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信述》6.20雍也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白話】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比不上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比不上以之為樂的人。」

【釋詞】

知:知道、懂得。蕅益大師:「知個甚麼?好個甚麼?樂個甚麼?參!」

之:本章之字指學,亦指道;廣之,亦可泛指其他方面。本章概指層次、境界不同,則所安處亦不同也。

好:愛好、喜歡。

樂之:以之為樂,即自己有所得而樂在其中。《正義》:「樂其有得於己也。」《集說》:「好者,用工之篤也;至於樂,則自得矣。」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人之學道用心深淺之異也。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鼓舞學者以進境也。

蔡節曰:好深於知,樂又深於好。知而能好,好而能樂,道斯在我矣

論語正義》曰:《尚書大傳》言:「新谷已入,櫌鋤已藏,祈樂已入,歲事既畢,餘子皆入學。」是庶人之子孫,亦得受學。至春秋時,庠塾之制廢,詩書之澤衰,人多不知學,故此言知之者,明與不知有異也。至好之、樂之,更不多睹。故夫子於門人中獨稱顏子好學,正謂其不改好學之樂。故論語》首章,即以時習之說(悅)示人

包咸曰:學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義疏》曰:學有深淺也。知之,謂知學問有益者也;好之,謂欲好學之以為好者也;樂,謂歡樂之也。(學)

李充曰:雖知學之為益,或有計而後知學,利在其中,故不如好之者也。好有盛衰,不如樂之者深也。(學)

徐英曰:此以言。知有此道者,不如好此道也。然好道者,未必即為有道之人。有道然後樂之矣。此樂即顏回不改其樂之樂也。(道)

《四書解義》曰:理道固有深淺,造詣亦有漸次。好故勝於知,只是黽勉進修,未能實有諸己,道猶不與我浹。樂則融會於中,充然自得,天地萬物之理皆具於身。(道)

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樂之者,有所得而樂之也。(道)

劉宗周曰:君子之學,知啟其端。知之至,斯好之矣;好之至,斯樂之矣。知道之在我也,而學之,而求必得之。得之,斯樂矣。此進學之序也

張栻曰:譬之五穀,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之者也,樂者食之而飽者也。知之而後能好之,好之而後能樂之。知而不能好,則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於樂,則是好之未至也。此古之學者所以自強而不息者與

錢穆曰:孔子教人,循循善誘,期人能達於自強不息、欲罷不能之境,夫然後學之與道與我,渾然而為一,乃為可樂

李卓吾曰:不到樂的地步,那得知此!

雲門隱者按:求學、求道,通常由知之而好之,而樂之,由淺入深,次第以進,而後安之於中也。

【附錄】

陳祥道曰:知之者,為學日益而窮理者也,興於詩者能之;好之者,為道日損而盡性者也,立於禮者能之;樂之者,損之又損,而將以至於命者也,成於樂者能之。《表記》之言仁:強仁,不若利仁;利仁,不若安仁。《中庸》之言明:不若誠善,誠善不若至誠。亦若此而已,莫非知也:有生而知之,有學而知之,有困而知之。聖人則生而知之,賢人則學而知之,下於賢人則困而知之,莫非好也。顏子之好學,孔子之好古,此其深者也,莫非樂也。有人樂,有天樂:顏子不改其樂,人樂也;孔子樂以忘憂,天樂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集注》《論語正義》《論語註疏》《論語新解》《論語集釋》《論語全解》《論語學案》《論語集說》《癸巳論語解》《論語點睛》《論語會箋》《論語講要》《四書解義》。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起名等。

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長手頭有大量易學、玄學、心理學、神秘學方面的電子書,有需要者可聯繫索取(適度收取資料整理費)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信述》6.20雍也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