意也。國家求治,必遵先王之道,庶可垂為久大之模

包咸曰:齊魯有太公、周公之餘太公大賢,周公聖人今其政教雖衰,若有明君興之者,齊可使如魯,魯可使如大道行之時

顏師古曰:魯庶幾至道,齊人不如魯也。

李炳南曰:孔子時,魯由三家執政,亦是無道。魯雖無道,而齊猶不及魯。急功好利,究竟不如行仁

論語正義》曰:伯禽能秉周公之教,以存王跡魯俗雖衰,而洙泗之間王化未歇,迨沐聖人之教,而俗益臻醇美。(魯)

程子曰:齊由桓公之霸,為從簡尚功之治,太公之遺法變易盡矣。(齊)

論語集說》曰:齊由功利之習而變之,故其變而之道也難;魯則秉禮之舊,特修舉廢墜而已,故其變而之道也易。(變)

張栻曰:自當時觀之,則齊強而魯弱矣。聖人觀人之國,蓋不如此。魯雖不能舉行先王之法,然其法猶在,未至若齊之變亂也。齊一變而至於魯,謂當易其功利之為,而反之正也;魯一變而至於道,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味聖人之意,則知所以為國之道在此,而不在乎彼也。(道)

蕅益大師曰:總是要他至於道耳。

王文憲曰:齊之盛時,已不如魯;魯之衰時,尚勝於齊。變齊,先革功利;變魯,先振紀綱。(方)

《日知錄》曰:變魯而至於道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變齊而至於魯者,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方)

《四書翼注》曰:此不是為魯爭氣,全是言齊可危。魯昭公沒於外,魯再世仍無恙,而三桓之子孫微,民心知義故也。齊景公有馬千駟,顯名於諸侯,身死之後,國為陳氏,民不知義故。孟子言「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未或不亡」,此之謂也。(事例)

程石泉曰:齊魯之別,孟子言之曰:「魯雖三尺兒童,羞言五霸。」「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豈齊魯教化之不同,有以致之邪?

劉宗周曰:魯之壞也,其始於隱桓之際乎?桓公弒兄自立春秋第一大變也。後,公子遂擅弒立,迄於三家專政,迫昭公於乾侯:君臣滅矣。桓公見弒,庄公即位而不討賊;昭公見逐,定公即位而不討賊:父子滅矣。桓夫人姜氏如齊,昭公取吳孟:夫婦滅矣。於是三綱之道盡矣。其君設兩觀,乘大路;其臣八佾舞於庭,旅太山,歌《雍》徹,其宰據大都、執國政、盜寶弓,名分僭亂極矣。他如躋僖公而昭穆紊,初稅畝而助法廢,作丘甲、城中城而武備弛,蒐獮之不時而軍政壞,烝嘗之不經而祀典瀆,觀魚築鹿而政事荒,納郜鼎、逐歸父而刑賞忒紀綱法度蕩然盡矣。區區周禮在官,末矣。國之喪也,何日之有!此聖人所以志變魯與?(事例)

雲門隱者按:家國之興起傳世,由來有漸也;家國之崩潰滅亡,由來有漸也。聖人曰「克己復禮」,豈虛言哉?由西周王道而至春秋霸道,而至戰國之戰亂,而至嬴秦之暴虐,天下之衰亂豈不懼哉?由是之後,政俗大變,先王之政教不存,聖人之教化微弱,皇權極而生民苦,外族侵而四海盪。王道聖教,至今衰微。由此觀之,聖人之教,真「迂遠而闊於事情」乎?

【附錄】

《說苑·政理》篇:齊之所以不如魯者,太公之賢不如伯禽。伯禽與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國,三年,太公來朝。周公問曰:「何治之疾也?」對曰:「尊賢,先疏後親,先義後仁也。」此霸者之跡也。周公曰:「太公之澤及五世。」五年,伯禽來朝,周公問曰:「何治之難?」對曰:「親親者,先內後外,先仁後義也。」此王者之跡也。周公曰:「魯之澤及十世。」故魯有王跡者,仁厚也;齊有霸跡者,武政也。齊之所以不如魯,太公之賢不如伯禽也。

劉宗周曰:昔太公治齊曰尊賢而尚功,周公曰後世必有篡弒之禍;周公治魯曰尊賢而親親,太公曰後世必弱。二公開國規模各異,而逆料後世衰亂因之。

《四書解義》曰:可見孔子經綸自有次第期月而可,三年有成,一變再變之餘,治功自臻醇茂,奈二國俱不能用,惜哉!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註疏》《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講要》《論語集說》《論語集釋》《論語點睛》《論語會箋》《癸巳論語解》《論語學案》《論語讀訓》《說苑》《四書解義》《四書翼注》《日知錄》。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起名等。

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長手頭有大量易學、玄學、心理學、神秘學方面的電子書,有需要者可聯繫索取(適度收取資料整理費)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6.24雍也篇——魯一變至於道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